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下舆情反转的原因

2018-02-22李潇健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7期
关键词:罗尔舆情社交

李潇健

2016年11月16日,《牛津词典》把“后真相”(post-truth)一词选入2016年度热词之一,牛津大学同时给出了对于该热词的解释,意指“相比于客观事实,情绪和个人信仰更能够影响舆论(circumstances in which objective facts are less influential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 than appeals to emotion and personal belief)。”该词之所以能够选入2016年《牛津词典》的年度热词,是因为在这一年中,发生了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选举两个极具争议性的事件。这两个事件给人们的共同感觉是,在塑造公众舆论上,情绪情感的表达似乎比客观事实表现出更明显的效果,引领主导地位的不再是事实或真相,而是个人的情绪或情感,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了事实,这就是“后真相时代”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近年来,一些虚假新闻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肆意传播,虚假新闻的曝光使“后真相”成为一些新闻报道的真实写照,各种反转事件频繁上演,如“罗尔事件”“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女员工每日排队吻老板”等一系列事件在新闻媒体报道中出现一次甚至多次反转现象,事件的舆情发展跌宕起伏,上一秒被同情的受害者下一秒变成了被唾弃的可恨之人,而曾被万人诋毁的恶人也可能会转变成可怜的弱者。

1 “罗尔事件”中的舆情反转

舆情反转,也叫新闻反转,是指随着事件的细节、过程逐渐明朗,舆论焦点开始转移,批驳或同情的对象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反转。“罗尔事件”是近年典型的舆情反转事件之一。2016年11月30日,深圳作家罗尔在微信公号发表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文章中写道,自己5岁的女儿罗一笑不幸罹患白血病,因病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每天要花上万元的费用,而自己花不起这个钱。短短几天时间文章总阅读量已接近1亿,这篇文章赚足了公众的同情心,纷纷为伟大的父爱点赞,当天罗尔就收到的网友打赏多达252万元。但仅隔一天的时间,很快就有一些网友扒出罗尔全家在深圳有房有车,并且经营一家广告公司,且罗一笑医疗费自付部分仅四万余元。真相的反转使罗尔由救女心切的慈父形象变成了为骗取同情的骗捐者。然而,在这场事件中,媒体对于此事的报道与讨论,呈现出了明显的“后真相”特征:占主导地位的不是事实或真相,而是情绪或情感。真相的快速反转使一些公众对这件事产生了极端的情感变化:一些网友责骂罗尔是骗取公众情感和钱财的骗子;也有一些网友坚持同情罗尔的做法,持不同观点立场的人们争执不休,但最后的结果是强化了原本就存在于人们脑中固有的偏见。

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媒体在追求新闻价值时都出现了某种跑偏,媒体对这次事件的报道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偏向,并非追求事件本身的事实或真相。媒体没有及时地第一时间去查证罗一笑的病情、罗尔发布内容的真实性等事件信息。情感压过了理智,事实和真相本身变得次要,公众的表达是他们角色代入产生的情感共鸣。

2 舆情反转事件的成因

在新闻传播中,“后真相”的本质含义是,情感战胜事实,情绪的影响力大于事实本身,人们不再关注事实是什么,因为事实本身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而在当下的舆论场经常出现“舆情反转”“新闻反转”,反转越多带来的结果是,人们对于公共事件产了一种预期,不敢相信既有的新闻报道就是事实或真相,预期接下来一定还会反转。

2.1 传播者:传播主体发生改变,情绪化渲染更吸引受众

从传播者的角度看,随着新媒体和各种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原来一直被动单向接收信息的受众慢慢变成网络信息传播的主体,传统信息的生产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UGC信息生产模式。受众在技术赋权的影响下,摇身一变成了事件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从近几年来看,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很多是由网民个体率先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社交媒体提供的碎片化信息似乎成为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来源,在众多的碎片化信息中意味着真相和事实可能被掩盖,传统媒体的介入无法事先判断事件的真假,谣言和虚假信息就会被传播。

而在新媒体时代,“流量”“点击率”成为评判信息传播影响力标准,越是有情绪、有情感的信息越能在以受众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得到关注,因此,为迎合受众,吸引受众眼球,一些媒体就会对生产出来的信息进行媚俗化和煽情化处理,不在乎事件的真相。

2.2 媒介:社交媒体成为“舆情反转”的推动力

一方面,从媒介的角度来看,随着技术发展社交媒体的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网民拥有手拿“麦克风”的权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主动发文发声,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事件的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社交媒体利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的传播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得到了快速分享。

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因为把关人的缺失,信息生产者以及受众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成为情绪的聚集地和谣言、虚假信息生产的温床。可以说,社交媒体走上了一条“去真相化”的道路,“舆情反转”也随之而来。

2.3 受众:情绪的宣泄

从受众角度来看,受众对信息的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的受众想要看到的不仅仅是新闻,更多的是最新的消息。而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新的消息集中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

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7亿多,而在网民中年轻群体占比最大。这一群体由于年龄、阅历、媒介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常常缺少理性思考,容易凭借个人情感和直接感觉对事件作出判断。情绪情感的宣泄使受众更加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受众并不在意信息的真实性,他们更注重的是信息背后的主张所包含的情绪。当受众将自身的想法情绪宣泄之后,便不再顾及舆论事件的后续发展纷纷离开舆论场。

3 后真相时代下避免舆情反转的对策

从近几年发生的“舆情反转”事件来看,人们通过新媒体获取的信息未必就是事件的事实或真相,上一秒确认的新闻下一秒就变成了失实的报道甚至是虚假的谣言。当下,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体现出“后真相”特征: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在“后真相”时代下“舆情反转”的出现是新闻失实的一种异常表现。“舆情反转”“新闻反转”反映出虽然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众多,但真相越来越模糊,做深度挖掘的人越来越少,相反,评论解构的人越来越多。正如白岩松所说:“如今新闻界的一大隐忧是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新闻报道不再呈现出事实和真相,而是成为“舆情反转”“新闻反转”事件的开端,媒介公信力遭受严重破坏。如何防止舆情反转现象不断发生,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传统主流媒体要掌握话语主动权

在今天网络盛行的时代,即使人人都能发表意见和观点,但传统媒体还是引领着主导地位。传统主流媒体的起点高、控制力强,话语具有权威性。传统主流媒体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传统和专业主义精神,具有专业的队伍、成熟的运营体系、规范的管理模式,这些使其在受众心中获得强大的公信力。加之其强大的团队组织,拥有专业的新闻记者、专业的新闻采编队伍,具有深度报道事件的能力,能够对事件进行连续的跟踪报道。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当出现虚假报道或言论时,传统主流媒体应及时澄清。要减少“舆情反转”的发生,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避免极度迎合新媒体的发展,坚持自身专业性,树立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传统主流媒体不但要担负揭露事实和真实的责任,还要起到正确引导舆论、教育公众的作用。

3.2 媒体人要提高专业素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近年来,众多虚假事件的内容均来源于新媒体的生产与传播,这些虚假内容的出现体现出媒体人专业素养欠缺的问题。“作为社会的守望者,或者负有这方面责任的研究者,一定要为社会信号的解读提供正确的方法,不要被表面的舆情话语牵着鼻子走,不要用简单的逻辑进行肤浅的图解。”因此,媒体从业者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坚持真实、客观的报道原则,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坚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传播信息。

3.3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传播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作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处在碎片化的信息环境当中,受众更应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提高鉴别信息的真假能力,以旁观者的身份评判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拒绝角色和情感带入。

4 结语

“后真相”并非指真相缺席,也不是拒绝真相和篡改真相,而是在人们的观念中真相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真相被认知的过程更为崎岖。虽然在“后真相”时代虚假信息、谣言层出不穷,事实和真相更加扑朔迷离,但对事实和真相的坚持仍可以避免舆情反转的所带来的后果。

参考文献:

[1]刘少君.虚假新闻在“后真相”情境下的传播及规避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14):49-50.

[2]易艳刚.“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标准之变——以“罗尔事件”为例[J].青年记者,2017(2):17-18.

[3]席海莎.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的舆情反转[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9):22-25.

[4]张华.“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J].新闻大学,2017(3):28-33.

[5]侯琬莹.新媒体时代受众视域中“后真相”时代成因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7(20):75.

[6]李良荣.传播革命下“新解释框架”建构[J].人民论坛,2015(7):33.

[7]喻国明.舆情研判不能简单草率[J].中国青年报,2014-04-10(11).

[8]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罗尔舆情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送给妈妈的水晶胸针
罗尔的秘密行动(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