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的应用

2018-02-22赵迎翔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9期
关键词:信号处理器广播电台硬盘

赵迎翔

(作者单位: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广播属于传统形式的社会媒体,有着鲜明的特色与庞大的受众基础,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播电台作为广播媒体的主要服务机构,其节目制作与播出主要利用无线电波向所覆盖区域内的受众进行节目传播。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广播电台也积极构建了自身的自动化播出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则大量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资料存储的网络化以及节目播出的自动化,大幅缩减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与播出逐步向专业化、数字化与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1 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作为电台的数字化、自动化综合业务系统,以音频节目制作、播出以及媒体资产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而在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其所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涵盖了数字音频编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DSP处理技术,等等[1]。

按照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数据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节目素材、前端播出、媒体资料等数据;而按照广播电台系统功能进行划分,可划分为录制系统、编排系统、管理系统、广告系统、播出系统数据库系统、备份系统以及节目共享平台系统,各系统均通过千兆以太网相连。其中,自动化播出系统结合频率的不同会设置相应的服务器与存储,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如下:(1)单独配置服务器能够保证主服务器存储故障发生时不会对其他节目形成影响;(2)不同频率结合自身节目实情去选用相适应的硬件与软件配置,方便日后维护与升级;(3)服务器中配置cluster,存储RAID5冗余级别更具稳定性。

2 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的流程及功能

2.1 节目录制

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节目录制方面有着明显体现。从现阶段研究来看,音频录制作为广播电台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其录制质量会直接影响节目播出效果,因此,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去调整计算机的量化分辨率与采样频率,如此一来便能实现采样速度与质量的高效统一,最终录制的音频质量则显著提高,保证了广播节目播出效果。换言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支持下,广播电台的节目录制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2.2 节目编审

在广播电台节目编审中同样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而实现对语音信息的科学化处理,如此一来便可在非线性语言信息编辑过程中,对其展开任意位置的添加或删减,同时还能为语言信息制作修饰效果,进而保证节目音乐组合的形式多样化,符合不同受众的审美。广播电台的节目编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显著降低信号损失,提升节目质量。

2.3 节目管理

为实现广播电台节目的自动化播出,则应做好节目管理工作,从现阶段研究现状来看,节目管理主要体现在对电台节目库、广告库、用户以及网络权限等方面的管理。在提高广播电台节目的管理控制效率的同时,能够实现广播电台节目播出流程的高效化。此外,广播电台节目的编审与播出都能按照既定步骤运行,工作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大大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可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节目管理中,不仅能够保证节目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也能释放一部分人力资源。

2.4 节目播出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加持下,广播电台的节目播出工作能够结合节目的串联单进行节目的自动化播出,不仅可定时播出,还可应急插播,多样化的播出形式完善了传统播出模式中的单一弊端,使广播电台节目播出更为灵活。如此一来,不仅大幅提高了广播电台节目播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实现了节目播出形式多样化。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的应用

在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首先在音频服务器功能的全面提升方面便有所体现。音频服务器作为整个广播电台节目播出系统中的关键,其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由系统硬盘存储功能的优劣决定[2]。倘若硬盘存储系统的功能完善,那么在应对广播电台系统故障时便能够良好应对,比如,广播电台系统中的录音设备突发故障,如若未及时处理便会对整个电台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逐步发展,广播电台系统的创新对于实现更为高效的资源管理与共享这一目标更加迫切,基于信息收集与分析去实现定时播出、插播及串播,等等。现如今,广播电台系统中存在大量音频信息,有必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压缩整理,之后还需将其存储在硬盘之中,如此一来便能确保信息数据不会丢失且不会出现失真情况[3]。总体来讲,广播电台的自动化播出系统要建立在强大的技术支持基础上,才能实现节目制作、编辑与播出的一体化,从而相较于传统播出系统可大幅简化操作环节,保证电台节目播出的准时性。

3.1 技术应用结构与框架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广播电台的自动化播出系统中,第一步便是要对其技术的应用框架构建进行探析。现阶段,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广播播出系统进行融合使用,需要采用的基础设备主要有DHD52系统,这一结构框架中的音频处理系统主要使用DSP控制与I/O接口,属于创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诞生的优化改进系统[4]。相较于传统的播出系统而言,这一系统的结构则有了显著改进,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信号传播效率大大提升,得益于双向信号传输方式也促使信号数据传送量大幅增加,信号传递效果良好。同时,现如今的广播电台系统间的信号传送网络均为以太网传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基础上能够做到远程控制,从而通过服务器能够对不同设备进行实时且动态的监控。

3.2 音频信号处理器改进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的应用需保证音频信号处理器的实效,确保节目播出自动化正常运转。音频信号处理器经过信息技术创新之后,在实际应用中相较于传统音频信号处理器,实现了热拔插方式,大大方便了广播电台系统的日后维修。基于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音频信号处理器中的处理交换性能大幅提高,基于总控交换矩阵的构建,能够经由不同音频通道对不同音频信号作出实时化处理,而且可对音频信号的处理能力进行有效控制。除此之外,优化之后的音频信号处理器的矩阵方式能够在光缆传递通信中实现,呈现全面控制的效果,主要采用I/O结构对所有功能模块展开集中化控制,同时集中使用的DSP模块作为一种能耗极低的装置,在能源节约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对于提升广播自动化播出系统的工作效率而言有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5]。整体来讲,网络相位与电平监控方式的创新与应用,保障了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在出现电路故障时能够实现有效监控,并且能够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警报,自动切换播出系统电路,启用备用电路来保证节目正常播出与设备的正常运行,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3 硬盘存储技术改进

作为现阶段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中的主要技术,硬盘存储节目的功能发挥主要是基于RAID硬盘镜像而实现数据信息备份功能,并且应用SDSI技术,保障整个磁盘冗余阵列能够顺利产生,进而促使硬盘与控制器相互融合,实现一对多的组合,整个广播电台播出系统则体现出更大的存储容量与更快的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了播出系统的信息数据传输速度与数据可靠性,与当前社会对新闻媒体发展需求相吻合。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字音频技术的融合逐渐加深,促进了广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价值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理念的逐步更新,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也会根据专业频道与节目形态的不同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细致划分,实现对不同广播电台频道的专业定制,促进自动化播出系统功能逐步趋于完善。除此之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也将成为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总而言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强化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效果,助推广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信号处理器广播电台硬盘
HiFi级4K硬盘播放机 亿格瑞A15
Egreat(亿格瑞)A10二代 4K硬盘播放机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国产DRSP信号处理器随机相位编码技术对比试验和效果验证
服务器更换硬盘后的同步问题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美国空军计划升级现役108架F—35A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
基于FPGA的专用信号处理器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