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采访常见问题研究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期
关键词:时政广播电视工作者

邹 正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开始占据主导位置,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所受冲击较大。但是广播电视作为核心媒体,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其存在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国家极其重视广播电视行业,并对其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行业响应国家号召,争取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按照48字方针,对包含市政新闻在内的新闻质量进行提升。

1 时政新闻采访中常见的问题

1.1 在宣传协调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时政新闻的媒体接待形式主要还是以新闻发布会和招待会为主。广播电视媒体在接收到时政新闻发布通知之后,会制订参会计划,去参加该部门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

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深入调查采访的事件,比如一些大型变革。面对这种题材就需要先去被采访地区进行采访备案,然后获得相关方同意后再由该宣传部门安排采访时间和相关采访事宜。

1.2 采访计划的编制问题

新闻媒体工作者在进行时政采访前,一定要制定充分的采访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完成高质量稿件和采访报道。新闻的传播实际上是符合一定的传播规律的,在采访过程中,新闻媒体工作者不能只是新闻事件的搬运工,只将现场事件进行一个简单报道。在以往的采访中,一些新闻工作者因为怕被追究责任不愿意在采访中加入适当观点。

另外,很多媒体都会出现“通稿”现象,他们大都不愿意进行自我创作,而是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稿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很多记者都缺乏新闻创作观念,更缺乏创作符合大众心理学稿件的能力,他们急需快速提升该技能。目前,很多新闻记者的采访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采访以前要制订充分的采编计划,这样才能写出满足受众要求的高质量新闻稿件,才能创造出最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稿件。

2 时政新闻采访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注重“明察”“暗访”二者相结合

在之前的新闻工作中,“明察”和“暗访”多用于负面新闻的报道,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其本质都是为了获得大众最真实的情感和看法。在新的形势下,除了暗访社会不良现象之外,也暗访充满正能量的人,比如劳模、有孝心的人、清正廉洁的官员,等等。通过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发挥新闻的真正价值。

在一些新闻稿件中,如果仅仅是依靠发布会和通稿的内容进行新闻报道,就很难满足观众对新闻的需求。如果对所报道地方进行暗访,效果就会好很多,不仅能提升新闻收视率,还能引起大众互动探讨。在时政新闻的“明察”和“暗访”中,要注意策略,尽量选择让群众更加关注的新闻模式。

2.2 组稿要素以“广”居多

新闻稿件的撰写主要抓住六要素就可以,但是为了提升新闻的质量,就要考察更多的新闻要素。在新时期,除了抓住新闻的六要素,还要抓住新闻的热点、社会的舆论点以及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点[1]。

首先,要抓住新闻“热”点。在每个时期都会有新闻热点,例如互联网上谈论较多的国家立法、司法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新闻热点进行报道的同时,本身也会承受很大的舆论压力,所以在采访时要注意围绕中心,顾全大局,顶住舆论压力。

其次,要抓住社会舆论点。对于舆论点的报道,会迅速引起群众的剧烈反应,一些微小媒体通常会将其病毒式传播。如果媒体可以抓住社会上舆论热点话题,就会对时政新闻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能让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度加大。

再次,要抓住群众最关注的点。只有抓住群众最关注的点,才能有效地将时政新闻传播到群众的心中。在采访过程中,要进行深入采访,除了搜集素材,还要学习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新闻稿件的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对自身有了新的定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开始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来提升新闻质量,力求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此基础上寻找发展空间。作为党政宣传的核心媒体之一,广播电视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想将提升时政新闻质量,就要在采访方面进行革新,最重要的是加大对时政的观察力和宣传力,它不仅是广播电视满足根本需求的能力,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新闻工作者在时政采访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升工作水平。

[1]李娟.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建设中的电磁干扰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2).

猜你喜欢

时政广播电视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