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前景

2018-02-22黄玉华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7期
关键词:受众

黄玉华

受电子科学技术的影响,无人机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被应用到诸多领域,其中最广泛的当属新闻采访领域。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有效应用,增强了新闻采访的安全性、独特性、时效性。当然,深入到新闻采访中,发现无人机应用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在未来逐渐弥补与优化,如此才能不断提高新闻采访水平。

1 无人机概述

,英文简称为UVA,指的是一种无人驾驶的由自身携带程序或无线遥控设备进行控制的飞行器。在其运行过程中无需飞行员驾驶,只需通过电子设备予以控制。无人机于1917年由英国人制造成功,发展至今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并且无人机技术越来越成熟,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电子对抗、空中侦查,等等。

立足国内,对我国无人机应用发展予以分析,确定虽然我国无人机的研究历史较短,但也推出了多种类型的无人机,并将无人机应用到军事、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中,充分发挥了应用价值,为促进我国各个领域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1]。

2 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分析2.1 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优势2.1.1 无人机新闻报道视觉效果震撼,多维度化

在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人们对新闻视频报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个性化特征体现方面。此种情况下,人为拍摄新闻视频仅能从前后左右进行拍摄,最多是360°展现新闻内容。但借助无人机来进行新闻采访,则能够上下、前后、左右拍摄新闻视频,多维度、清晰地呈现新闻内容,不仅能够让受众群体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还能给受众群体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另外,无人机在意外事件采访中,能清晰记录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还能维护新闻采编人员人身安全性。这是因为无人机能够轻松在空中跨越障碍物从上方拍摄意外事故,准确获取意外事故的相关信息,为更真实、客观、清晰地报道意外事件创造了条件。

2.1.2 无人机新闻采集成本较低

在无人机未应用于新闻采访之前,为满足航拍需求,往往需要通过借用直升机进行拍摄,这不仅增加了新闻采访成本,还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但无人机的应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直升机拍摄的不足。因为无人机设备具有体积小、运送空间大、投入资金少、随身携带拍摄设备方便等优势,无人机飞行高度为300~500m,起飞重量低于7 ㎏[2],远远低于需要报批的标准,这使无人机租赁价格较低,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新闻采访成本。

2.1.3 维护新闻事实公正性与客观性

在对大型、公共事件报道时,以往的方法多数为记者亲临现场,借助采访当事人、旁观者以及与该事件相关其他人员的方法达到对事件成因与发展模式有一定了解的目标,上述新闻信息采编方法的应用,主观色彩过于强烈,可能会使报道的事实带有片面性与伪造性特征。但借助无人机进行新闻采访,能够将真实的新闻事件记录下来,促使后续新闻报道公平公正地呈现事件原貌,相应地,受众群体能够客观看待新闻事件及其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不会受到不良舆论的影响。

2.1.4 保证了新闻信息传递的实效性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此种情况下,借助无人机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能够利用先进设备第一时间传输所无人机拍摄的内容,直播给受众群体,而受众群体也能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3]。所以,新闻采访中有效应用无人机,能保证新闻信息传递的实效性。

2.2 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应用的劣势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闻采访中无人机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互动性差,呈现的内容空洞抽象

新闻采访中无人机的运用存在互动性差、采访内容空洞抽象这一劣势。这是因为利用无人机对新闻事件进行拍摄,主要采用大场景和长镜头的形式,虽然能够对整个新闻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全程拍摄,但其中不会涉及当事人的阐述或记者的事件描述,这导致互动体验感较差,且只能观看比较空洞的、抽象的视频。

2.2.2 续航力较低,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当前,新闻采访中所应用的无人机机型较小,无人机内部的零件及多旋翼飞行器均为小型,所以,无人机的续航时间较短,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如若遭遇大风、暴雨的侵袭,可能导致无人机损坏。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无人机应用到新闻采访中会表现出续航力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的劣势。

2.2.3 地位不明确,政策法律风险较高

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未对无人机作出明确规定,只有部分国家,如美国的联邦航空管理局规定了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限制在121.92m以内,不能靠近机场等相关重要区域。而立足国内,对无人机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了解,发现此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缺失,这就使新闻采访之中无人机的使用是否涉及政策法律风险无从可知。相对严谨地说,新闻采访中无人机的运用是存在较高政策法律风险的[4]。

3 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前景

基于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尽管无人机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但无论如何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无人机应用原则来应用无人机进行新闻事件拍摄。经过进一步了解无人机新闻采访,确定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必要性原则。也就是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所要拍摄的新闻事件是真实可靠的,也就是通过向当事人求证或通过其他方式求证,之后在确定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情况下利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访。

其二,合理性原则。也就是在当前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基于无人机所进行的新闻采访是合情合理的、有依有据的,应事先明确无人机的使用是否会违背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如隐私法等,进而在确定没有违背现有法律的情况下合理运用无人机[5]。

其三,可控性原则。也就是为了使无人机能够发挥新闻采访的作用,并且不会出现其他不良状况,相关负责人应做好基于无人机的新闻采访工作计划,以便有效控制无人机的应用,避免安全隐患或政策风险等不良情况发生。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确定现阶段新闻采访中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规范。所以,在未来发展新闻采访之中,应侧重于对无人机缺陷的弥补,如针对安全隐患、政策风险等,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还要侧重于对无人机技术的研究,以便将续航持久的、操作性强的无人机应用到新闻采访当中,促使新闻采访更加全面、丰富。

4 结语

基于本文的一系列分析,确定现阶段无人机应用于新闻采访中已经能够发挥较大作用,如获得最新的新闻信息、获得全面的新闻资料,等等。但同时无人机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如续航时间短、存在安全隐患、政策风险等。所以,未来在基于无人机的新闻采访中,应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无人机,使之能够在新闻采访中发挥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晓.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原则及规范[J].青年记者,2015(27):45-46.

[2]郭松,荣全喜.无人机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9):80.

[3]张建华.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与前景[J].科技传播,2017(15):77-78.

[4]刘文飚.无人机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3):283,290.

[5]史杰蔚.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6(7):66-68.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