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移动互联网时代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写工作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受众时代

王 莹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闻工作者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负责新闻采写的一线记者更要不断提升新闻专业素养,积极探索新时代新闻采写技巧,力争写出更多反映时代特色、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1]。可见,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写工作是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1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媒体记者采访工作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全球传统媒体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连美国《新闻周刊》也正式告别了纸质时代。我国的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总体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海量信息爆炸、技术通流、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受众的喜好、需求、兴奋点和关注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对新闻记者的采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记者采写工作时效性要求更强,必须实现随时随地全天候传播。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远弗届,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固定地点、固定时段大有不同,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信息传播和连接,记者必须保持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的一种状态。

(2)记者采写的信息内容可读性要求高。随着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信息的传递进入了爆炸时代,如何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眼球?要求记者必须制作出精品内容,而且时效性要求更高。移动互联网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小屏传播,不仅能够全面融入影、音、图、文四种形式,可读性非常强,而且可以实现即时生产、即时上传、即时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灵活灵动。

(3)记者采写过程中必须主动让受众参与。现如今的媒体传播,再也不是以前的“我播你听”的单向传播时代,而是一个交互传播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可以随时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类似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自媒体,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留言评论、互动点赞等,充分调动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2]。

(4)记者采写的信息必须靶向性更强。现如今受众习惯于碎片化阅读模式,没有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一些无用阅读上,他们一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记者对目标受众群体进行精准分析,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发布不同的信息,可谓精准制导,从而避免所发布的信息变成垃圾信息,提高信息传播的价值。

2 移动互联网时代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写作

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以及受众阅读方式都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新闻记者必须深刻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媒体全方位的影响,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独特优势,提高自身的新闻采访写作技能,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信息传播的要求[3]。

2.1 主动培养新时代新闻采写创新意识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而且他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阅读形式开始朝着标题式、碎片化、快餐式、浏览式等方向转变。新闻记者需要针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培养新时代新闻采写创新意识,善于对网络上各种新闻资源进行重组并深入挖掘,同时对新闻采写技巧进行优化完善。

2.2 做好采前准备尤其重要

采访前的充分准备是成功采访的基础。在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采访准备不再是简单地准备纸笔就可以了,要提前准备并全面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设备的使用技巧以及各类视频网络传输的相关技能,比如智能手机、VR、H5以及无人机拍摄等;同时,还要熟悉运用各种常见的社交APP,如微博、微信、QQ、Facebook、Twitter等软件,否则,会在采访时弄得焦头烂额。

2.3 甄别新闻事件真伪,培养新闻敏感性

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新时代,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尤其网络上,海量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哪个是应该值得采访的事件?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能准确鉴别新闻事件的真伪及新闻价值,否则容易做无用功,耗时费力,还写不出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要想提高新闻敏感性,最主要的是要牢记《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等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善于思考总结,同时还要扎根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4]。当下,移动互联网新时代充斥着各种网红、恶搞、媚俗直播等新鲜事物,吸引着大众的眼球,这些事件往往缺乏正能量,虽关注度高,但新闻价值很低,新闻记者不能盲目跟风报道,不能只做博取噱头的“标题党”,更不能以报道类似新闻而哗众取宠。

2.4 巧妙提问是关键

提问是采访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现实中很多采访对象都是在新闻记者的循序渐进式提问下侃侃而谈的。提问时尽量不要用方言或生僻词,但适当应用一些“网络流行语、经典段子”,往往能缓和采访气氛,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同时也能显得记者自身的职业水平。提问要简洁,切忌长篇大论,主要还是以倾听为主,学会“察言观色”,观察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件的情感反应。此外,根据采访对象的年龄、知识层次,不要问太多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尤其在灾难性报道时,每次提问要注意人文关怀,切忌造成“二次伤害”,必要时要与采访对象感同身受,采用“循序渐进”式提问方法,先进行一系列的前期铺垫后,再提出比较关键的问题,这样也有利于采访对象卸下心理防备倾吐心声,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采访收获。

2.5 快速记录显功底

采访记录也是采访环节中很重要的。新闻记者采用的记录方式有手记、脑记、录音设备记录以及录像等方式。采访过程中,千万不能因为记录而影响整个采访过程,要善于记录新闻重点(5W1H)。当然在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现在的记者采访条件比以前要优越十几倍,整个采访可以辅助笔记本、录音笔等高科技手段,甚至可以借助智能语音系统,秒译成文字,稍加整理,便能成稿,可以省去很多后期写稿时间,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2.6 新闻写作需千锤百炼

移动互联网新时代对新闻记者的写作技能要求更高,新闻记者只有写出高质量的新颖的文章,才能更好地满足年轻化受众群体的多元需求。因此,新闻记者要在新闻写作方面标新立异,具体来讲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时首先要尊重新闻事件中客观的人和事,要站在受众群体的角度换位思考,使得新闻作品更贴近广大受众的喜好;其次,综合利用新时代融媒体传播互动方面的优势,融入自己的风格、个性及写作特色,善于总结利用网络流行语、潮流词汇,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最后,对字句反复斟酌,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用一句话阐述,多用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的信息尽量放在导语或首段,在生活工作快节奏的情况下,受众很难从头认真读到尾的。

3 结语

新闻采写工作是一项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在移动互联网新时代,受众已不再满足于新闻事件简单的叙述,这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下的新闻记者必须修炼好“内功”,丰富知识储备,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优势,做好新闻采写工作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受众移动化到媒体移动化——交通广播的发展空间[J].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2007(8).

[3]移动互联新时代的新闻采访创新[J].视听界 ,2013(3).

[4]谢淙泉.浅析“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从业者的采编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