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2018-02-22程崇
程 崇
对于新闻作品来讲,标题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常要用不超过20字的标题来概括新闻事件内容与实质。因此,在设计标题时,应紧密结合新闻内容,编辑最精炼的标题。中国古典诗词恰好符合“精炼”这一特色,无论是五言诗、七言诗还是短短一阙词,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化用古典诗词为新闻标题,不仅可以确保新闻标题的精炼性,还有助于弘扬中国古典文化,提高新闻作品的艺术内涵。
1 新闻标题与古典诗词
张志君先生在《新闻标题的艺术》中将新闻标题的基本定义解释为:新闻标题就是置于各种媒体所刊(播)的各种体裁新闻之首的,对所刊(播)新闻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概括的独立于正文之外的语句。新闻标题是以最少的字说最多的话,以最简洁的字说最重要的事,以最动人的修辞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它是新闻主题最简明、最有力、最生动的体现,是吸引和引导受众的重要手段,也是受众接受新闻的必经通道。
1.1 新闻标题的特点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新闻事实而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和新闻的特点密切相关。
1.1.1 事实性
新闻标题要概括新闻事件的内容,属于一种短新闻,应具备浓缩性和真实性。标题内容必须紧扣新闻事实或事件来提炼,而不能背离新闻事件或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的新闻期待,并在此基础上去引导他们理解新闻的主旨,体现记者和编辑的思想。
1.1.2 多样性
新闻标题的多样性是指它种类的多种多样、复合题内部事理逻辑句法关系的多种多样以及单一题自身语言结构的多种多样。以种类论,不仅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多媒体等不同传媒的新闻标题,而且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标题与图画标题。新闻标题种类繁多,其主题、副题、引题之间往往有句式句法结构上的种种联系。
1.1.3 新闻性
新闻性是新闻标题的核心特征,精炼的新闻标题应容纳本篇新闻的要点信息,尽可能点明新闻要素。在编辑新闻标题时,因为字数及版面的限制,为不使标题冗长,所以常常是根据新闻的体裁情况来突出一个或几个新闻要素。比如,消息通常以人物或地点、单位拟题,交代人或地点、单位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在此种情况下,人物或地点、单位成了新闻标题的主语部分,成了被说明的对象,而谓语部分则是说明人物或地点、单位怎么样或发生了什么事。
1.1.4 形象性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传播对象分属于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层次等,这种既定的接受群体决定并要求新闻标题的语言必须接近大众。这就要求:新闻标题在准确、简约的同时还要生动、形象,充满人情味,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2 古典诗词入题的制作方法
古典诗词入题不仅可以赋予新闻标题以灵动性和新颖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新闻作品的文学内涵,起到传承古典文化的作用。目前,在编辑新闻标题的过程中,化用古典诗词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2.1 改词换字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诗经》以来,诗词便绵绵不绝,化用和引用现象也层出不穷。李清照化用了韩偓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创作了“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晏几道在《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直接引用了翁宏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使词的意境更为优美。在设计新闻标题时,也可以适当化用和修改原诗句,使新闻标题更具有新意,并突出新闻内容的要素。如某编辑在创作春燕归来的新闻时将标题写作“似曾相识燕飞来”,将原句中的“归”改成了“飞”,更符合新闻内容。
2.2 拼接整合
拼接整合特指将不同的诗词整合在同一新闻标题中,以此丰富新闻内涵,突出新闻节目的对比性。1987年,《北京青年报》在编辑两代足坛明星的盛衰新闻时用“春风得意马蹄,无可奈何花落去”作标题,使新闻作品的对比性更加鲜明,前句体现了“盛”,后句则暗喻“衰”,同时提高了新闻标题的文化吸引力。
2.3 浓缩填补
浓缩填补特指直接化用诗句来表现新闻作品主题与情感,某报社曾经在编辑毕业生聚会的新闻作品时以“新茶诗酒趁年华”为标题,寓意在最美的年华里,优美的诗词与茶香、美酒构成了一次绝美的相逢,劝诫毕业生要珍惜青春年华和人生的每一次相逢,品味中国茶文化与诗酒文化,在学习与工作中感悟人生。这一标题化用了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原句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而运用浓缩填补法可以使标题更加精炼。
2.4 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是一种仿写模式,大多是采用原诗词格律、韵脚、平仄以及修辞手法来作标题,赋予新闻标题以平仄韵律之美。2001年2月21日,《长江日报》刊登的标题《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就是仿照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的创作手法。标题浅显易懂又不失诗词韵律,以调侃俏皮之言,以达到幽默讽刺之意,读起来朗朗上口,也非常易于传播。
3 古典诗词化新闻标题的继承与发扬
从古到今,古典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别之处。古典诗词不仅语言凝练,富于节奏美与音韵美,更以丰富的情感、精巧的手法、细腻的笔触反映生活。恰当地运用诗歌可以让新闻标题兼具诗词的优雅和新闻的鲜活,使新闻报道锦上添花、入木三分,但是不恰当运用却是反添累赘。
3.1 新闻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古诗词文学素养
新闻工作者既要是一个杂家,又要是一个文字使用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立足当下,把握和反映时代精神,更要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造就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学习古代文学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3.2 提炼新闻标题的技巧及注意要点
巧用古代名诗佳句制作标题,主要是巧借其本意,或进一步加工锤炼,或重新赋予其新义,使标题含意精粹,寓理深刻,以展现记者和编辑所要表达新闻事实或事件的内涵,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2.1 基调一致
基调一致是选用古诗词最基本的要义,这里的基调一致是指新闻事件的基调要和所选用的古典诗词的基调一致,就是指我们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要特别注意诗人在作诗时的特殊情境,切不可生搬硬套。通常,积极乐观的新闻事件选择言辞欢快的诗词,反之亦然。就比如说,不可用“神舟一去不复返”来介绍航天新闻,不可以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奥运赛事,也不能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形容犯罪,等等。当然,实际中也不乏反弹琵琶反而别出新意的标题,例如《经济日报》1995年9月25日反映日喀则变化的标题《小街喧嚣车似水,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中结合具体实际仔细推敲选择,但是其运用和现实的契合是不可偏离中心的。
3.2.2 用字要精准
诗歌的艺术性就在于用字的精妙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引用、修改古典诗词以为己用时,首先就要仔细推敲所换字词与要表现的情节是否一致。不仅如此,同样的诗句在运用到不同的新闻中又会有不同的改法,以凸显不同的主题。《“不拘一格”育人才(主题)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副题)》(《光明日报》2007年4月13日)是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演化来的,“降”变成“育”,一字之变,意境全新。同样是这句诗,《不拘一格选人才》(《人民日报》2012年2月13日)由“降”变为“选”,新闻报道的中心就变为了人才的选拔,可见汉字的博大精深,需要所有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习作过程中谨慎用字。
3.2.3 多选择名人名句
尽量选择受众耳熟能详的一些诗词,不可过于生涩,硬搬滥用,要考虑到大多数受众的理解水平,如果晦涩难懂,就可能适得其反。
3.2.4 实事求是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凝练的表达、铿锵的节奏、回环的韵律、深邃的意境、深刻的内涵,影响了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学创作。新闻标题利用仿拟,巧妙融入诗词名句可以增加标题的生动性,吸引受众目光,使标题更好地起到“眼睛”的作用,取得更佳的传播效果。
灿若星辰的古代名句也为我们制作新闻标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当然,我们不是提倡钻进故纸堆里去制题,但是真正契合内容需要又通俗易懂的,化用诗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一类标题制作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仔细推敲,多方审核。新闻工作者也要学习一些古典诗词,研究古典诗词的创作方法,对我们的工作是有很大好处的。
[1]崔博远.浅谈网络新闻标题的美感[J].新闻传播,2011(1).
[2]彭朝丞.标题的艺术[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
[3]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