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记者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

2018-02-22王天宇李奎伟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7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记者舆论

王天宇 李奎伟

社会越发展,对文化的渴求就越大,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广大百姓综合素养的提高也使得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一个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能够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人们的国家认同感,并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快速传播,其中不乏不健康和虚假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思想的主导地位,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这样的现象,本文首先阐明新闻记者和社会舆论的概念,对如何做好正确舆论引导工作进行分析,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低俗思想的危害,为新闻传播营造良好的环境。

1 新闻记者和社会舆论的概念

新闻记者就是人们常说的记者人员,他们在新闻机构任职,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编写、整合以及发布任务,是沟通政府与大众的桥梁。正如新闻人普利策说的那样,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是大众的眼睛,其职业是神圣的。一位优秀的记者,要具备预测的眼光,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新闻并整理为通顺的文字发布出去,用客观公正的态度维护新闻权威。

社会舆论是整个社会的舆论场,它涉及公众媒介、公共场所和公共舆论,它体现着百姓的诉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民众的舆论声音非常重视,只有善于听取意见,才是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的标志,才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2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舆论的新特征

2.1 舆论场冲突不断,表达格局愈加多元化

当前,信息传播的舆论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以报纸、杂志、电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以网络、手机为主的“民间舆论场”。两种舆论传播形式不同,彼此分离的状态加剧了矛盾。目前,我国百姓的生活内容广泛,时间分散,利用琐碎的时间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在客观上加剧了舆论之间的对抗,人们表达信息的渠道也更多元。

2.2 舆论引导不可控性增强

区别于传统的媒介形式,新型的“民间舆论场”为百姓提供了一个能够表达意见的平台。基于这个沟通渠道,社会大众能够将身边的大事小情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并与世界各地的网友进行互动沟通。在不同观点的博弈中,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被渐渐消解,中心位置逐渐转移,自媒体开始蓬勃发展。原本主流媒体大场面、音量高、深度剖析等方式在核心位置上被动摇,整个舆论场变得更为多元,人们可以尽情地传递信息。这就导致舆论引导工作变得更难,不怀好意和恶意的煽动越来越多。

3 新闻记者应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能够看清当前新闻记者舆论引导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多个舆论场的出现也给正面信息的传播增加了难度。针对这样的现象,新闻记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辨别力,以公正客观的报道弘扬先进思想,引导广大观众。

3.1 传递客观信息,以正能量引导观众

新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任何虚假的消息都不能称之为新闻,这也是新闻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之一。作为新闻的传播者,记者也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秉持新闻的原则,保证报道的客观性。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和百姓关注内容的报道中,更是不能体现个人情感,而是要多方收集和调查,让观众自行判断和思考。一些新闻记者为了个人利益,不惜传播虚假信息,夸大其实,违背了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辱没了媒体的威信力。

3.2 新闻的传播要贴近大众

新闻题目是消息的文眼,一个有吸引力、贴近大众生活的题目自然能够赢得更多的关注。因此,记者撰写的新闻议题要与百姓相契合,以正能量的传播为主,并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走出单一固定的消息模式,用接地气、亲民的语言传播消息。例如,《人民日报》的话语形态发生了变化,开始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词汇,如使用“给力”等语言来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新闻记者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用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去宣传、传播信息,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一点。

3.3 对社会舆论进行及时的引导

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国家对百姓的舆论更为关注,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直接影响国家决策。如果舆论导向偏离正确的轨道,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则很容易影响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当然,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和话语平台的提供,一些不良信息会经常出现,并影响舆论环境。对此,新闻记者要具备及时引导和纠正的能力,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及时收集民意,回答观众的问题,一旦发现有偏离正确舆论的苗头则要马上进行更正和疏通,并在大众平台上发声,防止媒介失语而引发不可控的现象。

3.4 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主要社会职能,它主要是指通过对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性意见,从而对其产生舆论压力,促进其改正的一种社会舆论活动。新闻记者担有不可推脱的舆论监督职责,要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思想,就必须要正确行使自身的舆论监督权力,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有力抨击,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同时,新闻记者不能滥用自身的新闻监督权力,要杜绝“媒介审判”“有偿新闻”的出现,要贴近百姓,与广大观众进行互动,真正为人民、为社会作贡献。

4 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人们对消息有了更多的需求,新闻也逐渐成为人们扩展眼界、沟通生活的主要方式。新闻记者被誉为“社会的瞭望者”,他们在记录社会、传递消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社会舆论、促进舆论朝向正确方向是新闻记者重要的社会职责之一,面对舆论环境复杂多元的场域,新闻记者要适时更新观念,使议题更加贴近民生,更加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通过鲜活的话语担当起“责任监督”“社会良心”的角色,更好地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吉海涛.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担负好新闻舆论工作使命的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3(11):121-122.

[2]王红.新闻记者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的新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2(15):34-35.

[3]于金玉.新闻记者如何肩负起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J].新媒体研究,2016,2(06):165-166.

[4]陈健.关于舆论监督类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6,2(4):102-103.

[5]本刊特约评论员,邴正.在深化改革和加速发展时期——把握正确导向营造良好氛围[J].中国记者,2012(7):7.

[6]唐光怀.论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权利与义务[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6):123-125.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记者舆论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