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2018-02-22古丽乃孜尔买买提
古丽乃孜尔·买买提
近年来,少儿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通过少儿节目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在这种背景下,推动了少儿节目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逐渐影响了孩子的教育,甚至一些少儿节目过于城市化和成人化。基于此,加快解决少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地方少儿电视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少儿时期,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较差,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无法筛选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内容。儿童很容易被电视节目吸引,甚至一些孩子对电视节目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无论是写作业还是吃饭时电视节目一直播放,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1.1 少儿电视节目过于注重教育忽视了娱乐的重要性
早期,我国电视台少儿节目比较知名的有《大风车》、《同一片蓝天》等,由于这些少儿节目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电视台开始开办少儿栏目。从少儿节目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专属的少儿频道。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地方电视台少儿电视节目过于单一,且形式基本以动画为主,甚至一些少儿节目并没有区分受众群,没有结合少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节目内容,很难引导少儿将其最童真、无邪的性格特征展现出来。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应该属于少儿,节目内容也应区别于成人化的电视节目,将儿童需要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促进地方电视台少儿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2 地方少儿节目的针对性不强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所以,电视少儿节目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来设计及丰富节目内容。根据儿童年龄可以将少儿节目分为多个种类,如幼教节目、儿童节目等。但我国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却比较笼统,并没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详细划分不同种类的节目,缺少一定的针对性。
1.3 电视少儿节目中儿童参与力度不够
电视少儿节目,其主体应该是儿童,家长和主持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但在一些地方电视少儿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主持人或嘉宾互动,儿童变成了观众,很少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很难体会到游戏、活动的意义,仅仅是一笑而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少儿节目开设的原本意义。
1.4 没有将传统文化和资源充分体现出来
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满足观众们的需要,提高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很多地方电视节目已经忽略了对传统文化因素的挖掘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应从少儿时期开始,通过有益的少儿节目让少年儿童更深入地体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从实际节目来看,地方电视台为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在节目中将传统文化与资源充分体现出来。
2 解决地方电视台少儿电视节目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要想真正解决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存在的城市化和成人化等多种问题,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年龄以及需要作为电视节目内容设计的出发点,并顺应少儿电视事业的发展趋势。
2.1 少儿节目应以少儿为中心
少儿电视节目的本质是从少儿的角度去观察社会,感悟生活,用少儿的眼光认识和体验真实的世界,将少年儿童天真无邪的特性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少儿节目策划者应具有一颗童心和好奇心,对待未来充满幻想与希望,且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和理解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只要满足这些内容再去设计儿童节目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儿童和家长的喜爱,且能够帮助儿童学会更多知识与技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通过笔者对少儿电视节目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少儿大都喜欢感性、直观且形象的事物,缺少对抽象事物理解的兴趣。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大风车》节目相较于其他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更具有优势,且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将真实的生活情景联系到节目中,所以,这类少儿节目是非常成功的。
2.2 地方电视台应该提高少儿节目的针对性
少儿节目的主体应该是少年儿童,或者还有一些家长愿意陪孩子一起观看。这就要求少儿节目在设计时注意节目内容的多层次和多角度。这样才能通过节目来教育少年儿童,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个年龄阶段,而每个阶段儿童对生活和事物都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有西方心理学家将儿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三到七岁是儿童的感官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七到十一岁是儿童的分析时期,第三个阶段是十一到十六岁为反省时期。通过对儿童发展时期的划分,我们可以发现,八岁以上儿童才学会从多角度理解和分析外界事物。所以,电视少儿节目应该根据每个阶段儿童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去设计节目内容。比如,《智慧树》节目主要针对的儿童对象是三到六周岁,也是当前少儿电视节目中较受欢迎的一档节目,有助于帮助儿童智力开发,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可以借鉴类似成功的少儿节目,提高针对性。
2.3 提高少儿参与节目的力度
少儿节目的主要对象是少儿,所以,少儿电视节目应多鼓励儿童参与到节目中。家长和主持人应尽可能按照儿童的思想进行节目互动,而不是按照主持人的思维走。不同于其他电视节目,少儿节目主持人应更具有亲和力,能融合到少年儿童中,掌握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并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孩子、与孩子交流互动。一个成功的少儿电视节目,必须要求主持人能够走进孩子内心,这样才能更贴近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为儿童提供更好、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少儿节目内容不应限制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氛围。所以,在一些少儿电视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目邀请了儿童作为主持人,更能够吸引少年儿童。
2.4 在少儿电视节目中应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应从少儿时期就开始让儿童体会和感悟中国的优秀文化。而少儿电视节目也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策划者应多设计一些能够凸显我们民族特色的节目内容。比如,策划者可以制作以勤劳勇敢、勤俭节约为主题的节目内容,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下,必然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真实的理解世界以及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起积极影响。除此之外,少儿节目更应鼓励孩子敢于想象、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创新,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推动我国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更好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少儿节目是一类有助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节目,在节目内容策划和设计上应多以少年儿童为主,充分体现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婷.论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记者摇篮,2015(12).
[2]刘博.浅谈我国少儿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剑南文学,2012(4).
[3]廖小红.怎样办好少儿电视节目[J].西部广播电视,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