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实践的分析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历史语言

曾 珍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就将口述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中,编导会将电视媒介视听语言、“说历史”等方式进行结合,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个人化地进行叙事,通过多种艺术处理方法,可以让口述历史类栏目具有情感化、故事化特点。

1 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概况

口述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口述历史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电视媒体领域中,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口述历史多被应用于我国领袖的人物纪录片,随着口述历史的不断发展,在纪录片中,口述历史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最后,电视媒体终将口述历史节目化,让口述历史节目——这一口述历史和电视传媒跨界合作的产物得以形成[1]。

2 口试历史类电视节目实践分析

2.1 内在逻辑

在社会中,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会在一定意义的基础上选择“过去”、组织“过去”,并对此进行推广,让此“过去”得到合法化和大范围地接受,成为一种“社会记忆”,这种记忆是具有支配性的。口述历史可以让我们突破相关历史资料、文献的约束,接触到很多边缘的历史记忆,使外界更为了解一些别人不清楚的历史,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就是这种口述历史的放大手段。

但是,所有口述历史的主体都有可能存在重构与选择,重构与选择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口述历史主体的社会关系、个人性格以及个人发展历程的影响,电视节目具有大众文化特点,口述历史电视节目的相关内容会受到社会文化影响。同时,现阶段的社会语境是多元化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多元且客观的,这种因素也会影响到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口述历史的主体并不仅仅是在表述个人的记忆,而是表述一定的集体记忆。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可能存在差异。口述历史的真实具有特殊性,利用口述历史在走近真实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基于事实的依附,也不需要基于所有人口述内容的趋同,如在《我的抗战》这一口述历史节目中,因为抗战老兵参战时期不同,所以,部分抗战老兵主要口述的历史是我方部队损失极为惨重,而还有部分抗战老兵会讲述我军作战是多么的酣畅淋漓。如在《国家记忆》这一口述历史节目中,在《新中国1949》系列中,就定都北平、开国大典等事件,不同的人就同一事件有着不同的回忆。对其内在逻辑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口述历史的逻辑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同时与文献相比具有不真实感,但其呈现方式确实最为真实,这也正是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可以融入大众文化,可以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原因。

2.2 叙事风格

2.2.1 注重细节表达

在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中,细节的表达尤为重要,利用事件与人物的细微呈现,可以让真实感情得以展现。对人文关怀予以重视,是口述类电视节目的根本风格。如在《电影传奇》等节目中,都采用细节表现的方法对历史情节进行铺陈。以《电影传奇》为例,在每一集中,几乎都会去当时的拍摄现场,制作团队也会对当时场景进行尽力复原,通过这些细节,可以让该节目在感染观众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2.2.2 题材视角独特

在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中,其题材的视角较独特,如在《电影传奇》节目中,250部经典影片就是从我国3 000多部老电影中挑选出来的,既有人们所熟知的电影,也有相对冷门的电影。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受访者的年龄都已经偏大,这些采访很有可能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采访,而该节目留下了这些口述的声音,让历史得到保存[2]。

2.3 叙事方法

2.3.1 声音语言

在声音语言方面,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声音语言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口述者的讲述。口述者通过第一人称进行讲述可以增强节目的真实感、感染力与可信度,可以让人们更了解这段过去发生历史的背景,了解到那个年代的生活处境。二是,主持人的语言。主持人的语言主要是针对口述者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评论,或是对口述者进行提问,在口述类电视节目中,很多提及的相关人物都已经逝去,利用资料与图片很难对其所处环境情绪进行表达,需要主持人对其进行讲述,主持人评价与讲述的效果对于节目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的传达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节目音乐。音乐作为声音元素来讲具有感性化特点,可以唤起人们的非理性感知与情感体验,在对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进行观赏时,节目音乐可以让我们的听觉、视觉以及情感体验发生变化,如低沉的音乐就可以利用在口述故事较为落寞的时候。四是,解说词。在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中,解说词可以让观众更为了解故事的发展与起因,可以对相关背景进行说明,可以对相关场景进行描述,解说词较注重客观成熟,同时具有推动事件发展的作用。

2.3.2 镜头语言

在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中,运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掌控片子的节奏,让其具有更强的可看性与感染力。除此之外,为丰富历史描绘,节目在镜头语言方面需要进行实地拍摄,以再现相关情景,在历史原貌得到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重构。

2.4 节目中的历史和现实

口述历史不但是电视节目的一种呈现手段,还是对传统历史进行研究的有效路径。它可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真实历史事件。但是,口述历史并不是对过去史实进行恢复的最佳工具,虽然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3]。在历史研究实践中可以发现,口述历史本身就有当下性与情境性特征,可以让人们更为了解历史意识的形成,进而更好地进行历史还原、历史借鉴以及现实回应工作。口述历史并不是仅仅体现事件、人物以及年代等关键信息,通过口述历史,可以让观众更加了解历史观的特征以及相关主观因素。而比较研究连贯的口述历史材料,需要重点研究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和当时环境、时代之间的关系,对口述历史进行分析,可以为历史发展趋势的判断工作起到参考作用。除此之外,口述历史还可以让人类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如在有关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类节目中,就可以激起观众的爱国之心。因为口述历史,历史想象和现场口述可以得到连接。在电视荧幕上,其本身是媒介生产领域中新史观的体现,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历史建构过程中话语权的作用。利用大众媒体,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口述历史事件,让生活真正融入历史学。

3 结语

对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其具体的内在逻辑,发现其在叙事风格上注重细节表达,题材视角独特;在叙事方法上合理采用声音语言与镜头语言,提升节目效果,同时对我国历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1]朱奕亭.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实践的理论反思[J].中国电视,2017(9):49-52.

[2]何流.个人化、故事化、情感化——当下口述历史类电视栏目创作的三个维度[J].视听,2016(6):33-34.

[3]胡蔓,王箫.口述历史节目的叙事策略探究[J].新闻前哨,2014(5):38-39.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历史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新历史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