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变化与坚守

2018-02-22姜佩杉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用户

姜佩杉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随着技术进步和用户习惯的改变,传统媒体时刻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面对这一挑战,新闻编辑既需要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顺势而动,也应始终坚持专业新闻人的原则和方向。

1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变化

1.1 让公众介入新闻生产,对把关人要求更高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权力关系发生转移。互联网为全民参与式的新闻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保证第一时间处于新闻现场的公民通过多种途径发布即时信息,具有专业新闻工作者难以保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同步传播的优势。另外,根据曹晚红在《浅析平面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定位和编辑》中的观点,交互性是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大大提升了信息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面对公民新闻的燎原趋势,一些媒体选择顺势而为,让公众介入新闻生产。

2013年,Fox News推出了新的新闻直播间并将其命名为“News Deck”。直播间设置了55英寸电子巨屏,主播在播报新闻的同时,新闻室的分析师们则操作这一巨型触摸屏,屏幕画面的主要内容是世界各地的网友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实时新闻。通过新的作业方式,Fox News得以更快地产生新闻,同时触摸屏画面也会在新闻中即时播出。主播Shepard Smith表示:“团队将去跟踪、证实社交媒体发生的事,并将之带给观众。”在社交网络盛行的今天,传统媒体可以直接从公众中寻找新闻本身,从而扩大新闻来源、提高新闻时效。但由于来自公众的信息量极为庞杂,且往往真伪难辨,因此这一变化对新闻编辑作为把关人在统筹团队、鉴别和优化信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从后期编辑转向同步编辑,新闻编辑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在内容制作方面,新闻编辑从后期转向同步,编辑职能细分,需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和视觉设计将新闻的传播与表达效果放大。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于2014年启动。这一编辑室系统由一个指挥员全面统筹《人民日报》社所有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为“采集员”的前方记者提供信息和素材,传统新闻编辑职能加工员和由具备传统美编、UI/UE设计、H5程序开发员、视频编辑于一身的技术员将基础信息编辑成产品,再由推销员通过后台18个语种翻译把产品同步推给各终端、国内合作媒体以及全球数家媒体;与此同时,扮演信息员角色的编辑作为信息中枢需要收集记者采访计划、端口和媒体的发稿需求。

“中央厨房”通过“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最终实现“全天滚动、全球覆盖”,不仅实现了新闻时效性,也在第一时间对历史资料、政策要点等新闻背景做了梳理,并且能够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对新闻进行深度解析。早在2007年,BBC就成立了“统一编辑部”(Unified Newsroom)的类似编辑室系统,以达到新闻资源和信息内部共享、新闻高效制作的目的,这将是新闻编辑在流程和制作理念上发展的大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简单的常态新闻甚至可以由计算机生成,进一步提高大编辑部效率。

1.3 从单一媒体到多屏分发、多元分发,新闻编辑走向全能

崔保国在《2014年中国传媒业回望》中指出:融合中的中国传媒产业呈现出社交化和向移动端集中的趋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传媒业态逐渐成长为传媒支柱版块。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更加注重多平台的使用和开拓,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视听产品形态的发展,多屏分发成为新闻报道推送的新常态。

在“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上实现图文、视频、动画、直播、VR、H5等技术的应用,丰富了用户的新闻获取体验。直播、短视频和交互游戏等交互性、体验性更强的新闻表现形式,是新闻报道编辑近年的重点选择。2017年“两会”召开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了“全国两会喊你加入群聊”,让用户和总理在群里进行虚拟互动,以微信点赞、发红包等的典型社交行为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除此之外,新闻游戏、VR新闻等在新闻编辑中也得到了充分运用。

2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专业化坚守

2.1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准则

目前,大部分传统媒体都有各自的“两微”账号,有些大型媒体还专门设置了移动客户端。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从内容和发布方面来说,范以锦在《“中央厨房”产品不是终极产品》中总结了《人民日报》值得借鉴的“三个波次”,即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第一波抢时效,第二波求全面,第三波讲深度。在抢时效中,由于篇幅所限,新闻报道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很容易同质化,一些人力物力条件有限的传统媒体甚至在抢时效上也没有任何优势,因此能够做出特点的关键在于“求全面”和“讲深度”。

新媒体时代,新闻以什么为“王”一直是争论的话题,事实上,从“渠道为王”“服务为王”“运营为王”到回归认同的“内容为王”早已相互融合,不管是纸媒、电视还是新媒体,渠道和服务都无法取代对内容的需求;同样,在市场化环境下,再好的内容离开运营也难以赢得用户。如何让内容、渠道、服务和运营协同作用是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新闻媒体最终面向的是用户,目前“中央厨房”式的新型编辑部通过再造采编流程推动着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但“传播效果如何,不是传播者说了算,而是信息获取者说了算,即要有良好的体验用户才买账”。国内除了几家大型媒体集团和电视台有能力面向全国之外,地方媒体应该追求相反的目标用户定位方针,化地域局限为地域优势,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落实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地方,做有特色的新闻产品。

2.2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

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为信息扩散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条新闻甚至一条新闻的标题的影响力都远远大于从前。因此,新闻编辑在处理新闻时需要格外谨慎,不仅为用户负责也为媒体公信力负责。在这一点上,传统新闻编辑比新媒体编辑负有更重大的责任。2015年5月5日,某晚报发布了一条微博,称宿州一男子在接受车祸修复手术之后右肾消失。后来有多名外科医生专业背景的网友发布辟谣微博,证明该男子的右肾确实是术后因为车祸损伤而萎缩。这一虚假新闻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新闻编辑急于吸引用户目光,不惜以故意激化社会敏感话题(医患、官民、警民、贫富关系等,这里是刻意制造医患关系对立)的手法做假新闻;第二,自发性、无门槛性、分享性、病毒式传播等特点,使得社交媒体成了一把双刃剑,其既是谣言散布的温床,也是辟谣得以到达公众的高速公路。新闻编辑一旦放弃社会责任和公正立场,不仅不能享受爆点带来的利益,反而需要承担媒体公信力的滑坡和恶劣社会影响的责任。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的报道并非是简单对立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结果。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使得用户可以全面立体地了解事情面貌,新闻编辑只有坚持专业化才不至于损伤媒体和广大新闻从业者的公信力。

新闻编辑的职责是用好人力物力,将与公众切身相关的事情进行及时全面地报道,并给出公正、有立场、逻辑清晰的评论。与传统新闻编辑筛选式把关不同,一方面,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新闻编辑处理来源丰富的融合新闻资源时,应当格外注重对信息的提纯和整合;另一方面,面对非主流和后现代文化的冲击,新闻编辑既不能一味迎合也不能绝对否定,而是应把握其与传统文化的平衡点,利用多元平台予以引导、促进交融。

3 结语

经过多年尝试,传统新闻编辑和互联网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日益融洽,不仅是双赢的结果,也是内容与形式、传统与创新的必然走向。无论电视还是纸媒,作为积累多年经验和资源的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交融碰撞时重要的是发挥其专业优势。《纽约时报》第三代掌门人Arthur Ochs Sulzberger曾说:“当你买《纽约时报》的时候,你不是在买新闻,而是买判断。”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根据实际情况突显个性和风格,明确自身的目标用户,针对目标用户采用相应的叙事语态,并且根据热点或时势主动设置对应目标用户口味的选题。新闻编辑作为方针制定上的总设计、策划组织报道的总指挥以及内容生产的总把关,掌握着新闻媒体从宏观到微观各方面的命脉,尤其需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在战略上坚持新闻专业化,在战术上适时转变传统新闻编辑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1]曹晚红.浅析平面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定位和编辑[J].编辑学刊,2013(6):45-49.

[2]范以锦.“中央厨房”产品不是终极产品[J].新闻与写作,2016(3):56-58.

[3]范以锦.“内容为王”应赋予新的内涵[J].新闻与写作,2012(10):1.

[4]崔保国.2014年中国传媒业回望[J].新闻战线,2015(1):2-6.

[5]罗弦.“微语境”下传统新闻编辑的转型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5(3):64-67.

[6]中国记协.一图揭示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核心“机密”[EB/OL].(2016-02-27)[2017-12-05].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6-02/27/c_135135947.htm.

[7]拯救新闻直播间的新办法:一堆55寸巨型触摸屏[EB/OL].(2013-10-08)[2017-12-05].http://www.ifanr.com/357472.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用户
传统媒体做网络直播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