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

2018-02-22杨嘉良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百姓新闻报道

杨嘉良

民生新闻,就是将民本的问题作为基点和中心,以平民的视角和镜头反映百姓的生活状况、发展需求、热点事件等,关注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和现实发展程度,也为政府部门了解百姓生活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监督相关部门工作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近些年,在新媒体的发展下,民生新闻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形式单一,质量不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民生新闻的实际作用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一些民生新闻摆脱不了政治性,成为时政新闻的补充,丧失了民生性、基层特征;一些民生新闻为了追求收视率,更加突显娱乐性,甚至内容较为低俗,大大降低了民生新闻的质量;还有一些民生新闻只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不顾及公民的权益和利益,对个人隐私进行曝光……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让民生新闻失去了本身的作用和意义,还大大降低了地方电视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违反了新闻行业的原则。

1 民生新闻发展出现的问题

1.1 民生新闻节目同质化

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飞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一系列的新闻节目也在各大电视台相继播出,并且在形式上都比较类似。渐渐地,民生新闻同质化问题就出现了。电视观众集中观看新闻节目的时间比较集中,所以各个电视台播放民生新闻的时间其实也大致一样,甚至于一些社会上的新闻热点也一样,各家电视节目都在争取时间上的优势。这导致观众得到的新闻消息比较片面,很难让百姓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变化,而且各个电视台都在播报,也会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

1.2 民生新闻节目粗俗化

民生新闻节目,由于性质的广泛性,很难有统一的规范,所以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所以,现在民生新闻的内容和类型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些节目为了迎合一些观众的喜好,吸引观众的目光,播放的新闻内容比较低俗,甚至有些新闻会捕风捉影,引起争议。民生新闻的粗俗化发展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是不利于节目发展的,会失去公信力,失去观众的认可。而且,民生新闻粗俗化不仅会影响节目自身的信誉度,还会降低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公信力,降低新闻道德标准底线,偏离社会新闻的发展轨道,从而失去民生新闻报道的真正意义。

1.3 民生新闻节目形式化

当前,已经开展的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形式大多类似或相同,记者采访加上新闻播报,这样铺天盖地形式雷同的报道内容,让新闻内容失去了原本的新闻意义。在记者进行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往往追求速度和时效性,忽视新闻的质量,这样新闻就会显得比较浅显,缺乏深度。民生新闻也变成了简单的时间地点交代和现场视频播放,在积极引导和启发观众上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些民生新闻从策划,到播报形式到整体的框架思路都有一定程度的类似和相同,如果报道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枯燥,观众就会失去对民生新闻的兴趣。

2 提高民生新闻报道质量的对策

2.1 注重民众的需求

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和方向就是针对基层广大群众的。电视节目在制作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特点,在寻找发展栏目的发展形式时要努力向基层化、民众化发展。对民众进行走访和意见调查,重视民众的反馈意见,朝着打造百姓新闻平台的方向迈进。在电视民生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民生电话热线,及时与广大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倾听群众对节目的意见,及时更正、改善不足和错误。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电视民生新闻播放的内容方向进行调查,播报贴近百姓生活、满足百姓需求的新闻事件。也可以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设计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节目创办方案的创新性,还可以增加百姓的参与度,切实打造属于百姓的、关注民生的新闻平台。

2.2 民生新闻精品化发展

民生新闻虽然是要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百姓实况。但是,民生新闻并不等于民众新闻,不等于把百姓生活中的事情罗列在电视台上。电视台要想做好基层民生新闻,就要将自身的新闻打造成精品。不论是从新闻的素材,新闻的选题、语言的表达、话题的价值观引导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认真揣测和精心打造。

在打造精品新闻的过程中,其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新闻的真实性,不能为了迎合某些观众的低俗趣味和八卦心理就做一些捕风捉影没有实际证据的报道。假新闻不仅违背了民生新闻的规则,也违背了整个新闻道德。打造精品民生新闻,就要客观、真实地贴近百姓生活,让镜头真正反映现实生活,用镜头真实地传递正能量,这样才更加符合精品民生新闻的意义。

2.3 民生新闻时政性发展

目前,我国报道时政性新闻的节目政治性都比较强,新闻报道的语言也十分规范,这样其实会让百姓感到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关注度较低。民生新闻作为连接民生大众和新闻时政的桥梁,就应该谋求两者的契合点,将时政报道通俗、简易、准确地反映出来。对于涉及百姓民生问题,类似于住房、交通、教育等,百姓关注的时政要点加入民生新闻的内容中,并且可以做出适当的积极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百姓对于新闻内容的要求,传播了时事政治新闻内容,也能够更深层地发挥民生新闻的意义和价值。

新闻具有服务性,新闻内容不仅仅可以联系下层百姓,还可以联系上层领导。如果民生新闻的范围包含经济、娱乐、教育等各个领域,那么民生新闻就为政府了解百姓生活提供了能够反映事实和民众普遍情况的重要依据,民生新闻关注的是百姓的热点话题,政府关注的也是百姓的热点实事。

2.4 注重民生新闻的语言艺术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新闻语言也是要点。新闻语言可以分为直接语言和间接语言:间接语言包括主持人的旁白、现场记者的报道叙述等;直接语言主要是指新闻当事人的叙述。现场记者在进行采访和报道的时候,要注重用平实的语言,不能太官方化,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与新闻当事人和观众的距离,更容易深入百姓的内心世界。比如说,辽宁卫视的《老杨有话说》新闻节目的主持人采用对话的方式引入,贴近生活,而且主持人老杨用自己风趣幽默的语言对新闻进行分析,增进了观众对新闻的理解,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让观众感到愉快有趣,中午听新闻成了观众放松休息的事情。

3 结语

要想做好民生新闻节目,首先遵循新闻行业的原则,不能只追求收视率。民生新闻对于反映社会问题与民众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做好民生新闻,发挥民生新闻的价值,是值得新闻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卓.新时期如何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J].民营科技,2015(10):247.

[2]张铃.谈如何做好基层民生新闻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5,6(9):115-116.

[3]李鹏,刘建中.新时期做好民生电视新闻的思考[J].新闻论坛,2012(2):30-31.

[4]厉永斌.新时期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J].视听纵横,2008(2):117-118.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百姓新闻报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百姓看家“风”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