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基层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群众基层

刘 水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介的融合,基层社会对我国基层媒体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便对基层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闻采编能力是记者所编写的新闻质量与传播效果的基础和有力保证。因此,基层记者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为基层新闻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1 基层记者采编新闻现状

采编是由采访和编辑这两部分组成的,而采编业务即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实进行感知、筛选、认证、采集及编辑,最后向公众传达的过程。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新闻受众早已不仅是高学历、高地位的群体,即使是基层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开始对社会新闻表现出逐渐浓厚的兴趣与日渐增强的关注度。而目前,我国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上的表现仍不足以满足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需求。其中,自身的新闻敏感度不够、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忽视基层老百姓的需求等弊病令基层新闻采编工作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2 基层记者在采编新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新闻的敏感度不够,无法准确把握民生时事

对于绝大多数新闻采编者来说,无新闻可采一直都是他们的首要难题。很多年轻的新闻工作者都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基层的新闻焦点,使得采编的新闻得补到老百姓的共鸣。社会在努力号召基层记者下基层,试图让更多记者了解到百姓的真实需求。但即使如此,很多记者仍然缺乏新闻敏感度,无新闻可采、无问题可报的现象即使是他们下到基层也会依旧围绕着他们,同时,新闻关注点也总是把握不准确。

新闻存在于百姓之中,要想得到最佳的新闻事件,只有“跑”到基层。只有每一名基层记者真正深入到基层内部,才能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这一点落到实处。然而现如今信息网络高度发达,记者传统的采访方式正在被迫遭受强烈的冲击,许多记者都是往电脑前一坐就可以写出新闻稿,不得不说这种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着实有待考证。

2.2 盲目追求关注度,胡乱修改新闻事实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碎片化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大部分普通人民群众的信息获取渠道都是移动端,所以,如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是现在大部分媒体平台都面临的一个难题。于是,有一些基层新闻媒体平台便投机取巧,利用群众的猎奇心理,在采编新闻过程中着重采写耸人听闻的消息和乱用夸张、渲染等手法来追求关注度和收视率,更有甚者不惜去编写假新闻。种种行为,都严重损害了新闻本应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给新闻的正常传播秩序带来不良影响。同时,现在的许多新闻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标题党”,在标题中使用过分夸张、甚至完全虚假的词语吸引群众眼球,但是当群众点开新闻时却发现新闻内容与标题所指完全不同。这样“表里不一”的新闻多了之后,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群众对新闻的信任度,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2.3 基层新闻的采编工作缺乏创新性

新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但是部分基层新闻的采编形式却依旧沿用之前的传统方法,跟不上新媒体技术的革新步伐,以及记者的新闻关注点和报道角度也具有固定性,没有适应媒介融合的大趋势[1]。主要表现为依然沿用传统的新闻采编手段,缺乏创新与突破,无法满足新媒体的需求,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信息环境,使得基层新闻采编工作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逐渐被群众忽视,令基层新闻工作陷入岌岌可危的地步。这样很容易被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市场所淘汰,从而被大众所忽略。

3 基层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建议

3.1 落实基层记者下基层,真正走到百姓生活中去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新闻采编与报道工作也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关注老百姓真正关心的热点焦点。基层记者在采编新闻时,应当将新闻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紧密地贴近基层群众的生活,使老百姓打心眼里接受并喜爱上基层新闻,同时将更多地将视角集中在百姓生活的小事中,如衣食住行、社保、医保、就业,甚至百姓的家长里短等[2]。基层记者的采编就是整合鲜活的新闻并进行报道,采编工作的首要要求就是真实,真实、鲜活的新闻是来自基层的。基层记者实实在在下基层,并学会从百姓的角度创作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能体现出基层新闻的价值。这样的新闻更有吸引力,也就更有号召力。基层记者只有真正做到深入基层,才能在不断的走访中提高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亲身体验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以及积累生活经验。所以,基层记者应当加快下基层的步伐,在日常与民众的亲近中提升自己捕获新闻的能力与判断新闻事件价值的能力。

但是,这种新闻发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基层新闻记者必须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从勤下基层开始,逐渐在与民众的接触中提高自己对于百姓心中所重视的时事的捕捉能力,聆听最基层群众的声音,使自己的新闻包含更多有效、实用的信息,提高新闻媒体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2 提高基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坚持实事求是

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最基本的两个属性和原则,同时也是一名基层记者出色完成新闻作品的首要前提。同样,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也要求每一名基层记者按照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对每一件新闻事件进行解读。杜绝盲目夸大新闻事实、胡乱渲染以博取更多的关注度,甚至杜撰新闻稿件,也不要出现为了写出报道而记者自编自导自演的新闻事件。时刻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加强记者的作风建设,这就要求所有基层记者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创作更多的好作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的需求。

另外,记者在新闻采编也要注重先进典型的宣传。首先是新闻报道的需要,对于基层记者来说,老百姓们所关注的时事就是典型人物与事件,记者只有多下基层才能抓住典型。同时,为了避免偏颇与误导,记者也必须切身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了才有发言权,也才能高效地选择正确的典型。其次是记者的职责需要,当今社会,舆论在引导民众的思潮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显现,这就要求基层记者自觉担当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的责任,选择好、报道好正面典型,让舆论报道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正确的三观在潜移默化中播撒到人民群众中去,同时提高基层新闻在老百姓中的领导力。最后,写好典型报道是记者自身的需要,记者真正走到基层中去,让新闻和百姓心连心,从根本上打动民众,才能把新闻的引导效果发挥得更好。同时,基层记者也要坚守职业道德和自觉肩负其社会责任,在提升业务能力上狠下功夫,最大限度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弘扬社会正能量,正确地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最大程度上维护新闻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时刻牢记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内涵。

3.3 加大力度寻求新闻采编形式及内涵的创新,形成自己的新闻采编风格

在如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媒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在如此强力的竞争形势下,如何创新自己的新闻采编形式以及如何创作出独特的新闻内容便成了当下各新闻媒体行业急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由于基层民众所关注的民生热点大致相同,所以各个基层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内容也就大同小异,甚至有一些记者更是将别人的文章拿来修改之后就进行发布,这就使原本就风格相近的新闻文章更加难以在众多稿件中脱颖而出[3]。那么,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上应当如何避免同质化现象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采访过程中应当注重画面现场感与真实感,采用现场同期声等方式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可视性,同时在采访过程中穿插对于个体或群体的采访,增加新闻的信息含量及真实性;第二,新闻采编当中应当注重文字的编辑,同时重视背景材料以及背景音乐的选择,使新闻采编画面更具感染力和客观性,避免画面过于单调空洞。并且,尽快适应线上新闻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能够通过线上新闻媒体使基层新闻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是当下作为一名基层记者应当具备的能力。总之,在新闻编辑中避免空洞,利用新颖的采访视角和编辑意识形成新闻媒体平台独特的采编与报道风格,才能吸引更多的百姓去关注。

基层记者也要学会从多角度看待当下民生素材,一个新闻媒体在基层民众心中的地位受到百姓对新闻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的极大影响。要想最大程度上提高新闻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就要创新新闻内容的创作形式,最大程度满足基层人民的心理需求。同时,打破固化思维,借鉴他人经验也是基层新闻采编报道的一个创新角度。新闻媒体平台上,所有的新闻都在不断更新,同一个新闻热点的不同报道方式,或选取不同侧重点的报道效果都会产生很大差别。在这一部分上,基层记者应当做到新闻内容采编要充分符合用户的需求,不断发现新闻点,牢牢把握住话题性。

4 结语

一名记者良好的新闻采编能力是其所采编新闻质量的保证,而新闻良好的质量又通常会提高群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并从根本上改善一家新闻媒体的生存发展状况,这极大地体现了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每一名基层记者都要切实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职业道德,积极深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民为本,切实提高自己的新闻采编能力与水平,更好地让基层新闻服务于基层人民。

[1]叶郁.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路径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169.

[2]张俊英.新形势下电视台基层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编能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49.

[3]陈志勇.论新闻记者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45.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