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责任有担当的科学传播媒体

2018-02-22曹俊卿

新闻采编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报办报策划

◇ 曹俊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大众媒体积极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提升科技传播能力,进一步推进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让创新思维在公众中广泛传播,切实营造浓郁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必将对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创刊三十余年的《科学导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深化报纸改革,审时度势对编辑出版予以重新定位,做出战略性改版调整。改版4年来,本报紧紧围绕新的办报方针,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弘扬主旋律,推出了一系列社会反响强烈的有思想、有深度、能引导的科学新闻报道,使这份专业报纸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加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全省“十强报纸”。

一、精准定位:鼎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一)时代背景

《科学导报》创刊于1984年11月30日,曾先后更名《科技信息报》、《山西科技信息报》、《科技消息报》。33年来,无论报纸名称如何变更,本报围绕“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宗旨没有变,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科学传播专业报纸。

(二)精准定位

美国传播学家托尼·哈里森在《传播技巧》一书中写道:“传媒定位是指传媒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反映。它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类型以及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作为山西重要的科技传媒,《科学导报》服务山西转型综改、创新驱动自然成为本报的特色和价值追求,成为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这种特色和价值追求也是本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和质量的必由之路。

基于上述的背景要求,经过反复调研,《科学导报》对改版报纸做出精准定位,这就是:鼎力服务山西转型综改、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服务全民科学素养不断提升,努力成为具有思想性、深度性、引导性、服务性和实用性的科技传播权威品牌媒体。受众类型则定位于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各企业领导干部、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创新创业发展的社会大众。为此,本报还确立了“思想、深度、引导”的核心价值观,和“推进创新驱动,彰显科学魅力”的核心理念。

二、锻造内容:依托科学新闻塑造报纸品牌

(一)始终坚持党性立报。《科学导报》尽管属于专业报纸,但它也是在省委和上级党委领导下编辑出版的。面对新形势进行战略性改版,本报面貌焕然一新,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这都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党性立报,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准确传达党的主张,积极反映人民意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本报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上级党委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每一次都出色、出彩地完成党和政府的宣传报道任务。正如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审读快报》认为本报“坚持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的正确导向”。比如,2015年本报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讲好科学家抗战故事,《审读快报》评价说“该报在这次宣传报道活动中,能围绕中心、积极参与、精心策划、认真编排,坚持正确导向。”还如,2016年本报推出一期“双创”特刊,《审读快报》认为本报“坚持报纸‘姓党’的党性原则,秉承‘推进创新驱动,彰显科学魅力’的办报理念,运用多种新闻手段唱响‘双创’强音,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

(二)依托科学新闻强报。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必须回归科学新闻、做好科学新闻,用科学新闻强报,不断巩固提高报道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引导性,充分弘扬时代主旋律。《科学导报》改版4年来,围绕推进全省转型综改、创新驱动开设的“科技引领山西”“创新驱动发展”“追寻科技梦”“科技创新”等十多个品牌栏目,推出了一系列社会反响强烈的报道。比如,“科技引领山西”至今已推出近400篇展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鲜活报道,获得全国科技报优秀作品一等奖的《平遥200吨石头纸择日“出阁”》,这篇报道一经刊发,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进一步推动山西行业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有“追寻科技梦”“最美科技工作者”等10余个科技人物专栏,至今已报道了420多位奋战在全省各条战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对弘扬和建设科学精神、塑造创新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省局《审读快报》认为本报“内容能贴近读者实际,服务读者所需;能反映社会热点,突出重点报道,传播新思想,传递正能量。”

(三)打造深度报道特色。为增强科技传播的影响力,《科学导报》改版以来全力做好原创科学新闻、纵深科学新闻和重大科学新闻解读,为此开设了“热点透视”“科学释疑”“新闻分析”“视点话题”“创新样本”等重点栏目,每篇报道都从善于揭示科学新闻事件的本质、走向与影响出发,拓宽解读思路,注重引导效果。

(四)凸显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与方法的概括和提升,它有助于科学知识的扩展与科学方法的普及推广。《科学导报》以来非常重视科学新闻凸显科学思想的传播:一方面,我们要求采编人员不断提升科学思想概括能力,敏锐反映党和政府重大科学决策部署,让科学新闻的采访报道一定要写出科学思想;另一方面,对重大科学新闻事件和重要科学新闻策划,通过新闻短评、新闻述评、新闻时评、记者手记等形式,及时对科学新闻事件做出评论,体现科学思想;再一方面,通过本报开设的“科学评论”“科学微评”“创新说道”“视点快评”“产业时评”等12个评论专栏和“科学博客”评论专版,直接进行科技传播评说、科学思想引导,大大强化了本报科技传播的深度。

(五)注重科学决策引导。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丰富实践又检验和促进科学决策。在定位于鼎力服务山西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之后,《科学导报》就把注重科学决策引导作为强化科学新闻报道的一项使命来慎重对待。本报有针对性地开设的“科学专论”“院士心声”“新闻分析”“热点透视”“科学释疑”“科学对话”“专家建言”等专栏,就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报道宗旨直接进行舆论引导。

三、重在策划:让每篇报道都能够有的放矢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采编工作当然也不例外,必须做好采编策划,才能够提升媒体传播力度与质量。报纸新闻采编策划贯穿于办报始终,不仅包括报纸的总体发展规划、办报方针、编辑方针和版面思想、专栏设置、采访组织等,还包括每篇新闻报道和每块版面稿件组织的细节策划。

改版4年来,本报依据改版之初制定的《科学导报采编条例》,始终如一地严格执行编前新闻策划制度,把新闻报道策划列为报纸编辑出版的首要工作,力争让每篇报道都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细致地做好顶层设计策划,即编委会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型综改、创新驱动的总体部署,制定宏观性全年报道计划,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工作重心制定出每个季度的报道计划,策划和制定重点与重要采访报道实施目标与细则;另一方面,精心地进行执行落实策划,即要求在每期报纸采编之前,编辑必须做好组版思想与专栏、专版稿件设置的选题策划,记者必须做好报道选题的策划,所有选题策划在编前会上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这样,既保证了原创新闻的采编,又提升了本报科技传播的力度与质量。

同时,立足科技传播事业,努力践行《科学导报》“服务创新驱动、加强科学普及”为两翼的发展理念,本报进一步坚持和引深“开门办报”传统,在全省大力实施了科普四进系列活动,即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延伸服务链条。以新的形式坚守“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是本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本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机制。坚持“开门办报”,将采编工作与科普四进系列活动紧密结合,使本报能够与广大读者全面接触,加强了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受众所需,增强科学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报纸在群众智慧的源头活水中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坚持“开门办报”,精心策划一系列活动,推行提高报纸影响力的服务新模式,真诚为读者服务,扩大了本报知名度,促进了本报品牌建设。

四、思考与启示:媒体有责任有担当才有影响

作为山西老牌科学传播媒体,《科学导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报纸”“山西省十大优秀科技传播平台”等,2017年11月又获评“山西省十强报纸”。改版4年来的新闻采编实践,给了我们一些思考与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性立报,报纸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媒体都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采编工作的一切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种政治属性和功能永远不会改变。如果没有党性这个“根基”,不能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媒体的新闻采编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媒体就难有生存发展的必要,也不会再有多强的生命力。

二是必须要有精准定位,报纸才能具有较强的传播力。《科学导报》紧密围绕“创新驱动与转型综改”的改版方向与定位,以及内容打造的措施与要求,适应了科技传播关注公众需求、以受众为核心的趋势,适应了科技传播品牌化战略的趋势,适应了科技传播分众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才能够赢得受众青睐,正如《审读快报》指出本报改版“号角更嘹亮”。如果定位不准或没有定位,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报道,结果什么也报道不深不精,哪来传播力?

三是必须要有责任担当,报纸才能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媒体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日积月累形成的,是媒体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科学导报》在改版首期题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的改版辞中宣言:“我们将围绕既定的办报方针,继续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断传递正能量,为山西转型综改跨越发展鼓与呼,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竭尽全力服务,以媒体人的神圣责任,谱写具有较高力度与质量的科技传播壮美篇章。”4年来,本报始终坚守这一责任担当,不断创新采编工作,才获得了读者的信赖。如果没有一贯如一的责任担当,没有严谨、科学、权威的科学新闻传播,是不会得到读者信任的。

四是必须持续创新发展,报纸才能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创新永远是硬道理,报纸创新不仅包括与时俱进的采编思想,更体现在每一个阶段的采编计划,体现在每一次报道选题的策划,体现在每一块版面的内容组织。如前所述的本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报道,《审读快报》评价说“紧紧把握主基调,唱响主旋律,有特色、有创新,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加以总结,以此促进报纸的持续创新发展。”正是扑下心来不断创新采编工作,才成就了本报舆论引导能力的增强、科技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加强,从而使本报成为我省科学传播的专业品牌报纸。□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曹俊卿.《科学导报》加大科技传播力度鼎力服务科技创新的改版思考[J].科技传播,2014,06(02).

【3】亢宽盈.《科学素质纲要》第二十一讲:加大科技传播力度[N].科技日报,2007,11,20.

【4】和家胜著.报纸编辑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1.5.

猜你喜欢

导报办报策划
« 医药导报» 第十一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2020年《证券市场导报》选题指引
本期策划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