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的研究

2018-02-22张亚冬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9期
关键词:编导广播电视时代

张亚冬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全世界的发展带来很大冲击与变化,尤其是对传媒界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力。全媒体概念自被确定后就在全球领域得到传播与应用,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不断革新,可以说这是媒介未来发展的趋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在此背景下有了新的变革,为适应新时代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要求,就需要改变其教学模式,以此达到全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

1 全媒体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势

1.1 全媒体时代特点

全媒体时代其实是一种新的概念,它并不是多个媒体的总和或是某个单一媒体产品在其他平台播出,是指节目产品能够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全面性地覆盖传播。之所以可以形成全媒体时代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互联网技术让传播变得方便快捷,无论是网民还是手机网民的数量都十分可观,这就给全媒体时代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因此,全媒体时代在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特点,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1.1 “一云多屏”“多屏联动”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云端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云端服务也被称为网络服务,准确地说就是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多种屏幕通过云端服务形成联动的局面,在这其中,电视被人们称为“第一屏幕”,手机、平板电脑则被称为“第二屏幕,这样的区分是有必要的。相对于“第一屏幕”来说,“第二屏幕”的移动性与随身性更乐于被人们所接受,对“第一屏幕”的冲击是很大的。现阶段,人们都已经习惯两种屏幕共存的状况,也就是说在看电视的同时会通过手机等来进行评论,可以说这样并存的状况让电视逐渐走向了社交化发展,根据调查可以总结出很多用户都喜欢在看电视的同时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对其广播内容进行及时评论,最常见的就是弹幕。“多屏联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第一屏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位置,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进步。

1.1.2 “数据可视”

媒体时代也被称为“大数据”生活时代,这样的时代标志着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数据可视化”就是将大量的数据进行组合并形成数据图像,将这些数据以多维的形式进行展现,如此就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内在的结构关系。对于用户来说并不关注这些数据是如何形成的,只关心这些数据最终呈现的方式,一般用户能直观看到的数据形式就是各种图片、图像、音频等,传统的单一媒体是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的,即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1.2 全媒体时代未来发展趋势

全媒体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分别是:伴随性、个体性、互动性。伴随性是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媒体设备便于随身携带,这种自媒体将成为用户最喜欢的媒体传播方式,即全媒体时代的伴随性较强。个体性主要针对的还是自媒体,自媒体本身的个人性与私密性就较强,经过大数据的推算然后推送给用户,就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收视特点,也可以进行私人定制,个体性更强。互动性则是针对“多屏联动”来进行的,这样的特点让用户能够根据所看到的视频等产品进行及时交流与评论,在全媒体时代这种互动性格外突出。

2 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课程难以满足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

现阶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都属于相互借鉴,通常都是以国内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课程为模板,然后根据自身院校发展特点将其进行细化教学,可以说全国涉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在此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比较模糊,虽然也会有调整但基础却不会变。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目标基本都大同小异,按照广播电视媒体类型进行学习,但这种课程设置却是不利于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的,也就是说课程设置中关于全媒体的教授较少。

2.2 传统实践教学无法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要求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应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实践性较强,一般高校对此进行的实践教学都有一定的流程与要求,简单的实践教学流程为:认识实践→广播电视采编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全媒体的内涵,即使接触到的也不过是学校单向的媒体输入,并不能起到真正的实践作用。

3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有效措施

3.1 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注重实践类课程

为发挥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的作用,就有必要按照全媒体时代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这对于培养结果与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还要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放在首位,简单地说,就是让广播电视编导课程设置能够转换一下课程设置的方式,以“厚基础,宽口径”为课程设置的基点。学生的实践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并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高校可以根据本校专业的特色适当开设一些与之相近的课程,比如,绘画基础等课程,以此扩宽学生发展路径。实践课时多少对于实践教学质量有较大影响,教师不应墨守成规,只让学生开展特定的项目来作为实践教学的成果,而是应让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一些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可以作为特定的用途来使用。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创作的主题或方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这些创作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自身的能力。

3.2 提升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水平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整个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作为引导者从旁进行引导与帮助,实践教学质量如何,其实与实践教师的能力水平有一定关系。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相关创作,若是遇到瓶颈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此准确帮助学生克服难关。实践教师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实践教学效果,要在思想上提升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全媒体时代下,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的影响力与实际意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融入到实践课程中,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深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这很有必要。全媒体时代发展的特性让实践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教师应多通过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到全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要求,也才能督促自己更用心地学习,并亲自参与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创作中,达到受益匪浅的效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全媒体的发展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给全世界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新老媒体之间进行融合是从底层开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以媒体类型为核心进行人才培养的,但已有的媒体类型学习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来培养专业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编导广播电视时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e时代
e时代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e时代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