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探究
2018-02-22夏志平
夏志平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各领域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闻传播的传播主体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传统传播体系与传播格局受到冲击,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类节目也需要正视自身,与时俱进,为新闻传播提供可靠保障,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 电视新闻的优势分析
1.1 电视新闻的受众更广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与互联网的结合,在扩大新闻传播范围的同时,有效加快了其传播速度。而现代年轻人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比较认可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例如:凤凰卫视结合东西方文化,打造节目,满足年龄在20~30岁的年轻人的高标准、高要求。现代媒体市场,年轻人是关键群体,吸引他们的兴趣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凤凰卫视就是其中的典型,其影响力较强,对于年轻人有独特的吸引力。其中《天下被网罗》这档栏目,就是针对年轻人而开设的。在这档栏目播出前,凤凰卫视资讯台与其他平台一样,选择在每天16:00-17:00播出硬新闻或财经类资讯。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收视率较低,而《天下被网罗》节目根据年轻观众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改革,打破了传统电视新闻的单一模式,再加上网络新媒体形式的应用,更加符合观众标准,其节目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更是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青睐。此外,凤凰卫视也拥有独立的网络电视直播平台,以及相应的在线视频节目,观众通过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节目。
1.2 扩大现场直播范围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现场直播也是重要形式之一,这种方式具有时效性,观众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新闻资讯。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直播的首选途径,与传统的电视直播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其内容还不够完善。调查研究显示,只有遇到一些重大的会议与庆典才会用到现场直播。融媒体背景下,社会对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的整合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无论事件大小、涉及国家还是个人,都可进行现场直播。
1.3 延伸节目之外的网络影响力
通常情况下,部分电视频道会通过观众点评的形式来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凤凰卫视的《天下被网罗》更加注重网络热点的报道,在放上网络前,相关人员会对节目内容进度加工,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评论,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达到扩大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的目的。《天下被网罗》这档节目的成功,正是网络媒体“反刍”形式的具体体现。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增强了,涉及范围更广了,通过网络的延伸,新闻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2 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途径
2.1 加快媒体融合,丰富节目内容的来源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缺陷明显,不仅信息量少,信息刷新的速度也较慢。电视媒体想要重新获得观众的青睐,就必须从新闻的量和时效性两方面着手,加快与新媒体融合的步伐,构建新媒体平台,促进节目内容朝着多样化转变,同时打造更深层次的节目。例如: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准点直播间》这档节目,通常在全天多个时段、多档播出,因此具有高时效性与大信息量的特点。该节目新闻的获取渠道也更加多样,除了本台记者采制的内容,还有来自于网站、微博等新媒体软件的资讯,栏目编辑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后期制作在新闻中播出。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和微信等软件都是传播现场实时视频和图片的聚集地,这就要求编辑具备灵敏的嗅觉,以最快的速度核实信息,并对资料进行整合,第一时间在新闻节目中播发。且新闻的采集不受设备、软件的限制,无论是记者还是群众,只需要一部手机,通过拍摄视频或现场直播的形式来传播信息,电视台工作人员将资料第一时间传给后台编辑,经整合后播出,不仅拓宽了新闻渠道,还能够提高节目的时效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2.2 注重节目互动,打造多媒体互动平台
新媒体传播是双向的、交互式的,内容生产者将信息传到网络上,通过观众评论来获得内容反馈,生产者与观众的互动也是答疑解惑的过程,在获得观众关注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感。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与新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电视台要设置更多的节目环节,不断丰富节目内容,强化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从而建立起全民参与的多媒体平台。2017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就实现了融媒体全覆盖,利用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三管齐下,多个栏目同时发力。在直播的同时,与观众及时互动,向观众解读大会内容,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融媒体互动,观众可以边看电视边通过手机参与到讨论当中,代表委员和广大民众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2.3 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节目形式
节目形式的创新是提高收视率的关键,电视新闻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与时俱进,引进各种新型技术手段,设计更加贴合实际的电视节目,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舆论场》节目为例,这是一档典型的融媒体节目,新型科技手段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应用,立体“在线观众席”应运而生,观众只需要通过手机,参与互动就可以抢到现场的虚拟观众席。电视、电脑和手机同步在线,现场主持人、嘉宾和网友进行实时互动,观众有了更加广阔的表达空间,分享观点更加便捷,互动性更强。节目形式的变革,使得多方互动富有新鲜感,不仅调高了观众的参与性,节目本身也获得了良好的赞誉,实现双赢。
2.4 升级打造电视节目内容,实现与新媒体内容共享
当代电视新闻内容中,观众对于突发事件、网络热点、趣味资讯、生活小妙招以及涉及民生的新闻关注度更高。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电视节目组与新媒体部门之间达成了共识,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打造更加符合观众心理特点的新闻节目。既达到了吸引观众的目的,又拓展了节目推动渠道,实现了内容的共享与融合。将网络上的粉丝转化为电视节目的观众,电视观众也成为了新媒体的粉丝。
2.5 融入多种传播手段,创建新型收看形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视节目已经趋向多元化,实现了网络、视频以及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的融合,传播手段更加丰富。新媒体的发展,有赖于电视内容的价值。当前,大多数电视节目都在微信中开设了公众号,这是电视节目与互联网融合的具体体现。例如:北京电视台《新闻大讲堂》这档节目,其所推出的微信订阅号分别命名为“听健”与“城市电视新闻加油站”,意在接受观众的评价与反馈,以便于展示新节目,通过与观众及时沟通实现了井喷式传播,对于自身节目也具有积极的推广作用。
3 结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差异性较大,但两者的融合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电视新闻类节目利用网络可以充分发挥视频传播优势,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类节目与新媒体传播形式的融合势在必行,对于两者的发展大有助益,也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禹宙.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变革及创新[J].新媒体研究,2016(24):112-113.
[2]董柱辉.媒体融合与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6(17):88,90.
[3]鲍高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节目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5(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