阅读小明星
2018-02-22
开卷必有益。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书海浩瀚无边,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我们身边有许多爱读书的同学,他们也很乐于和我们分享他们在书海里的看到的一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小世界。
遇见苏东坡
海南省国兴中学 李春晓
书中是这样评价的: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我在书中遇到了苏轼。
我读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月明风清,在这布满点点繁星的夜空下,好像一切事物都陷入了梦乡中。不远处有个身影,衣衫褴褛却依旧挡不住他出类拔萃的气质,挡不住他的万丈豪情。我看见他对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大声吟诵着豪迈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固垒西边……”
苏东坡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在你争我争的官场中容不下他这样豪迈而又豁达天真的诗人。在诗词中,他畅谈自己的政见,却得罪权贵,结果被贬。面临打击与挫折,苏东坡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我在书中读到很多有趣的事,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苏东坡被贬到了我的家乡——儋州发生的事。
我跟着苏东坡来到一个破旧的小竹屋,看着他的举动,不由得大吃一惊。与刚才在江边的苏东坡不同,现在的他,正倚坐在榻上与一人谈笑风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时而比划几下,时而仰天大笑,时而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地思考,又时而倒出一杯酒,与好友一饮而干,苏东坡陶醉在作诗吟赋中。“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敬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两人相视一笑,这笑声感染了在一旁的我。这哪像一个颓废的苏东坡?他,是一个爽朗幽默的苏东坡,是一个喜欢写诗的苏东坡,更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享受人生的苏东坡。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想,拿此文来形容苏东坡再适合不过了。
苏东坡的一生是艰苦的,但是他却吟诗赋曲,完成了千古绝唱。即使刚刚经历了挫折,即使刚刚从云端跌落下来,他还是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呈现给众人一个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的形象。
指导老师:方仁艳
我的书屋我的梦——读孙衍吾
海南省定安县雷鸣中学 孙丽婷
我们石盘坡村委会的图书阅览室是整天开放的,暑假我每天都坚持到那里读书,要么是一个上午,要么是两个钟头,村委会图书阅览室成了我假期的书屋。我在这里读书时,除了阅读一些国内外名著和科技书籍以外,还特别喜欢浏览一些杂志和报纸。这天,我在一张2017年3月12日发行的海南日报(B07海南周刊/故事版面)上,看到由通讯员黄祥、海南日报记者邓钰写的一篇《丹心书长卷妙笔传家风》的文章。文章介绍的是一位名叫孙衍吾的农民书法家的故事。文章介绍说,孙衍吾,男,一九五九年九月出生,是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多校村人,他在1980年自费创办了一家《知海书屋》,38年来执着地在乡村和青少年间播种希望和文明,人们无不钦佩地称赞他是“活雷锋”、“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我被文章中主人翁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是什么力量一直在支撑着他做这样的公益事业?带着这个疑问,我在曾庆平老师的带领下到定城镇多校村拜访了他的“知海书屋”。
我了解到,孙衍吾上世纪70年代末读的高中,经历三次高考落榜后回乡务农,两年后被推选为生产队长。他在给我介绍他的事迹时说:当时农民的种植技术落后,作为队长的他,经常到县新华书店买书,拼命学习农业技术,指导村里农业生产。当年,他的生产队农业获得大丰收,于是他就想着要办一间书屋,让更多村民一起学习。在1980年初,他自费创办了知海书屋,当时叫“知海阅览室”,设在他家不足8平方米的瓦房里。当年他购买了100本书和几种报刊,免费向村民开放借阅。
他说如今知海书屋已颇具规模,搬进了政府出钱盖的两层小楼里。
我在这里看到楼的第一层用来做阅览室,第二层用来藏书。38年间,孙衍吾花了60多万元,买进了8万多册书刊,报纸合订本有1.8万份,每天仅新到的订报就有40多份。买书的钱从哪来?用孙衍吾的话说:“那就到处省点”。 他爱书如命,为了他人他倾尽了所有。
知海书屋能坚持到现在,靠的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靠的是一个人38年的坚守和无私奉献。
回到家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和孙衍吾虽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但都有一个共同信念——知识改变命运。我现在有这么好的读书环境,我应该努力读书,为实现我的梦想 。
指导教师: 曾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