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

2018-02-22田梦茜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范式舆论

田梦茜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1 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

1.1 多元声音易致不良信息泛滥

传统“把关人”的缺失,公众在网络上拥有自由发布评论的权利,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消息来源控制、媒介内部控制因素被大大削弱,容易造成不良信息泛滥。“在促进网络评论开放的同时,网络评论的自由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诲淫诲盗,妖言惑众,泄露国家机密,国外文化入侵等问题的相继出现,有人形象的比喻,网络就像一个打开了的潘多拉的盒子。”[1]

1.2 网络评论质量相对较低

题材重复、写作程式化、立意相似等现象都降低了网络评论的质量,且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网络评论在观点的多元化、速度的即时性与传播渠道的开放性上远远超越传统媒体,但是评论者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言之无物,只是纯粹的情感宣泄。此外,网络新闻评论者为在速度上占优势,争分夺秒发表评论,速度太快,就难免平面化之虞。

1.3 反转新闻致新闻评论有所偏颇

新闻评论是依赖新闻事实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如果新闻报道内容不全面,所给出的价值判断往往会有所偏颇。在重要新闻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声,似乎成了每家媒体在面对新闻热点时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新闻操作中为了追求所谓的不缺席而遗忘了媒体责任,不顾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为抢占头条急于发声,消息内容片面,易造成新闻反转。而权威媒体的评论员如果急于形成自己的观点,预设立场,容易形成舆论场一边倒的势态。

2 网络新闻评论的突围

2.1 整合意见性信息传播系统

网络是很自由的一个社会,这种自由本身也有代价,例如媒介神圣性的丧失、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的丧失等。因为网络没有把关人,造成了它的相对性自由,它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失去话语信息的权威性,无论是观点的集中、水准的门槛,都不如传统媒体[2]。所以,要形成主流的舆论还是需要大力建设传统媒体网站。传统媒体网站延续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容易发挥舆论的中坚作用。一方面,网络媒体要加强自己的言论版块建设,保证言论质量,打造品牌网络评论,树立网络新闻评论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主流媒体设立网络论坛也是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有意识地进行议程设置,将过激言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2.2 构建协商式对话范式

我们要从过去的那种话语霸权的模式中走出来,逐渐学会遵循新的游戏规则,从过去单一声部齐声的话语表达方式,转型到能够容纳更多的声部、更多的混声的合唱话语表达方式。[3]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人民日报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改变了过去新闻评论以单向传播观点的话语方式,建构官方媒体与普通网民“协商式对话”的范式,进一步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对话范式无疑是对独白范式的纠偏与反驳,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应提倡对话中的“多元表达”,在多元的表达中凝聚共识。

2.3 尊重新闻事实,不轻易“贴标签”

一则新闻刊发后,新闻评论员蓄势待发酝酿观点“抢评论”,甚至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博取公众更多的关注。但是这种评论方式很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标签化操作可能会强调了某些事件要素,同时忽略了另一些要素,大量重要的事实在这样标签化的过程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新闻评论员必须认识到,新闻评论的基础是尊重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还没有浮出水面之前,不要急于下定论,在书写过程中拒绝添油加醋或者选择性“截肢”,对于标签的使用更是要慎之又慎。

3 结语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具有传播观点多元化、传播渠道开放化、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与及时性的特点,赋予了公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知情权,众多网站设立了网络新闻评论这块“自留地”。但是,宽泛的网络环境造成了网络新闻评论观点过于泛滥、难以控制不良信息,总体评论水平质量不高以及反转新闻致使评论有所偏颇的困境。要实现突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在传播模式上整合意见性信息传播系统,打通两个舆论场,发挥权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二是在话语表达上构建协商式对话范式,提倡对话中的“多元表达”,在多元的表达中凝聚共识;三是在行文写作上不轻易“贴标签”,充分尊重新闻事实,评论员在经过深入思考后提供给大众理性独到的评论。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范式舆论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差异比较
试论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创新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