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推进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新理念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指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的根本任务。然而,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必须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理念强调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延展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的内涵,统筹诸要素内部和诸要素之间的合力,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同向同行,最大限度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提出的背景

首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所以成为问题并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源于现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如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定位,是我们党执政以来一直探索和思考的基础性课题。在党的历史中,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定位有过生命线、中心环节和德育首位等论断。立德树人是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定位观基础上的新发展。生命线理论最初提出于革命战争年代,针对军事工作而言。强调的是红军战斗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技术,也要有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仅要有手中的武器,而且要有脑子的武器。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集体都围绕政治思想工作与经济等工作的关系,不断完善生命线理论。中心环节定位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定位的发展。在2000年6月党中央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1]。中心环节是针对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而言的。在现代社会,德育首位的定位是教育要素论的产物,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等要素,为要素关系的讨论提供了思考空间。在党的历史上,对德育首位的认识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价值主线。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强调政治素质的重要性。邓小平提出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提出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素质。胡锦涛提出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可以看出,从生命线到中心环节,从德育首位到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不断明晰和细化,侧重点也从社会进步深化到人的发展。其次,立德树人是对我国高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集中矫正。改革开放以来,功利化、工具化、边缘化等价值取向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偏离了中心环节,影响了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功利化取向是市场经济依存的人性论基础,也是市场经济催生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过程中,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由价值规律这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价值规律一方面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成为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功利目标的基础。马克思对市场的理解则是辩证的,一方面他肯定了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也批判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导致了人的异化,加剧了社会不公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市场的功利性也延伸到社会领域和教育领域。一度出现的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倾向就是这种延伸的突出表现。“产业化是高教领域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是高教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它是我国高等教育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这种观点具体到高校产业化的实践中,就是高校角色中增加了经济主体角色。高校价值取向功利化的第二个表现是片面追求科学研究成果的量化。科学研究同教学、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一起是高校基本职责之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着高质量的教学,也能为社会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智力支撑。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高校成就人才、成就社会发展的资本。这种认识,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共识,并具体化到人才、高校发展的评价指标中。作为竞争指标,科学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规则的影响,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唯科研指标论等现象,科研成果的功能指向聚焦到经济、社会等领域而育人育才功能被忽视了。功利化的结果是工具化。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高校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并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些高校领导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工具看待。所谓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是花瓶,摆起来给人看的。功利化、工具化导致的结果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边缘化。边缘是相对中心而言,是要素在系统内存在的状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层次,属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这两个空间的定位必然影响到其定位。边缘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比较中。立德树人的要求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德是素质,人是归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是核心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主阵地。然而,在现实中,学科建设往往居于首位,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边缘地位。再次,立德树人是当今世界人才竞争的聚焦点。国家综合国力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拓展到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又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人的素质也从智力因素拓展为非智力因素,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情商的价值日益显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调动所有教师的育人责任和家庭、学校、社会的整体育人功能,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立德树人的价值主体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在高校就是做大学生的工作。这要避免物化取向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要克服高校产业化、学科主导等取向的偏离。以往,以学生为主体有过多种表述,最典型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一般概括。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成长中的人。因而,为了学生的根本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这就是全面发展的“发展”所指。同时,学生的成长不是单向度的片面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同样重要。这就是全面发展的“全面”的内涵。其次,中心环节明确了立德树人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实践定位。理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并不难。事实上,没有哪个家长不在意子女的人品与德行;没有哪个大学不在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解决了认识问题,关键就在于怎么做。高校工作很多,所有工作都围绕立德树人进行,这就是中心环节的所指。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落实中心环节,关键是建立起立德树人的运行与保障机制。运行机制方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等都需要细化实化。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再次,坚持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的保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是有价值属性的,需要重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保证。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形成持久的精神动力;通过道德和法治教育,培育学生的国民素质。可以说,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保证了立德树人的目标指向。

三、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实践路径

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更多的是一个实践问题。保证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是大前提,把握规律性是基础,坚持创新原则是关键。首先,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是立德树人的大前提。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落实该理念的前提。对于人是什么和人与物关系认识的分歧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路径。人性善的认识突出德教,人性恶的认识强调法律规范,经济人的认识突出个人利益合理性的培养,技能人的认识强调科技素质培养。马克思从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出发,在批判劳动异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全面发展人的理论,指明了人的自由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关系。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为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锁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内涵。其次,把握规律性是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在学科视角,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常被界定为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从立德树人的要求而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新的概括。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是其他两个遵循的前提,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要符合政治工作的规律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把握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其中,既有经典的灌输规律、内化外化规律等,也有如何适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是教育的规律,该规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揭示的是教育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关系。教育者如何认识和把握受教育者,如何选择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如何进行教育效果评价等都是需要研究探讨的。学生成长规律是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揭示其身心发展的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三个规律的统一,才能将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再次,坚持创新原则是做好立德树人的关键。社会在变,人在发展,只有坚持创新原则才能保证立德树人可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 并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修改,当然会要仔细修改。

3.学生互相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好的作文是修改的,修改学生的能力是写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多年来对作业的教学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作业的修改不感兴趣。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纠正的兴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然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和相互改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识别同伴问题,并在改革过程中掌握方法。学生在完成评估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论大部分练习所触及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情感。

结论

总之,情感教育融入写作教学的方法已基本完成,但将情感教育融入写作教学和情感整合散文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因为本文探讨了将情感教育融入作文教学的方法,它是以学生作文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的。得出结论:日记,实用性和感性阅读情感被整合到作文教学中。实践的发展和发展的不断深入,要求处于教学实践前沿的中国学科教育工作者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情感整合的教学方法。运用情感整合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观,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1] 吴蓉瑾.小学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创新实践[J].中国德育,2006,(09):69-71.

[2] 曹彩芸.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策略并融入写作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04):55.

[3] 时文丽.情感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 徐巍.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性写作”问题[D].吉林大学,2004.

[5] 丰云.论华人新移民作家的飞散写作[D].山东大学,2007.

[6] 陆佳丽.真实生活,真实情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融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2):52.

[7] 李丽.浅谈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作文教学中的方法[J].中华少年,2017,(11):255.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