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的微博舆论

2018-02-22韩广云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期
关键词:使用者舆论发展

韩广云

从整体上来看,微博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微博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整个社会舆论引导以及舆论生态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何充分地发挥出微博在舆论中的正面价值,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所具有的不良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当前在微博应用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基于微博在舆论引导中所具有的作用,探讨其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微博以及微博舆论的科学化引导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概念介绍

1.1 微博的内涵

微博,最初来源于“微博客”,主要是微博的使用者在140字符以内进行所见、所想的分享,可以通过文字,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最早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我国目前四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都有微博平台。2014年3月27日晚间,在中国微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新浪微博宣布改名为“微博”。这代表着新浪微博在微博领域已经占有绝对的发展优势。从整体上来看,截至2017年6月,新浪微博的日活跃用户规模增长到1.5亿,从目前来看,微博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首先,实时性的信息发布。通过实时的信息发布,微博使用者可以通过各种微博使用终端来进行所见所感的分享。

其次,零门槛的使用方式。目前,微博对使用者的要求并没有太多的限制。140字符以内就可以进行相关的表达。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微博并没有进行相关主题的限制。用户通过短暂的语言交流与沟通就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可。

再次,现场感的用户体验。在微博的使用过程当中,微博还没有进行筛选和限制,用户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第一时间分享,用户也可以迅速地对相关突发事件进行第一时间感知。微博的用户,既是微博信息的传播者,在某种方面上也是参与者。

最后,集群化的意见黏合。在进行微博转发的过程当中,微博的使用者是有选择的。其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进行微博圈内容的筛选。通过借助微博的上传功能以及微博的构建与网络,使得人际关系在虚拟环境里面得到维系。

1.2 舆论的内涵

舆论的概念,在整个学术领域并没有达成共识。舆论是公民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在进行舆论表达的过程当中,公众可以进行自己信念、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呈现。应该说,舆论具备着很多主观层面的因素。

从概念上来看,微博舆论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指通过微博等载体形式来进行舆论和舆情传播。从目前来看,微博舆论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首先,微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速度都比较快;其次,微博舆论具有很大的扩散和发展范围。最后,微博舆论在传播方面容易呈现出反常的态势。

3 微博舆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微博在承担大众舆情引导责任,在充当大众意见发声筒的同时,也存在着碎片化、缺乏必要的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3.1 问政于微的持续实效性存疑

为了更好地应当对微博舆论的挑战,我国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微博官方账号并向社会开放。可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引导机制,在微博开放的时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这就让整个微博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施展。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在今后的政府电子政务平台构建过程当中还需要在微博使用的效果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与提升。微博成为政府部门进行汇通民意的一种新途径,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使用微博的方式来引导广大网民参政议政的时候,在起初还存在着一定的新鲜感。但目前缺乏相应的页面信息的更新,相应的促进机制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例如,2017年北京市实事征集活动首次启用微博、微信渠道,方便公众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给政府支招儿。但只开通了一周,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动静。

目前,在微博媒体环境下,借助微博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是当前问政于微的主要体现。我国政府部门通过微博的方式来引导广大民众参与政府管理。作为一种民主政治表现方式,微博的潜在功能正在被不断探索。但是,微博问政持续的实效性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对网络行为存在错误认知,一些微博用户在进行微博传播中出现了很多暴力以及非理性行为。即便如此,政府在构建电子政务平台的过程当中,仍然比较重视微博。

3.2 碎片化、娱乐化消解舆论力量

目前,我国在进行舆论传播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碎片化的现象。碎片化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词语。微博对字数有要求,其提倡简单、快捷、平民化的语言传播。因此,目前在整个微博舆论中,无论是八卦还是明星恶搞都带有一定的消费娱乐的性质,这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微博所具有的效果。例如,很多明星即使发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但由于其自身的影响力,也会引起很多网民的追捧,这就带有很大的消费快感,这就如同小时候所听到的故事“狼来了”。如果微博中充斥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一旦需要借助微博来进行重要资讯传递的时候,微博将会由于惯性思维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舆论消解现象。面对现代社会大众的压力,微博所具有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就好像任何事物只有娱乐化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3.3 商业性与公共性的冲突

在互联网运行过程当中,其最大的价值或者说最大的弊端就是与商业联系在一起。任何元素或者任何本身出发点较好的微博元素经过商业的炒作以及市场推动,微博的性质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微博本身并不能够进行盈利,但是很多企业尝试将微博与市场价值进行捆绑达到广告效应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例如,新浪官方平台在微博上出现的微公益的义卖呈现出了一种商业化的发展态势。如果达到广告与公益、社会发展的双赢,微博将会是一个良好的结局。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微博上存在了诸多虚假信息,这就给整个微博舆论生态带来了不利影响。

3.4 道德失范与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微博本身的信息较短,所以无法将整个事实的真相进行全面的呈现。在微博的网络空间中就会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如果公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将很难识别虚假信息。这就影响了公众的价值观与信念。特别是那些带有负面情绪的信息和谣传将很难彰显微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所以,无论是微博舆论的正确引导,还是在微博与社会的共赢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 微博舆论传播问题产生的原因

4.1 问政于微的单一性与偏差性

因为微博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这就让广大的微博使用者可以不负责任地进行相关言论的公开与分享。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够及时监管与调控微博发展的新形势,不仅会影响本身公信力的提升,在很大层面上也会引起广大民众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微博体现了舆论的民主,但是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微博更像是一种少数具有发言权的人的民主。因此,进行相应的微博监管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当前微博舆论在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个短板。

4.2 主流舆论的弱态势和边缘化

在微博的分享过程当中,微博的使用者,一方面,可以为微博的其他使用者提供最佳现场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会传播一些过激的言论。这就会引导一部分公众断章取义。很多时候,微博成为一种公众个人思考垃圾箱。由于,缺乏系统的思考,导致微博本身经不起推敲,甚至很多人提出微博中“娱乐至死”的思想,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思想误导。

4.3 市场博弈的利益化与商业化

在微博发展过程当中,很多人尝试将新产品变成无形产品来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延伸。在微博的页面中存在着最大的商业利润空间。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免费空间,可以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体验。但是微博也是一种“病毒”,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如果不加以科学引导将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将公益活动进行炒作是目前微博舆论面临的一大挑战。媒体曝光的某知名女星在汶川地震中出现的“诈捐”现象就是一种商业炒作的结果。

4.4 网络上人们思想道德的缺失

在微博舆论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很多微博使用者散播了诸多的不负责的语言。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思想道德的缺失。加上各种所谓的“去责任化”以及“自由世界”的思想的误导,这些对人文情怀和传统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来看,我国对微博舆论的相关监管政策与法规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群众缺乏自我的约束能力导致微博空间呈现出一种所谓的“法外之地”境况。无论是微博还是其他网络媒体,人们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及道德秩序要求。目前,在微博舆论环境中,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国家和谐与稳定等行为屡屡发生,再次敲响了加大微博等公共媒体管理力度的警钟。因此,落实制度层面的监管,提升微博使用人员的综合素养是今后微博舆论导向发展与改进的主要方向。

所以,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微博舆论引导的过程当中,需要引导广大微博使用者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上述3条都是影响微博舆论的主要原因。若要改变微博舆论现状,必须完善微博舆论。

5 完善微博舆论的策略

在今后的微博舆论发展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微博舆论发挥正面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

5.1 培育文明的理念精神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开始深入影响公众的生活。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微博在给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冲击着微博使用者的社会公共道德。一些所谓的微博大V仅仅是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在进行言论表达的时候缺乏审慎的态度,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不断地培育网民的文明精神,要避免出现“网络流氓”。要不断地培养和强化网络使用者的高雅品质和人文情怀,不断提高网站管理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需要指出的是,微博作为互联网产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商业化运作具有其合理性。因此,要在今后的微博商业化运作过程当中,正确处理好其商业性与公益性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双赢的发展局面。在整个的时代发展中,倡导网络和谐,文明上网应该是社会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制定健全的政策法规

我国应该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目前来看,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我国监管微博的法律还相对比较缺失。一些在微博使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查处,这不仅影响了微博舆论的健康性,也影响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我国应该对相关的门户网站以及语言过滤机制进行相应的强化。建立完善的微博监管机制,对于非法的不良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查处。另外,还需要继续完善现行的微博实名制,借助实名制来为微博的科学使用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一种工具,微博本身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关键是通过何种方式来正确科学使用。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微博使用者都能积极地传播社会正能量,但是有极小部分居心不良的微博使用者,借助微博等媒体手段来达到不可告人目的。因此,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博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今后微博舆论发展与提升的主要方向。

5.3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今后的微博使用过程当中,无论是从公众心理,还是从社会环境方面都应该不断地完善微博使用的环境,让广大的微博使用者从更大层面上关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社会的物质与精神世界真正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平衡,从而促进整个微博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在不断提高微博使用者自身素质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微博舆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借助诸多的方式来提高广大微博使用者的人文素养,不断地营造良好的微博文化氛围,促进微博舆论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今后的微博等诸多媒体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应该从微博等诸多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出发,不断地加大相关层面的引导力度,积极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借助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更大限度地提高广大微博使用者以及微博门户网站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来积极地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将各种不良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阈值。只有这样,今后微博的舆论发展水平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

5.4 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在今后的微博网络舆论引导过程当中,要借助网络技术不断地升级,避免微博暴力场面的出现。对微博管理的监管,要循序渐进,不断在微博实名制、服务器的访问等方面进行强化;在相关软硬件、防火墙的设置方面不断地完善;借助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相关的科技手段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微博不良信息对整个网络舆论环境的污染。相关的网络媒体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借助先进的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设备来对不良的微博信息进行梳理与排查,从源头上来避免不良信息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为今后微博舆论的良性发展提供积极的技术层面支持。

6 结语

在整个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微博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其使用范围日益扩大。整个时代已经进入微时代。微博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整个舆论生态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随着微博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微博在今后的舆论监督、民生诉求表达以及助推社会文化事业繁荣中的作用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1]戴烽,朱清.对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中网民理性的分析——以“郭斌事件”的微博数据为例[J].新闻界,2017(2):79-83.

[2]蔡丰喆.“生活政治”视域下的微博舆论场研究——基于2016年美国大选热门微博的内容分析[J].今传媒:学术版,2017(8).

[3]谭永根.浅谈微博时代政府网络舆论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202-202.

[4]孙乐然.浅谈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7 (12).

[5]李胜兰.微博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基于20起网络舆情事件典型案例分析[J].新闻前哨,2017(4):17-20.

[6]李红梅.浅谈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中国地市报人,2017(5):26-28.

猜你喜欢

使用者舆论发展
“法定许可”情况下使用者是否需要付费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抓拍神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