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城市电视台如何办好节目的几点思考

2018-02-22胡媛媛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化

胡媛媛

城市电视台在近些年的运作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大传统媒体及新型媒体的强烈冲击,不夸张的说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面多诸多压力,城市电视台难道只有坐以待毙么?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又如何在众多的媒体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被轻易地淘汰,重新赢得本地观众的认可和信赖、重新焕发光彩呢?纵观古今中外,能否找到继续生存下去的秘诀?似乎很难。那么,我们只能从自身找原因,不断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做优、做精节目,体现出地方特色,让城市电视台重新走向辉煌。

下面是笔者面对新时代如何办好城市台办好节目的几点浅显思考。

1 抵制品味低下作品,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

近些年,一些媒体喜欢跟风,“人云亦云”,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粗俗、低俗、庸俗、恶俗、媚俗等节目常常充斥荧屏。比如:恶意中伤祖国、炒作明星绯闻、渲染豪车豪宅、打情骂俏等。而许多台为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追求收视效果,迎合大众,一味地盲目跟从,导致节目粗制滥造、品味低下,丧失了电视原有的教化作用。还有一些节目专门炫富、比富、崇富、炒富,什么富豪买豪车,购私人飞机,一顿饭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等,宣扬享乐生活、高消费等方式博人眼球,负面效应不可小觑,极易引发观众的不满情绪和仇富心态,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价值观有失偏颇。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国家亦如此。只有弘扬正能量、强化公信力才能使我们的媒体历久弥新。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

2 匠心独运,精细打造亲民节目

城市电视台在经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许多基层电视人会以现代人口味高、地方台太小、没有央视和省台的强大财力、精干人才或者是平台不够好等诸多原因为自己找借口、找原因,每期节目总是草草交差了事,全无灵性,缺少感情。诚然他们所说的是一方面原因,但只要认真仔细地思索一下,不难发现,自身不努力也是重要原因。一些城市电视台的节目多是应付,不思进取,不搞创新,贪图安逸,喜欢“吃老本”。这样的结果就是,失去更多的本地观众、本地市场、本地资源。而要更变现状,只有苦练内功、找准差距、立足本地,使节目内容更全面、更深入、更贴近、更接地气,与老百姓心连心、心贴心,替他们着想,知道他们的需求,从而做出正面的引导。这样的节目才有吸引力、渗透力、感染力、持久力、动员力、影响力。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就从身边做起,心中装着观众,走进老百姓的心中,从根本的、基础的、细微的地方去做。电视人好比一个匠人,作品的好坏,全在是否对作品倾注了感情,赋予了生命。面对每个镜头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而语言却要朴实易懂又生动有趣、接地气,以拉家常的口吻和实例为观众解释深奥的理论就容易被接受,这样极大地增强了亲和性和感染力。俗话说得好:“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假以时日,何愁没有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3 呼唤精神家园,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节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荧屏充斥着插科打诨、打情骂俏、暴力恶搞等克隆、复制来的国外所谓的娱乐节目,久而久之,迷失了根本、丧失了自我,缺乏伦理道德。让观众无所适从,不知道对与错、善与恶,一味地追求背离伦理的东西。

如果我们把电视节目比作果实,那么如何才能让果树结出丰硕的果实?首先要找到果树的根,只有把根培植好,树才能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电视荧屏之果。追根溯源,这个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高科技充分融合,焕发出青春活力,绽放出永恒持久的光彩与魅力。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伟大的智者汤恩比博士在《未来属于中国》一书中所预言的那样,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会传遍全世界。不可否认,今天中国确实向着这个方向迈进。作为中国人、电视人更应该把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荧屏发扬光大,书写进历史的篇章。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央视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都是值得城市电视台学习和借鉴的好榜样。

“一档节目好不好看、观众爱不爱看、收视率高不高、赚不赚钱,跟它是否服务于社会和文化发展、是否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有关,并不是非你即我或背道而驰的关系。相反,电视台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对舆论的正面引导和对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是所有节目都应当具有的品质。”[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

4 集百家之言,积极改版创新节目

我们只需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城市台现在很多自办节目都是花拳绣腿的功夫,存在着随意拍摄和拼凑的现象,摄像粗糙,剪辑混乱,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毫无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美感全无,平淡如水,也就少了味道;再者,解说词没有感情,任谁来解说都干瘪无力,无法感动观众,引起受众的共鸣。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的关系就粗制滥造,不要贪多嚼不烂,宁缺毋滥,也要拍出精品,而不是糊弄观众。没有完全做好的东西,不完善的半成品,不要展示出来给观众,这是真心诚意的问题。作为电视人对作品的考虑:从技术上讲是观点要鲜明,逻辑要清楚,而从情感上讲就是要回归本质和人性,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另外,城市台的节目每月都要做评比,这个时候,一般除本台和本系统的评审人员外,可以考虑邀请当地的专家学者四至五名,热心观众四至五名共同参与评比,这样可以“广纳百家之言,倾听大众的声音”,真诚地请他们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放低我们的姿态,俯下身去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尊重与重视,提出的意见也一定是中肯可行的。这样我们的节目会受到来自更多方面的关注,提升的空间也会更大,成长也会更快,质量才能更优。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3]

在这个浮躁到极致的时代,媒体人都疲于奔命,要想静下心来办好节目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以及用最真诚的工作态度,勇于担当,敢于向前冲,才能重新找回失去观众,才能最终奉献给观众最精美、最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EB/OL].(2017-11-08)[2018-03-10].http://www.xinhuane t.com/zgjx/2017-11/08/c_136737456.htm.

[2]刘阳.电视荧屏呼唤传统文化之美[N].人民日报,2016-9-22.

[3]袁了凡.了凡四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