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探索
——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为例

2018-02-22黄爱军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装备智能企业

黄爱军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政府办公室, 福建 泉州 362000)

引言

智能装备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把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作为重要主导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整个产业保持良好健康发展势头。

1 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状况

1.1 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洛江区立足区情,因地制宜规划智能产业发展片区,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引进规模较大、带动性强的智能装备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目前,园区占地约533.33公顷(8 000亩),拥有嘉泰数控、铁拓机械、西人马联合测控、维盾电气等一批智能装备企业,以及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试验研发中心、泉州市先进微纳米器件检测中心、华中数控产业化基地等多个高端科研平台。2016年智能装备产业园区被评为“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2017年全区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82.5亿元,比增23%。产业园区内龙头企业及科研平台,不论在技术产品研发,还是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上,都起到强大的引领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带动了一大批制造企业走上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2]。

1.2 龙头企业带动逐渐显现

洛江区拥有智能装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家(其中泉州市级龙头企业达7家)。一些龙头企业已初步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和高水平研发能力,比如,嘉泰数控公司形成8大产品系列、300余种产品规格,荣获48项专利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铁拓机械公司是《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西人马联合测控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高端传感器MEMS芯片研发制造技术及多项发明专利。上述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起到示范作用,并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步发展。同时,区内智能装备产业研发平台能发挥一定效应,比如,机器人检测试验研发中心、嘉泰数控工业大数据中心、泉州先进微纳米器件检测中心、信和石墨烯研究院等4个新型研发平台,为全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1.3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智能装备企业主动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后盾。比如,德源轴承、双阳金刚石工具等15家企业与华中数控研究院达成合作科研项目8个,实现产学研合作产值近2亿元。二是产业技术能力处于全市同行业前沿水平。举办中国(泉州)高端制造业(智能轴承)高峰论坛,承办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华中数控杯”五轴联动加工技术应用大赛,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专家及民营企业代表参加,区域内企业技术能力得到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三是智能装备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有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1家,科技型企业11家,福建省级工程(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泉州市级工程(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个,泉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

2 主要存在问题

2.1 产业链协作不足

一是产业资源尚未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企业与企业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协作,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竞争力和鲜明特点的地区产业品牌名片。二是产业链不够完善,龙头企业带动纵深延伸发展尚未形成,加上企业集群意识和分工意识不强,产业集聚效应不理想,一个完整而发达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2.2 产业发展后劲不强

一是全区智能装备产业未能形成合理的企业梯队,除了嘉泰数控、铁拓机械等较有声誉外,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对整个行业发展未能形成强大支撑。二是缺乏高端领军人才、高级研发人员和高素质技术工人,全区智能装备科研孵化平台及高校科研平台数量不多,对实现产业高端化仍有差距。

2.3 服务体系支撑不够完善

一是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指导性政策还不够完善,产业专业化分工及社会化配套体系尚未形成,限制了企业发展。二是投资环境及服务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需进一步培育。

3 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一要建立促进协作协调机制。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高等院校和行业专家、重点企业组成的智能装备产业协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智能产业发展高层构建、规划研究和领导,推动智能装备企业信息互通和升级换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推动各个方块功能优势互补。二要成立专家咨询服务机构。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或引才招智,组建智能装备行业知识复合型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家队伍,聚集创新资源,统筹协调,谋划、指导并推动智能装备产业有序发展。三要科学推动行业发展。要求相关部门每季度对智能装备企业进行跟踪监测,动态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将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交政府领导或专家咨询服务机构协调解决,有效推动行业发展。

3.2 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产业良好氛围

一要完善投融资环境,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及民间资本投向智能装备产业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对智能装备企业和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弥补企业信贷“断点”。要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主板、创业板或境外上市进行融资和再融资,壮大企业发展规模[3]。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对接《中国制造2025》,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契机,指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级扶持政策措施,在项目引进、人才引进、科研创新、税收优惠等方面,制定并完善适合当地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三要优化服务环境。深入实施国家、省、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优化服务改革工作,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投资项目审批时限,通过加大产业项目现场调度和现场办公等方式,切实解决企业政策对接、人才引进、技术支撑、筹资融资、奖励兑现等实际问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同时,要加大产业发展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的培育,优化营商环境。

3.3 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要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高端智能制造地区建立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大力推进设备研发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以定制化设计、网络化协同设计、模块化设计等先进设计技术为抓手,全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在数控机床、高端专用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二要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优势,牵针引线,为智能制造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要引导企业加强与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程等全国知名智能装备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突破一批基础制造工艺,提升智能装备技术水平。三要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指导企业创建国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企业科研能力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四要加快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推进“数控一代”应用提质扩面。以发展传统制造业专用机器人为突破口,以创建国家级机器人创新、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为目标,建设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五要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才模式,为智能制造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充实保障。要指导企业做好博士后工作站的创建,并为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科研项目创造条件,促进高端领军人才有效带动产业创新提升。

3.4 强化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一要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审批专项“绿色通道”和项目申报、开工、建设等“一条龙”服务,合力构建齐抓共管、凝聚力较强的长效合作招商领导机制,有效推进智能装备行业招商引资工作。二要结合区域工业发展基础,围绕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方向,邀请行业专家对智能产业投资方向进行论证,为招商提供参考,编制投资手册,明确各方面发展方向,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力度。三要组织专题招商,推动智能制造企业与国际国内产业和全球500强企业、国内百家大型央企、国内知名大学、知名医院等开展合作,拓展产业链条。同时,要重点关注大企业、大并购和中央政府投资动向,力争吸引一批国外、国有企业、大项目资助项目落户,促进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秦伟.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系列解读之四智能制造装备下一个金矿[J].装备制造,2012(6):52-55.

[2]郭雅莹.智能制造助力洛江转型升级[N].泉州晚报,2015-08-13(9).

[3]刘璐.跨越发展路在何方[N].南通日报,2008-09-02(6).

猜你喜欢

装备智能企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企业
港警新装备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防晒装备折起来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