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2018-02-21金立畅

科技视界 2018年33期
关键词:文化氛围培养途径职业素养

金立畅

【摘 要】“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认真、专注的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产业要转型升级,企业要发展壮大、产品要提高品质,都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要通过营造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对技工的职业认同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方式,改革课程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途径;文化氛围;职业素养;社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3-012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3.055

【Abstract】“Craftsmanship Spirit” can be summed up the spirit of carefulness, focused and dedication, the spirit of excellence and creative spirit.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if industry wants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enterprises want to develop, and products want to improve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lays i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high-quality laborers, which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 campus cultural atmosphere that respects skilled person,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killed workers, to reform curriculum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cultivate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Craftsmanship Spirit; The way to cultivate; Cultural atmosphere; Professionalism; Social identity

0 引言

工匠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工匠被作为一种职业,比如木匠、铁匠、泥瓦匠等。 进入后工业时代,这些老工匠、老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他们的这种专注、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工匠精神对于个人的要求是,在产品生产中要有认真、专注的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创新创造、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在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不仅产品生产要有工匠精神,而且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要讲求工匠精神。

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鼓励企业,尤其是制造性企业开展定制化、个性化、柔性化生产,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进一步把工匠精神的适用范围拓展到了各行各业中去。

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方面发挥作用。

1 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阵地,承担着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的重任。高职院校要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特点,转变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技艺、技术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终身持续发展的能力,为职业生涯奠定内在发展基础。

1.1 培育“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表现出一系列的特征,在经济增长速度上集中体现在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在经济发展动力上,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面临着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诸多压力。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发展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适龄劳动力数量的持续减少,以劳动力为首的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资源、环境对于制造业发展的约束力逐渐凸显,粗加工的产品出口也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以往靠资源要素拉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的优势荡然无存。面对这种国内外这种形式,我们国家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职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我们经济要持久保持中高速发展,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德艺双馨的劳动者,离不开工匠精神。

1.2 培育工匠精神是企业自身发展延续的需要

据研究统计,世界上延续200年以上的企业共有5000多家,这些企业大多数集中在日本、德国、荷兰、法国等。研究发现,这些延续几百年的企业集中的国家,其老企业都传承了工匠精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使得这些企业基业百年长青。

原来靠廉价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的企业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如果不转型升级就势必会被淘汰。中国企业要转型升级、发展延续,不断提高竞争力,需要大量既有高技能、技艺又有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1.3 培育工匠精神是生产高品质产品的现实需要

中国的企业、中国产品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做强做大,必须走产品高品质化、品牌化之路。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呼吁,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可见,培养一支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技工队伍,是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现实需要。

2 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

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高职院校要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这个行动纲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品质的培育,比如,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产业工人的社会认同感,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2.1 营造好的文化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

德国、法国、日本的企业之所以能延续几百年,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校园文化对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轻视、歧视手工业劳动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观念根深蒂固。经历了几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不管是办学条件还是人才培养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但产业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进高职院校是学生和家长的无奈之举,而不是志愿选择的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缺少社会职业认同感,很多同学毕业后不愿从事相关工作,不愿成为“工匠”,一部分被成为“工匠”的同学,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之后,会选择离开生产一线,不再去思考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的问题,导致技术技艺的停滞不前,难有进一步发展。

要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吃苦耐劳、敬业乐业、团结合作、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为培育工匠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利用劳模、先进人物、校友资源,邀请他们来学校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分享成功经验,营造尊重劳动、尊重职业的校园氛围,巩固学生对到工匠的魅力和价值的认识,强化新时代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同感。

2.2 改革课程教学,强化工匠精神教育

高职院校还存在重视对学生技能、技艺的培育、忽视职业精神的培养的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呼吁大批具有敬业、专注、团结合作、有创新精神同时有掌握某项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原先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这种需求。要培养这种既有技能又富有职业精神的人才,就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方式。

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培育“工匠精神”中的主阵地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强化工匠精神的内容。首先,要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职业道德的内容,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教学资源,落实好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其次,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探究创新、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细致、专注的品格。实训室就是模拟的工厂,学生要遵守实训操作规定规范操作,养成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2.3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工匠精神

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精神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除了在课程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要注重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过程对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要作用。

学校培育的人才主要是输向企业,因此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最终要企业来验证。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育模式,让学生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中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环境,了解企业文化及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工匠精神的熏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R].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5- 07-29.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0L].人民網,2016-03-05.

[3]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OL].2015-05-08

[4]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13- 15.

[5]成海涛.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79-82.

[6]成维莉,徐冬寅,潘爱华.当代工匠精神及高职学生养成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89-90.

[7]汤艳,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148.

[8]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 职教论坛.2014(22)66-69.

猜你喜欢

文化氛围培养途径职业素养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