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体验类节目探析
——以《新体验》节目为例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体验类节目主播

崔 夜

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2016年8月推出了《新体验》系列体验式真人秀新闻节目,这是陕西省乃至西北第一档全方位体验式的日播新闻类专题节目。《新体验》系列节目包括《主播新体验》《记者新体验》。节目通过行走、体验、发现,带领观众行走城市四方,体验各行各业、关注百姓民生、城市建设发展,体验各类民用公共设施、服务窗口、便民利民措施,同时探寻西安人文、体验旅行乐趣,提供实用的民生民事服务资讯,引领公众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服务方式。其具有现实性、服务型、实用性的内容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业内及观众认为这是一种“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很好的节目形式。栏目被搜狐网,央视网,网易,爱奇艺,腾讯,西安网,酷饭网,创想星空网,企业信息网,电影文学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推广,节目当年也被评为西安广播电视台创新优秀节目。我们在拍摄制作《新体验》系列节目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拓展了体验节目的内涵,丰富了体验节目的表现形式,下面就体验节目的创作,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1 体验式新闻专题《主播新体验》

《主播新体验》栏目采用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体验式新闻专题。根据市级电视台的实际情况,我们没有请明星大腕,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本台的主播上,让主播成为体验者。西安台众多节目主播都有自己庞大的粉丝群。让主播们和完全陌生的职业发生关系,让他们变身去体验另一个职业,身份的转换,职业的陌生感,戏剧冲突和喜剧效应自然就呈现了出来,也就成为本节目的收视点。“主播新体验”每期节目25分钟,每期请一位西安广播电视台主播参与体验普通职业的辛劳,感受主播的真情流露,展示各行各业的风貌、艰辛与可贵。节目的具体流程是:首先邀请主播,每期锁定一位主播,介绍主播的个人简历及工作情况。紧接着揭晓任务,告知本次挑战的职业,介绍职业特点。接下来是拜师,请来该行业经验丰富的老师,让主播现场拜师。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接受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同事接受师傅的严格考核。职业培训结束后, 24小时计时开始,主播开始 24小时职业体验,并将其置于各种意外和冲突之中 ,记录主播体验普通职业的辛劳 。最后,一天体验结束,回顾体验过程,展现体验精彩集锦,讲述一天的感受和心路历程,以主人公发自内心的体验感受为句号。

为了拍好每期节目,制作团队针对每一个体验主题,都做好前期的采访工作,找到每一个行业最不为人知的看点。写好详细的节目脚本,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时按照创作规律,在一个三十分钟的节目中安排三到五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对参与主播进行相应的人物设定,做充分沟通;为主播找一位或几位能够互动的行业导师。节目力求去说教化,去面孔化;贴近生活,贴近职业,贴近人性,加强节目的娱乐化元素。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面对暂时无法实现多机位拍摄的技术力量的欠缺,后期组共同制定出应对方法。第一,导演讲故事多线条叙事,把双机位的镜头通过剪辑呈现出多机位的视角。故事节奏加快,碎片化的叙事风格更适合现代观众的收视习惯。第二,摄像师在开拍前,参与导演讨论,了解节目意图和拍摄内容;前期拍摄的过程中,发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主观能动性,打好双机位的配合战。腿勤,注意力集中, 对细节的随机抓拍,对人物的跟拍,对同期声的随时记录都给后期创作提供了足够的素材。第三,后期包装加入第三者视角的画外音字幕补充方式,仿佛有第三只眼在旁观。音乐,旁白的准确运用也是节目完整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播新体验》自开播以来,西安广播电视台几十位新闻主播下基层体验了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城管执法员、交通警察、消防员、家政服务员等多个行业。这些被体验的行业,是以各种故事在每一期节目里频频上演:下地干活的主播郭兰,体验农活干的根本停不下来;体验餐厅服务员端盘子的主播郝静,让食客都服了她的耐心;主播陈纪安体验城管队员,和商贩大叔大婶们苦口婆心宣讲政策的诚恳;主播吕默去幼儿园体验老师,被幼儿园的小朋友折腾的满头大汗的狼狈;主播徐卉体验海洋馆的工作人员下水喂海豚,小心脏吓得扑腾乱跳。每一期节目都显示了新闻人的真诚,用心;透过主播看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们的艰辛和不易。我们的体验是为了让一线的劳动者们呈现出光芒,赞美生活,呈现最美西安的人文精神。在体验一线工作者辛劳的同时,也展现了各行各业的风貌、艰辛和可贵,甚至消除了老百姓对许多行业的片面认识和误解,架起了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2 《记者新体验》节目探析

《新体验》系列的另一档节目《记者新体验》,通过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行走、体验、发现,体验百姓“九难”以及各类民用公共设施、服务窗口、便民利民措施,同时探寻西安人文、体验旅行乐趣,提供实用的民生民事服务资讯,引领公众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服务方式。以此展示西安城市建设发展新貌、各项民生举措、自然人文之美和当代西安的城市之新。

栏目具有鲜明的特色定位。一是服务性,记者体验类节目具有双重视角的特色,采制记者具有记者和消费者的两种身份体,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首先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体验现实生活,去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其次才是以记者的身份记录客观现象,进行公正评论和引导。

二是知识性,记者通过亲身体验各项民生民事服务内容及流程,普及引导正确办事的方式,让群众好办事、快办事,在体验各项服务的同时也让群众及时了解政府的新制度、新政策。“记者新体验”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呈现多样化生活形态和生活百科,让观众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西安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记者新体验》在提供民生民事服务资讯的同时,还自觉传播文化历史、民俗风情,让观众陶冶情操的同时更新常识、拓展视野。

三是新奇性,老百姓关注度最高的无外乎衣食住行,人们出行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往往对旅游线路、设施服务、服务质量以及娱乐项目有着较高的期望值,追求的是新奇和趣味,并希望越新鲜越好。所以“记者新体验”尽量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把最新最好的服务措施 、便民服务、休闲项目、线路展现给观众,彰显既有传承又具时代感的西安新形象。

3 电视体验类节目的局限性

剑有双刃,优势往往可以转化为缺憾,电视体验类节目做为一种新生的节目形态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首先,电视体验类节目受选题范围的局限。体验类节目独特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它无法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那些时效新闻、实用常识、理论分析、信息知识类的题材,就很难以体验的形式报道。只有既具备一定新闻冲突,又能用体验者身份体验暗访,同时易于隐蔽拍摄的素材,才能形成体验。这些都大大局限了体验类节目的选题范围,使之无法任意自如的驰骋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一个绝佳的题目,由于无法以体验的手法表现不得不割爱,或另选其他形式制作。其次, 受双重身份影响。记者的客观立场与体验者的主观判断不易协调。在体验过程中,不合理现象的冲突气氛往往影响主播的情绪,感性认识干挠了主播的理性思维。常使报道中不自觉地加入了一些主观色彩过重、过于情绪化的叙述和评论。同时主播的采访习惯也常在体验过程中不经意地流露,从而影响了体验者的身份,导致体验的不甚理想。

4 对体验类节目今后良性发展的一些建议

在选题上尽可能开阔思路,不局限于狭小的消费领域,应立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掘选题,使节目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既服务又引导,把宏观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的关联作为出发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复杂的经济现象以体验的形式付诸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引进先进技术,拓展表现手法。电视摄录技术的发展给体验节目的隐蔽性采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摄像机的体积不断缩小,对环境光线的适应能力不断加强,这些设备的运用都使隐蔽性拍摄,在逐渐摆脱环境的束缚而日趋完美。我们应当尽快更新设备、适应新技术、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体验类节目的表现力。在利用新设备的同时,也应当创意新的表现手法,不再局限单纯的暗访式采制方法,大胆引进创新诸如电话采访,通过互联网络跟踪调查等新的形式。技术和手法的结合将给体验类节目带来新的活力。体验拍摄是一项工作量大,分工细致的工作,从策划阶段到采访、编辑都需要群体力量,共同出谋划策。各自担当重任、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对制作的每个环节各负其责,发挥个人潜能。而在整体运作时强调风格和步调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众志成城使节目最终丰满起来。

猜你喜欢

新体验类节目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UHD 4K超高清和HDR的家庭娱乐新体验
我是小主播
吉鹏快餐新体验
吉朋快餐新体验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