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电视栏目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以河南电视台《武林风》节目为例

2018-02-22江世明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抗赛电视栏目武林

江世明

一个区域的名牌栏目因其社会影响力大,节目风格鲜明,观众群稳定,固定时间内持续播出可以对某些信息进行强化,在区域内、外电视受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成为该区域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2004年1月1日,《武林风》栏目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栏目提出“展现中国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档大型武术综艺节目。历经13年的发展探索,栏目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确立了区域电视栏目跨文化传播的表达形态,不仅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现代电视传媒技术的完美融合,而且武术文化散播到世界各地,影响力日益增大,栏目传播策略和发展之路独树一帜。

1 深挖传统文化,具备国际视野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武林风》栏目在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放眼世界,在节目策划上突出了三方面的特色。

1.1 以本土文化、地方特色为着力点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新媒体时代,资讯高度饱和,而文化则是信息海洋中最具有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的因素。具有被受众认可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内涵,是一个电视栏目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因之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武术被称为“中华国术”源远流长,武术精神也早己经内化为民族精神,Gongfu一词成为在英语里从中国来的舶来品,武术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武术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都有集中反映。

河南是武术大省,位于河南的少林寺也是佛学禅宗的发祥地。少林武术已经形成世界级的文化品牌,武术和武术文化是河南区域文化极具表现力的符号,为区域形象的传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深厚的武术文化资源,为《武林风》栏目提供了先天优势。

栏目策划了众多专题,深挖本土武术资源,如太极拳对拳击一期中,通过视频短片对太极拳进行全方位介绍。在比赛时,解说对传统武术的历史渊源、拳法特色等方面进行解读,本土武术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传播。

1.2 以策划,品牌国际化为延伸点

创办之初的《武林风》依靠选拔武林宝贝和设置“百姓擂台”的选秀形式迅速积累了栏目的人气,但作为一档电视栏目,这样的形态易模仿、难突破。随着栏目的历次改版,《武林风》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和国际化的视野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传播策略,系列赛事策划和设计成功地融入了跨文化、跨区域因素,栏目日益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

2005年5月21日,“武林风”以北京大学为会场,打响了中日欧三国对抗赛、中美对抗赛、中越对抗赛;2007年是中日体育文化交流年中,“武林风”相继举办了中日、中越、中泰对抗赛,这一年是武林风发展的黄金时期。2009年,开启首届中美、中澳、中俄对抗赛,走进世界各地进行武术文化宣传活动。2010年,年初举行了中日美三国对抗赛。2011年,策划国际三部曲之决战吉隆坡,决战拉斯维加斯,决战新西兰。2012年,征战欧洲、中日对抗赛。2013年,环球拳王对抗赛。2014年,中英对抗、中葡萄拉锯战等。2015年,策划的世纪之战、中日对抗赛等。2016年,中日对抗赛、中澳对抗赛、中俄对抗赛、环球拳王争霸赛等。2017年,环球拳王争霸赛等。

习近平指出“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高密度的系列重大国际赛事,让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受众看到了不同风格流派的同台竞技,认识了风格迥异的格斗风格和技术,从而深层次地认识栏目,了解中国武术,同时有效推动了不同国家运动员的文化交流。

《武林风》栏目的国际视野不仅表现在参赛的国际选手和国际赛事活动的策划上,同时栏目能够在制作、播出环节进一步挖掘,借助当地媒体平台让栏目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文化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更加凸显。2007年,《武林风·少林寺传说》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的王牌游乐项目“台场冒险王”上演。2017年5月,S1泰拳理事会邀请武林风参加泰国贺岁杯,这期节目由泰国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

栏目除在赛事展示外,通过选手出场前视频短片的形式强化了选手经历的故事性,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人物生动可感的形象和被故事化的经历,淡化了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距离感。《武林风·走进新疆》一期中,哈萨克族选手出场时短片中展现了“多少次在梦中回到故乡,现在终于来到了让我魂牵梦绕的大草原,我是阿斯哈提,一个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选手,我练习拳击已经十年了,在多年的征战中,我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荣誉,作为一个拳击选手,大战之前的心情多少是有些紧张的,此时来到巴里坤大草原,这个哈萨克民族世代生活的地方,看到这里熟悉的一切,我浑身充满了战斗的勇气和力量,在草原上,很多很多年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不断挑战自我,成就荣誉和辉煌。”

1.3 以人为本,强化文化精神传承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曾经说过,历史绝不是锁在书本里的僵死知识,而是融会在活生生的现实人生里的记忆。传统文化同样是这样,只有将其融会到鲜活的现实生活和人生经历中,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武林风》栏目中通过现场主持人、场外解说深度挖掘出选手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受众体会到精神的感染。

《勇士的荣耀》第三站里,选手赵春阳在比赛第二回合中,出拳抡空,使得手臂脱臼,最终遗憾输掉了本场比赛。现场解说员“赵春阳此刻挂满脸上的不知是泪水还是汗水,赛场犹如人生,磨练越多成长的也就越快。”《勇士的荣耀》第四站中,选手邓泽奇在比赛第三回合,不幸受伤。最终与胜利失之交臂。现场解说“其实早在第二回合邓泽奇的腿部就已经受伤,可他对胜利的渴望,使他坚持再次站上擂台,人因梦想而伟大。我们祝愿他能早日恢复,重新回到这个他热爱的擂台。”

习近平在谈到文艺时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 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武林风》栏目在注重栏目形式好看,观赏性强的同时,也强化了栏目的精神内核。早期通过“百姓擂台”版块脱颖而出的选手王洪祥从保安到获得武林风“百姓英雄”的荣誉,他们不再仅仅是娱乐的附属品,也不再是庸俗的娱乐工具,而是大众的精神家园,王洪祥的身上集中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青年崇尚的精神——自信、激情、勇敢、智慧和毅力。

2 架构电视视觉手段

电视栏目在跨文化传播时遇到的最大瓶颈是语言的差异性,正如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所说,在传播中人们所“分享”的只是符号而不是意义,意义是属于个人的。词语虽然是可以翻译的,但文化信息和文化模式是很难真正翻译的。因此,电视栏目跨文化传播中受众能否产生共鸣,内容的选择是核心,单纯依赖语言魅力很难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传播。所以,电视栏目是否能够借助视觉语言、包装手段及和音乐、音响等符号的辅助作用显得举足轻重。作为一档电视栏目,《武林风》在内容选择和辅助视听语言的使用上都注意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电视的传播特性。

2.1 以中国武术为核心传播内容

电视栏目的竞争,从节目策划、制作编排、播出、宣传推广,涉及环节众多,但其核心竞争力还是内容。《武林风》以中国武术为基本内容,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化”的活态文化,作为传播内容在电视舞台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直观,更具备视觉冲击力。

在栏目中,通过武术套路、对抗表演等形式化较强的方式从形式上展现中国武术,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开启了认识中国武术、中国文化的最直观、最具吸引力的视觉窗口,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和认同。

除核心内容的选择外,栏目在通过对武术形式和武术运动员的包装让受众通过视觉形式在直观上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栏目运动员出场时,均会身披自己国家国旗或身着本民族特色服饰,这些视觉元素在跨文化传播中比语言传播更为有效。2012年10月5日,节目《中国勇士挑战赛 传统武术战散打》一期中,伴随着中国古典音乐,T型台上运动员通道上四位穿着道家服饰的演员站成两排,欢迎身穿白色传统服饰的道家武术选手清风道长出场。运动员尚未比赛,但中国武术已经通过视觉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运动员搏击过程具备冲击力,而且道家武术选手通过服饰特色、拳法特色让中国武术更为直观、更具观赏性。

2.2 以电视视听手段为辅助

相比于电视栏目核心内容的竞争,各大电视台品牌栏目在视听形式的求新求异,舞台的华丽,灯光效果的炫目,让形式感的再现已成为当今电视栏目竞争的重要环节之一。

电视虽然有视听传播的表真性,但体育竞技类栏目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精彩镜头往往转瞬即逝,但竞技对抗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之美能够增加其传播魅力。《武林风》在栏目中充分借助电视传播技术,比赛间隙插播精彩镜头的慢动作回放,慢动作可以造成动作形象的失重感,从而使运动员现实中的动作具有飘逸感,展现武术功夫的动作之美。

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武林风》充分发挥舞美与灯光的配合,给受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更好地表现出栏目的竞技氛围。在赛场正前方,运动员进入赛场时的路程设计为T台,两侧均摆放者360°旋转的灯光设备,随现场音乐节奏灯光投射出绚丽的视觉效果,创造出一个由音乐、灯光参与构成的虚实结合、多姿多彩的视觉空间。

在运动员出场口,正对观众席位有一个较大的LED显示屏幕,用于武林风赛事的标志符号及每位运动员个人情况和视频短片的播放,保证现场观众对赛事全方位的观赏。在比赛开始时,四周的灯光分别熄灭后,擂台上方的一个环绕整个比赛场地四方形的灯光圈体物会打开,这是专为运动员比赛设计,做到避免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又保证了电视转播时赛场整体画面的良好效果。

“见其人,闻其声”,音乐在电视栏目中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营造气氛,让栏目节奏感突出,同时对塑造人物出场形象,引起受众兴趣有重要作用。《武林风》作为一档体育竞技类电视栏目,音乐总体风格激越。从主题曲《豪情在天》到栏目选手、主持人、武林宝贝出场,再到赛场音乐在音乐选择上做到了经典与流行相结合,整体上都显得相得益彰。栏目还注意选择与运动员相匹配的具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音乐。如2014年走进新疆站时,选手阿凡提出场比赛时,就采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民族风情音乐,伴随新疆舞,衬托出运动员的身份,又不缺少雅韵。太极拳手出场时,配以周杰伦中国风音乐《霍元甲》,既有传统色彩,又不失强烈的舞台节奏感。

3 打造复合式平台,强化立体传播

电视媒体仍然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媒体形式,从少到老,电视媒体不受教育程度传播的特性,使电视栏目传播依赖的主要平台仍然是电视媒体为主。《武林风》2016年利用传统电视媒体平台对重点精品赛事安排多档重播,通过播出量让栏目影响不断增大,同时,开办《武林笼中对》成为国内电视栏目中首档周播综合格斗栏目。

同时,政府政策扶植下文化实力的全面提高和引导为电视栏目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播出平台。2015年10月12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开播。这是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2015年12月,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唯一融媒体平台——河南广播电视台航空港卫视开播,我省正式加入“一带一路”云平台建设。这些都为以《武林风》为代表的区域电视栏目的跨文化传播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新媒体时代,栏目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微信,扩大了影响。2017年1月,《武林风》策划“2017全球功夫盛典”,赛前栏目联动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百度武林风吧、今日头条等形成全媒体矩阵。节目开始一小时酷云收视达到全国第二,随后稳居全国第一。

[1]王大钊.欲望凝视与奇观呈现——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的视觉解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5(3).

[2]戴圆月.电视的音乐创作与设计[J].记者摇篮,2011(3).

[3]赵维森.视觉文化时代人类阅读行为之嬗变[J].学术论坛,2003(3).

[4]张璐.挖掘本土资源,拓展广阔高端平台——由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谈地方传统文化类栏目形态转变为国际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15(4).

猜你喜欢

对抗赛电视栏目武林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浅析色彩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
March:the Boat Race
新时期以来戏曲电视栏目述评
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
叮铃铃,叮铃铃
军事格斗徒手对抗赛的组织与实施
我喜欢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NCB杯对抗赛完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