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转型

2018-02-22孙贝贝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客户端传统媒体

孙贝贝

1 信息获取方式转型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加入了更先进、更科学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三大媒体在传播媒介上有着本质区别,现实生活中,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等都可以被定义为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民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已有了较大改变,例如,在十几年前,五六十岁中老年人接收信息仍然依赖于报纸,但现在中老人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使用微信。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中国的网民已有7.15亿,接近全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1]。

当民众的信息接收方式发生改变后,网络基本可以满足民众的信息需要,不需要在电视前或广播前等着某档节目进行信息播放。而且,很多年轻人24小时都离不开手机,各大客户端的新闻APP可以及时为其推送社会发生的新闻以及热点事件。所以,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应寻求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保障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及全面性,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

2 信息传播方式转型

除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外,民众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客户端成为自由信息发布者,如很多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将信息内容传递出去。面对这样的情况,传统媒体也应转变自身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创建公众号、微博用户的方式,对新闻讯息进行整理,并利用自身权威性的特点,在节目中对事件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引导大众将视野重新集中在主流媒体上。

另外,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已不单纯停留在事件的真相上,而这恰恰就是传统媒体的优势,对于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传统媒体有更深入的了解权利,而且可以对新闻实践内容进行权威、负责且详细的解读,保障民众能够从最正规的角度了解新闻的真相,从而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例如,“辱母杀人案”的发生,传统媒体可以借助自身权利,对后续的法院开庭、社会舆论等情况进行全面整理报道,并请专家进行分析,满足观众对新闻深入的需求,而这些都是现代新媒体无法实现[2]。

3 利用新媒体实现转型

新媒体环境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更完善的平台,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打造自身的品牌;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体增加与民众的互动。

在打造自身品牌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信息传播方式转型,从而扩大传统媒体信息的受众范围。例如,在微博上和微信公众号中有很多官方标志,如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标志,其发表的内容也图文并茂,言辞准确,贴近百姓生活,改变了群众对党刊的传统印象,使我国党刊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另外,当我国发布延长退休时间的政策后,很多民众都想计算一下自己的准确退休时间,而南都周刊在这时就推出了延迟退休的计算公式,一经发布被广泛转载,从此提高了南都周刊在群众中的知名度。所以传统媒体应重视品牌,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才能吸引群众加以关注。

在增强与民众的互动中,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变信息单向传播的形式,使信息传播中主持人或观众间可以进行良性互动,实现这一转型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创建官方微博,宣传节目内容,推广传统媒体活动,使群众能够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整理,在节目中给予群众反馈,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4 结语

在信息传播已发生革命性变革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应明确自身优势以及与新媒体之间的区别,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转型之路,获取在激烈媒体市场中的生存权,为民众持续提供权威、可靠、复杂的信息,推动媒体环境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文波,邱水梅.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传统媒体客户端用户使用行为研究[J].现代传播,2017(1):128-131.

[2]黄鹤,方志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融合——对电视产业创新性发展的分析[J].现代传播,2015(6):110-113.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客户端传统媒体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