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

2018-02-22刘路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优势

刘路婷

全媒体突出了网络信息传媒环境下各种传媒功能的有机融合。无论是在新闻内容、传播路径还是媒体功能上,都与传统媒体存在巨大差异,进而给电视新闻的传播带来了一定压力。但是,与广播、报刊等传媒形式相比,电视新闻的生动性和权威性仍占据一定优势,即使在全媒体环境下,这一优势仍很明显。电视新闻传播与新媒体环境相融合,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全媒体“围攻”的环境下强势“突围”,走出一条新闻传播的新路径。

1 依托现代技术打造媒介新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受到了巨大冲击。相关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51.2%,公众更倾向于在闲暇时间上网消遣娱乐,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这就使新闻阅读碎片化趋势更加明显,而电视新闻的播出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不少观众很难专门抽时间看电视新闻。同时,在新闻内容与传播方式上,受众对移动客户端的需求更加强烈。

此外,在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中,电视台为传播者角色,观众则是被传播者角色,两者之间很少进行互动。在全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希望表达自己的新闻观点,提高新闻节目互动性,因此,时效性与互动性优势明显的网络新闻更容易吸引受众关注。基于此,电视新闻媒体在保持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融合全媒体特点,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拓展新的传播领域和传播路径,加强采编质量,以此提高其传播效率,进而获得更多新闻受众的支持。

2 发挥客户端优势,实现电视新闻的精准传播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众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少受众对新闻有着强烈的关注热情,但在时间上却不够充足,而移动客户端、各类即时通讯平台等,如微博、微信等,则成为这部分受众的新闻浏览首选载体。针对这一现象,电视新闻需要在传播方式上有所改变,突出碎片化传播特色,从而增加受众吸引力。一是,在新闻编辑中需要突出简洁性,凭借新媒体的及时传播特点,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编辑和发布,后续则进行深入报道。二是,在文字编辑和图片选择上提高质量,在保证信息完整性的同时尽可能短的压缩新闻时长。三是,强化电视新闻与客户端的有效融合,因为客户端传播速率更高,也更容易与受众形成互动,能够有效拓展电视新闻的传播空间,有利于延伸新闻受众群体。通过受众信息反馈提高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同时,电视新闻还需要继续发掘自身形式丰富、内容深刻全面的优势,通过取长补短增加其传播效果。

3 增加电视新闻与受众的互动性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者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媒体,同时包括各种信息平台和媒介外组织以及个人等。在全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倾向于在闲暇时的碎片化时间内进行新闻浏览,了解国内外最新新闻动态。但传统电视新闻以单向信息输出为主,很难满足受众的这一要求。尤其是民生新闻的传播,使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微传播”环境下,新闻生态环境与传播路径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在电视新闻的制作和传播中,需要高度重视公众舆论,充分发挥“微传播”优势,能够对受众互动做出及时反馈,选择更切实的新闻报道切入点,从而使新闻传播和受众观点更加贴近,以此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性。

电视新闻需要突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作用,首先可以通过网络载体提高双方交流的便捷性,吸引广大观众参与到新闻节目中,关注受众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二是在新闻节目制作中引入网友评论留言,从而提高观众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度和节目探讨的专业度,通过网络突出电视新闻的传播价值。三是结合网民意见或问题邀请专家做现场解答,从而使节目定位更有针对性,在语言表达上要通俗易懂,贴近民众水平,尤其是在政治、军事、国际问题的解读中,专业性的舆论引领有利于突出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进而形成稳定的电视新闻受众群体,完善新闻传播路径,达到预期传播目标。

4 注重电视新闻的全知性传播特点,突出新闻的故事性

“全知性”新闻传播方式最典型的特点在于多视角、叙事完整、可信度高。传统新闻制作侧重于客观真实的特点,需要重点突出新闻节目的时效性。虽然新闻信息的主要特点在于客观真实,但与全知性新闻传播手段之间并不矛盾。新闻一样可以有生动有趣的情节,也可以具备令人感动的细节,这些融合了感性元素的新闻设计,往往更容易吸引受众关注,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例如,在案件类新闻的展示中,可以将案件的发生、发展、侦破过程等通过新闻画面进行展示,主持人则可以对整体案情、发展经过等进行解说,从而切入新闻主题,对案件进行复述性还原,在重点细节的展示中避免出现血腥、暴力的画面,可以用三维动画模拟显示进行还原,通过安检侦破体现出人民民警的智慧和果敢。在案件分析和情节推进中,必须严格禁止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加入当事人的采访有利于提高新闻吸引力,同时容易引发观众共鸣。通过现场采访与新闻主持人的旁白结合在一起,能够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观众也能更详细地了解新闻原貌。新闻结束前主持人需要结合案例做总结和提示,从而起到宣传、警示、教育等作用。

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客观认识到,全知性新闻制作和传播方式不会影响其本质特征,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从而提高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喜爱程度。同时,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其声音、画面、文字融合构架的优势,突出新闻节目的立体感,使广大新闻观众获得更良好的视听体验。无论是在民生新闻、政治新闻还是在突发新闻事件中,这一方式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5 结语

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全媒体环境的特点、挑战和机遇,充分发掘电视新闻的传统优势,并与全媒体环境主动融合,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强势发展的目标。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新闻受众倾向于用更少的时间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而受众角色也从传统电视新闻的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传播者和素材提供者。这就需要在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制作中突出其个性特色,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融媒体优势等,在新闻采集、编辑、制作、传播过程中不断创新,以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能效,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周维艳.试论电视新闻节目主题报道的思路创新[J].传播力研究,2017(6).

[2]刘文全.探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提升[J].传播力研究,2017(6).

[3]孟苏石.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新闻节目如何转身[J].记者摇篮,2017(10).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优势
矮的优势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试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