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企业
2018-02-21
改革突破
项羽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庐舍。后人引而得之,“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毛泽东说,“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改革,才能开创新时代。
#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上榜理由:中国“堆谷”再登“奥斯卡”殿堂
国人熟知的“华龙一号”最初就诞生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这里被吴邦国委员长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上世纪70年代,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等7座核设施,被誉为中国的“堆谷”。近年来,核动力院又先后承担了秦山二期扩建等核电工程的核岛主系统或核蒸汽供应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
核动力院于2012年12月开始导入并实施卓越绩效模式,作为持续管理改进的战略选择。以“提升院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建立了卓越绩效自评诊断和改进的长效机制,坚持“对标先进、追求卓越,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战略思维。几年来,历经策划、标准培训、自评少币培训、自我评价、改进及再评价和改进循环等阶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化建设、战略管理、品牌建设、顾客与市场管理、知识管理、改进与创新管理、顾客满意与员工满意测试等方面取得显著实效。
#2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突围求生
“改革”是北重集团求生存、谋发展的唯一出路。2016年9月,公司改革正式拉开大幕,以组织机构调整为切入点,构建了“小本部、大板块、集团化”的管控模式,将原来36个职能部门调整优化为9部1室1中心。采取“大船变舰队”的管控模式,三大核心业务和后勤辅业全面实施事业部制管理,通过组织机构调整和权责利重新划分,公司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为扭亏脱困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定岗定编、竞争上岗等多种措施,进一步优化了人员结构,激发了内生动力。紧抓“处僵治困”和“压减”等专项工作的有利契机,摸家底、减负担,清理整合5家亏损子公司,使得公司主业更加突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改革至今,北重集团牢牢锁定“3311”奋斗目标,全力做实“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数字化企业、创规模化价值”的发展模式,三大核心业务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在岗员工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以打造“阳光、开放、高效”的现代化北重集团为目标,公司将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3
华锦集团
上榜理由:从“历史最差”到“历史最好”
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最大的工业企业,面对2014年亏损15.2亿元、成为兵器集团最大的亏损企业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华锦集团系统性、体系化、多措并举降本增效,通过生产运行优化,年均增效1亿元以上;通过建立原油采购市场化竞争机制等措施,年均增效1.4亿元;通过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比例,年增效2.7亿元以上。有进有退结构调整,退出尿素、乙烯、ABS产能69万吨,通过对石化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链的重组,新增精细化工产能近40万吨。全面深化改革,完成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年减少企业补贴支出3000万元;通过各种措施4年累计减员3000人,实现了机制创新和减负瘦身。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顶层设计,出台10项激励政策。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华锦集团2015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8亿元,2016年和2017年再创20.3亿元和21.5亿元的利润新高,企业效益从历史最差到历史最好。
面向未来,华锦集团正在积极推进与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的合资合作,规划投资100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润110亿元、税收200亿元,成为兵器工业新的增长极。
#4
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解决“卡脖子”问题
电科装备作为发展高端半导体装备、助力国家工业经济升级的产业平台,肩负着中国电科打造“电子装备国家队”的使命,改革目标是成为引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装备自主可控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为加快推进集成电路装备的国产化,电科装备提炼出发展路径:重点突破离子注入、平坦化(CMP)等装备核心技术及整机技术,建设并掌控装备工艺验证平台和共胜技术研发平台核心能力,实现光伏装备整线成套并具备工艺总体工程能力,尽快掌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整线集成能力。为此,电科装备抓住改革的“牛鼻子”,系统整合产业资源,占领价值链高端,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打造“头脑型,总部,加强一体化管控。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
电科装备连续两年占据中国半导体设备五强第一名,解决了一批制约我国军工电子元器件自主可控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形成了光伏太阳能产业链关键环节智能制造整线交钥匙能力,体现了大国重器的责任与担当。
#5
中国卫通
上榜理由:资产证券化
中国卫通自2009年重组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来,作为其从事卫星运营服务的核心子公司,大力推进战略融合、资源融合、管理融合和企业文化融合,大力开拓业务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构建了我国卫星通信广播应用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协同。
目前,中国卫通正在有序推进公司整体上市工作。2017年6月,公司整体改制为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一步。下一步,中国卫通要通过股份制改造,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两大业务板块和境内外子公司功能定位,建立产权清晰、治理规范、权责明确的母子公司体制。中国卫通下决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职责和管理流程,持续推进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流程管控,提升依法治企能力。中国卫通争取到2020年,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管控模式、创新体系建设和激励机制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突破,实现卫通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6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上榜理由:混改先锋
作为专业从事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军民融合型研究所,自1977年成立以来,自动化所形成了信息与控制、先进制造两大专业方向,以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信息与控制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公司为平台,以特种产品、高端智能装备、基础电子、数控系统、辐射监测系统、传感器等系列产品为产业板块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格局。
自2017年1月被确定为首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自动化所全面推进混改试点工作,在改革的关键问题上加大探索力度。在提升保军强军能力、确保完成军工任务前提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党委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加强保密体系建设,严格保障国家秘密。在混改的关键一环,即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时,严格落实战略投资者引进流程,保证国家控制力,合理确定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同时积极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维护员工利益。
科技创新
250年间,从蒸汽革命到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国在后半程开始追赶、发力。30年前,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中国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甚至某些领域的遥遥领先。科技的爆破力,让我们相信中国的未来。
#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上榜理由:创新跨越匠者初心
2018年1月8日,七。一研究所作为“蛟龙号”项目的重要参研单位,承研的“蛟龙号”水面支持系统与潜水器本体系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九年来七○一所第7次登上国家科学技术的最高领奖台。
作为“舰船研制国家队”“军民融合发展龙头”“海洋强国排头兵”,2017年,七○一所科技创新考核在中船重工科研院所中排名第一,连续十一年荣获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多年来,七○一所坚持自主创新,矢志攻坚,实现了设计水平的飞跃。构建创新人才梯队,仅2017年就有5名专家当选船舶重工高级技术人才。依托七○一所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海洋防务技术创新中心于2017年2月28日揭牌,围绕国家海洋安全战略需求,顶层谋划海洋防务武器装备的体系设计,打造国家级海洋防务决策“智库”。七○一所的设计师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7岁,他们是创新的源动力,是创新的未来。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上榜理由:创新驱动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航天科技六院自主研发的120吨级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独立申报问鼎的国家级最高荣誉。该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运载火箭迈入绿色环保新时代,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发动机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国家。
航天科技六院作为国内唯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技术研究院,一方面,保证了宇航发射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供应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增强自身特色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驱动与军民融合成为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航天科技六院通过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研制,带动了我国高强度高温合金系列等28项47种新利丰研制,特种泵阀、高效燃烧、特型密封、动力学仿真等技术和新材料已经推广应用于船舶动力、高焰风洞等军工产品,以及石油开采与输送、烟气处理等石油化工节能环保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
#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上榜理由:谋深致远敢为人先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七○二所牵头完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徐芑南院士代表项目团队光荣地从习总书记手中接过奖励证书。这是七○二所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所孕育的成果。
七○二所作为海洋装备研究领域的国家队,始终坚持以军为本、聚焦主业,服务于国家海洋事业和海军装备发展,高质量完成各项科研任务,为建设一流军队提供一流装备。七。二所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打造人才发展双通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和人才队伍,激励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牵头研发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研制任务,国产化率达95%,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装备从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积极拓展实施全海深载人作业潜水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创建世界一流的海洋装备研究中心,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4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
上榜理由:老牌总体所开创“新”局面
作为中国船舶行业成立最早、规模大、成果多的总体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始终以“科技创新”为立所之本,坚持以軍为本、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凭借优异的研发设计能力,七○八所成功助力中船集团承接了世界最先进的22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批量订单,标志着七○八所成为超大型集装箱船设计领域的引领者。新一代管道挖沟神器“海洋石油295”管道挖沟动力定位工程船,亚洲最大最强的“造岛神器”“天鲲号”自航铰吸式挖泥船相继闪亮登场,不断打造品牌“神器”,让行业提士气、为国家争荣誉。2017年,七○八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各类省部级奖励18项。
七○八所积极探索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参与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顶层合作框架,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创新,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开放、集成高效、面向全球的协同创新体系。
#5
中国航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
上榜理由:“三创新”标注航天梦
2017年3月3日,航天科工二院成功发射首颗卫星“天鱼昆一号”,标志着二院具备了小型卫星的总体研发能力;国内首创复杂产品协同设计平台,荣获2017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金奖……二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大力落实集团公司“三创新”,以提升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为主线,初步构建了具有二院特色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创新史,用创新不断标注航天梦的新高度。
在技术方面,积极推动新技术变革和颠覆式创新,巩固确立空天防御装备体系技术总体地位;在商业模式方面,积极推动新业态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基于信息互联互通的城市大数据运营平台;在管理方面,系统构建全寿命周期战略管理架构,构建了基于人才增值的青年助理管理模式。实施科技创新专项奖,2015年、2017年先后两届,累计奖励项目70余项。“十二五”以来,累计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励8项。截止目前,预研创新领域任务较“十二五”增长30%以上,年均专利授权增长15%以上。
#6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上榜理由: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沈阳所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7年,沈阳所召开了第四届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从战略项目、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五个维度”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推出一系列创新激励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基金管理规定》等制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颁布《加速创新项目发展的实施办法》,设立“创新生态圈”,对重大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采用项目负责人制,破除机制体制束缚。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以“智能螺栓,为代表的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探索出创新发展新模式。举行首届“飞鲨奖”评比表彰,对.在技术攻关、型号项目研制和产品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团队和个人予以重奖。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力度,制定创新人才发展规划,畅通创新型人才成长渠道。
沈阳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技成果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17年1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1月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7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军品就是精品
作为我国目前自行成功建造最大水面舰艇的生产基地,护卫舰、登陆舰的“摇篮”,沪东中华是我国船舶种类最全、高端产品最多、建造实力最强的民船制造企业,具备能够同时成功建造诸多中国最优质舰船、3种世界最先进大型船舶的能力。其建成的“皇冠上明珠”LNG船、全球首艘“概念船”3800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全球首艘45000吨G4型集滚船,体现了我国造船人的蹈厉之志。这些产品,都是在国内外主流船舶产品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沪东中华坚持科技创新,坚持走高端精品路线,取得的实质性成果。
“军品就是精品”是沪东中华的发展之基,立厂之本。为造出优质战舰,沪东中华积极开展工艺革新,不断深化托盘设计,提高预舾装率,推广先进焊接工艺,建造质量一艘比一艘好。军品总建造师、军品主管建造师等专职人员,构筑了强大的管控体系,一支专岗专职的军工人才队伍,为建造精品舰船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多型系列中国“第一艘”战舰,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工业博览会金奖和国家级质量金、银奖。
#8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元件硅谷
由于为秦山一期、秦山二期、大亚湾、福清、方家山和巴基斯坦恰希玛等核电站生产了万余组高质量的核燃料组件,中核建中被誉为“核电粮仓”。最近五年,中核建中通过科技创新,每年营业收入3%以上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创新,先后建成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拓宽“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合作开发”三大渠道,立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核燃半3制造技术的研发,将“核电粮仓,,打造为“元件硅谷”。
作为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中核建中参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在设计、原材料国产化研制、制造和入堆运行等方面凝聚成强大的创新合力。2012年实现N36特征化组件入堆,2013年实现CF2辐照考验组件入堆,2014年实现CF3先导组件入堆,2016年CF3A模拟燃料组件、N45辐照考验组件研发成功,2017年11月30日,中核集团最新型的CF3A先导组件在中核建出厂验收,核电迎来最强“中国芯”。
#9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榜理由:江南智造
这家拥有153年悠久历史的军工造船企业,因其出色的科技创新工作而变得与众不同。
江南造船旗下的江南研究院自2016年12月成立以来,加快核心能力建設,逐步形成了军民技术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开发、设计一体化运行体系,以及以三维体验平台为核心的一体化集成创新平台。
江南造船实现智能制造的理念,将改进方法论作为实现生产流程再造,从源头上先实现数字化,打通数据流,然后推进智能单元、局部模块改造,进而完成整个车间和生产线的智能化建设,最终实现智能制造的深刻变革。而得益于江南研究院出色的核心能力,江南造船的市场响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全系列液化气船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
正如江南造船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林鸥所言,江南研究院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种变革。这种变革不是简单地将设计部门、技术中心改一改,换一个牌子,而是名称换了,思路也要转变。也正是因为坚定地迈出了转变的第一步,实现从“江南制造”到“江南智造”的创新发展才更有希望。
#10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小体量 大作为
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率先出口和出口量最大的发动机厂家,黎阳公司在同行业规模最小、国家投入最少、环境条件最差的情况下,每隔一两年或两三年就能有一个新型批面世,靠的就是科技创新。
根据行业定位和产品发展战略,黎阳公司在原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之上,相继搭建了先进叶片制造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实验室、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各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围绕科研生产,特别是新机研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公司内部开展各类攻关研究202项。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人才培训渠道多元化,为科技创新储备人才。“十三五”期间,黎阳公司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重大机遇,实现主导产品升级换代;以中小推力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体系为主线,切实推进国家“两机”重大专项任务的实施。
#11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重新定义IT
在国家重大系统、重大工程、奥运会、阅兵式、APEC会议、G20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家重要活动背后,有一個并不为军工业界熟知的军工企业——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安全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它还有一个正规的军工企业名称——中国电科第十五研究所。这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成功实现了从小型机研制生产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的转型,在云计算领域特别是政务云方向开创了新的创新局面。
太极公司创新采用PPP模式运营政务云,即“企业投资建设、政务购买服务、政府监管”;形成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服务,根据用户需求由基础设施层向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变化,太极云也逐渐将各层级需求进行融合。太极云在基础设施层,由SDN、SDC和SDS技术共同组成IT基础架构,解决了云安全问题。最后,联合IaaS、PaaS、SaaS、安全等厂商,共同打造云生态圈,将整套平台与解决方案都提供给用户,用户即买即用,方便实惠。太极公司的太极云,从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重新定义新IT,保障客户的网络信息安全。
#12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科技兴企内生动力
承担过我国“两弹一艇”试验基地以及重要核工程、军工工程的建设,今年创立60周年的中核华兴,是国内外核电建造的龙头企业。
2017年,中核华兴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入推进管理创新和先进技术创新,全年共开展课题石月究33项。其中,中核华兴在BIM技术应用领域率先实践,不断探索,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在第三届中国建筑工程BIM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核心业务领域,中核华兴积极推进军转民技术应用,加强核电建造技术研发,全年新增专利18项,拥有有效专利238项,编制核电行业建造标准7项,在编国家标准2项,中核华兴在“科技兴企”浪潮中增强了内生动力。
针对中国示范快堆建设,中核华兴建立了工程项目精细化施工管理平台。立足核反应堆工程的特殊性,相继研发放射性排风塔的施工、去污和拆除技术等,开展了非预应力立方体结构整体性试验,三维测量技术的应用和结构防水耐久性7个方面的工程建造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大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反应堆建造关键技术,有效提升了我国核反应堆的建造能力。
#13
中国兵器第一研究院
上榜理由:梯次推进
作为我国地面武器装备总体研究院,兵器一院承担着我国陆上武器装备发展的重大使命,是引领兵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2017年,兵器一院遵循“体系引领、创新驱动、强基固本、升级转型”的基本思想,梯次推进科技创新,开展了5大类、24组、共140余项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积极推进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全面开展重要型号、重点技术、前沿探索、基础研究等立项论证,全年立项批复100余项。强化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应用,统筹策划,分步实施,保证了装甲车辆自适应研制体系落地。通过搭建软件系统环境,完善知识库、模板库,梳理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条件;开展坦克装甲车辆模块化设计知识组件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以某项目为依托载体,不断推动自适应研制方法在项目中的应用。积极完善科技委章程、调整专业技术团队、制定和完善科研立项和实施评价与奖励办法等措施,促进了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与集成,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氛围。
#14
保定人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中国创造
保变电气是国内大型输变电设备骨干生产厂家和输变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以研制生产特高压士800千伏直流换流变压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设计研发平台、加工制造平台、试验验证平台建设,特别是在特高压产品研制方面,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可满足后续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对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大量需求。
近年来,保变电气始终致力于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技术研发,全面建成了特高压直流产品自主研发体系,全面掌握了世界直流输变电设备研制领域的最前沿技术,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同类产品十几年的研制历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为中国输变电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近百项,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输变电产业技术石月究院、河北省特高压变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引领我国输变电行业技术发展的“先锋军”和“国家队”。
军民融合
2017年或许可以称之为“军民融合”新征程的元年,因为习近平亲自挂帅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但从军工企业爆发的民品活力,和从民企生发的军工能量,已暗自滋生了蓬勃生命力。军民融合,盛宴进行时。
#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上榜理由:核能供热
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以国防科技、先进核能开发、核基础及共性技术、核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为主要方向,努力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研基地。
2017年11月28日,原子能院的泳池式轻水反应堆(49-2堆)实现安全供热满168小时,完成“演示验证一示范工程一商业推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充分验证了泳池堆供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也标志着原子能院在核能供热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后续池式低温供热堆型号设计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日,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启动。“燕龙”是原子能院在泳池堆50多年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针对北方城市供暖需求开发的一种安全经济、绿色环保的堆型产品。该堆型技术成熟,低温常压运行,无需厂外应急,可贴临城市建设,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投资少等显著特点,而且选址灵活,内陆沿海均可。据测算,一座400MM的“燕龙”低温供热堆,供暖建筑面积最多可达2000万平方米,相当于20万户三居室,且性价比高。
#2
中国核建高温堆控股公司
上榜理由:国家名片
高温堆公司是中国核建核能产业化的投资运营平台,运营着中国核建的招牌产业一一高温堆技术产业化工作。
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高温堆技术,固有安全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并得到一系列重要的安全试验和运行试验证明。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在山东荣成开工以来进展良好,并于2017年12月27日完成2号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扣盖,以及压力容器内部设备及构件安装。60万千瓦高温堆项目已完成论证。多领域应用特性是高温堆产业化的优势之一,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效发电、石油化工、煤的气化与液化、稠油热采、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直接还原炼钢、油页岩提炼等领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高温堆公司目前已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西等多个省市开展了前期工作。
凭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国产化率高、固有安全优势,高温堆成为落实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优选堆型之一,可以很好地满足沙特、印尼等“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需求和电网承受能力,同时也可带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出去,因此成为核电“走出去”的国家名片之一。
#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上榜理由:战略布局+项目培育
2017年,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一院)军民融合体系建设取得卓越成绩的一年。这一年,一院持续深化军民融合,体系建设和新项目培育实现突破。
一院围绕综合电子、智能机器人、“航天+”服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和项目培育。“基于云计算的工业大数据系统”成功转入实体公司开展公司化运营,并实现收入。“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植人式人工心脏及心室辅助装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
系统谋划了北京、天津和大连等六地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建设。与丰台区共建的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作为院创新中心总部,完成建设方案、入驻内容和选址等工作。天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完成项目选址和双方协议签署。大连创新中心首批项目入驻,“天海一体船舶航行信息支持系统”、“森林智慧消防系统”在当地落地并进行示范工程建设,为后續新项目培育和领域拓展起到了示范效果。
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工作,完成了资产证券化整体方案,制定了院民用产业资产证券化实施计划。同时,围绕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深入推动与地方政府、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
#4
中国航人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商业航天
2017年1月9日,三江集团公司率先尝试商业模式创新,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一箭三星”商业发射服务,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抢占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先机;三江集团公司投资成立的激光研究院公司首批激光器外延片研制成功,助力我国激光产业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改变国内激光产业中“有器无芯”的局面……
近年来,三江集团公司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形成了“4+2+N”(商业航天、激光装备、天然气装备、特车及重工装备四大重点产业,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所属单位发展“N”个军民结合特色产品)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军民融合产业布局清晰、占位高端,商业航天、激光装备、天然气装备、特车及重工装备、微电子系统、量子通讯等产业正在逐步成熟并产生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三江集团公司将坚决推进“4+2+N”,以技术创新调整优化产品(业务)结构,以商业模式创新优化资产与人力资源结构,以管理创新激发员工活力,确保三江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产业取得新突破。预计到2020年,三江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产业收入将达到170亿元。
#5
中国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智能系统智慧飞翔
为客户提供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航电股份公司,立足航空,积极拓展非航空防务及民用市场,产品面向航天、兵器、船舶、电子信息等领域,成为世界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智能系统供应商。
2017年公司军民融合亮点频出:成为国内自主研制并顺利通过民航局适航挂签的完整系统及产品供应商;作为C919项目系统级及关键设备供应商,首次实现了国内民机航电复杂系统的交付,全力保障了C919项目首飞任务。圆满完成AG600、新舟700、AC313和AC311A等民机项目航电和飞控系统配套任务;首次独立承担新舟700主飞控系统。AG600项目配套研制产品全部按节点完成铁鸟件和首飞件的交付,有力支撑了首飞任务的圆满完成。紧抓低空空域开放的历史机遇,引入战略投资,核心团队持股,成立空管系统装备有限公司,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空管产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
#6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有限相关多元化发展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军民互融、动态保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2017年,武船坚持有限相关多元化发展,协调推进军工、军贸、军核装备、民船、海工装备、改修船、交通装备、能源装备、成套设备九大板块均衡发展,形成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格局。
武船全年交付军贸、民船13型30艘,钢结构11.74万吨,全球首座半潜式全自动智能化深海养殖渔场顺利投产,颠覆传统人工养殖模式,为国内军民融合、发展远洋渔业养殖提供了借鉴。该项目在我国南海海域同样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另外,世界最大40万吨矿砂船建造、陆续出坞,刷新造船新记录;世界最先进、最新型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开工建造,助力“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国内吨位最大、最先进13000DWT沥青船交付使用;参建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顺利合龙等,这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交付,充分展现了武船军工尖端禾日开水平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在民用装备上的运用,武船军民融合结出累累硕果。
#7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主动作为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集团把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大安全、大防务”的军民融合体系,利用独有的军工技术,积极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团队开展合作,先后开发出4×4反恐防暴车辆、自行可升降防暴岗舱、新型特种履带消防车、特种铝合金铸件、军车扭杆、高铁扭杆、稀土永磁高压节能电机等系列军民融合新产品,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成功研制的4×4系列反恐防暴车辆,在第六届国际警用装备展上获评十大明星产品。自行可升降防暴岗舱,可在特殊地区和恶劣环境中行走,打破了轮式车辆在反恐防暴方面存在的地域性、安全性局限,有效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同时,公司与宁波杉杉股份合资,组建了新能源客车公司,实现车辆技术与新能源电池技术的优势互补。目前,一机集团已形成包括4×4特种车、特种专用车、综合类产品等共五大类12个系列40个产品,产品已经销往武警公安等系统。另外,以4×4为基础新研制的特种消防车,成功打入包头消防支队,开创了一机集团轮式特种消防车的新领域。
#8
中国电科第五十五研究所
上榜理由:中国“芯”:从装备到产业
55所是多专业并举的高科技、综合性大型研究所,研制的核心芯片和關键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国土防空、预警探测、通信导航以及卫星宇航工程中,创造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国芯”。
所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是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要从思想认识、战略布局、资源调配、市场运作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理解,从产品、技术、资本、管理、品牌、文化等不同方位、不同层面去运作,走出一条具有元器件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面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等产业对芯片的需求和“高端芯片供给不足”的矛盾和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需求,55所的“射频集成电路产业化项目”应运而生,在5G移动通信基站和终端装置为代表的市场上实现突破并实现年销售额5亿。55所充分利用元器件技术军民两用的特性,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身技术优势确定民品发展方向,推出了5G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天线,形成了多专业、多方向、多门类的技术体系和产品链。SiC器件与模块是55所推动军工技术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另一代表,是55“新动能”培育的重点领域。
独角兽企业
滴滴、小米、今日头条、摩拜单车……享受着这些新锐企业便利的同时,我们更羡慕他们的风光无限。在军工领域,也有一批企业,创新能力极强,市场潜力巨大,对引领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摸式升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起着重要作用。独角兽是荣耀的名片,更意味着担当与责任。
#1
航天云网
上榜理由:互联网+智能制造
2013年启动了世界第一批、中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2015年6月15日创新开发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2017年6月15日,正式以INDICS命名此平台并对外发布。短短的几年间,航天云网平台用户已经达130多万,基于平台发布金额3355亿,整体成交额1354亿;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等为核心的二十大业务和产品;发布了1项云制造术语国家标准,编写的2项国家标准进入立项公示,参与4项国家标准制定,1项云制造相关国际标准进入投票前的国际公开征求意见环节;业务布局方面,已经布局国内12家分支机构及2家海外公司,国内布局效果明显,海外布局日趋完善。
航天云网坚持“构筑全球领先的国家制造业体系”发展使命,成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的生产资源配置,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计划到2020年,搭建完成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新平台,实现上线用户超过1000万家,交易规模达到万亿级,形成智能制造、工业软硬件、工业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一批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行业标准。
#2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天地经纬
中国四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发展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产业的专业子公司,历经20余年已成长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
中国四维以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为核心,以遥感数据销售、增值服务、地面设备等为支柱,以智慧城市、数字地图、车联网、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应用为重点业务,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商业和民用遥感卫星运营商、中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地理信息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四维负责高景系列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全球化商业运营。截止至2017年12月,高景一号完成了全球成像22.5万余景,在测绘、城市建设等众多行业取得不俗成绩。同时,中国四维已与国外20余家销售代理商签订合作协议,合作范围遍及5大洲17个国家。2017年12月,中国四维与中国平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与保险行业合作的遥感卫星及地理信息服务运营商,为商业航天发展注入新动力。
#3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上榜理由: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
开展航空发动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12月28日。
研究院主要承担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等工作,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础研究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开展战略性研究,主要是要开展航空发动机技术、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研究,开展重大咨询项目石月究、重大项目综合论证研究,建立健全航空发动机特色的战略研究方法论体系,为集团公司重大航空发动机禾日开生产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开展前瞻性研究,就是要开展未来创新型航空发动机的前瞻性概念、原理、方法探索研究和不针刘型号的先期技术开发,跟上航空发动机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战略主动。开展基础性研究就是要开展先进材朴与智能制造、测试计量、六性等技术刁酬究工作,夯实通用技术基础;建设航空发动机石月发体系并推进应用,支撑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
#4
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经略海洋
作为一家2013年9月才成立的公司,海信院“水下仿生机器人”在2017年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冠军,“水域信息监测系统”专利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7月,海信院成功推出国内首个海底资产保护预警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第三方实时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调查取证等服务。
中国电科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引领全球海洋发展而打造的海洋信息组网服务体系中,海信院目前已通过示范系统建设完成9类关键组网服务装备研制。其中,综合信息浮台是具有适应恶劣海况、高稳定性、任务搭载能力强、能源自保障、维护要求低、无人值守等特点,是解决中远海海域信息网络覆盖不足、海洋安全管控、海上通信及信息服务能力匮乏等问题的关键装备。岛礁信息装备是具备能源自保障、无人值守,可进行长期连续高精度观测等特点,是对岛礁进行有效防护的关键装备。岸岛观测信息系统装备是近岸沿海区域信息长期综合感知的有效手段,为沿岸及重点海域的一体化协同执法和主权维护提供信息支撑。综合试验船“电科1号”为军警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及数据产品。“海翼”系列无人飞行器为用户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递、业务应用、服务支撑、综合管控和信息安全服务。
#5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
上榜理由:精诚铸剑
作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直属的科研生产试制三位一体的专业化研究所,上海电控研究所主要从事特种车辆数字化、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光纤集成旋转连接传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相关产品的开发及技术服务。
2017年,上海电控所对内狠抓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对外面对装备采购体制改革,竞争性采购,利刁尹项目的公开、择优竞标等不利环境,适时调思路、定战略,大胆决策,积极作为,有效抵御了军品市场领域风浪的冲击,紧紧围绕“开展大合作、做强小核心、铸就三把剑”的总体要求,在综合灭火抑爆、北斗定位导航和旋转光纤通讯三大技术领域不断突破。综合灭火抑爆系列产品是上海电控所第一把“剑”,目前在特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北斗定位导航技术是第二把“剑”,产品涵盖老人儿童定位通讯、“两客一危”和公务车定位监控、特种产品定位管理、共享单车管理等领域,并具有电子围栏功能;旋转光纤通讯技术是第三把“剑”,解决了旋转平台上的音频、图像传输问题,产品应用领域广泛。
#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乘风起
作为国家科技部唯一授权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建设单位,中国海装已成功打造成为集风电产品研发及系统总成和工程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跻身全球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前十,国内前五。
中国海装以科技创新点燃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不断攻克风电领域技术难关,掌握了核心科技,陆续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2MW陆上风电机组多年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位,跻身全球TOP10机型;5MW海上风电机组实现批量化生产和批量装机,创下四个“第一”(全球唯一一款适应所有海域、各类风区的5MW级别海上风电机组,中国第一个通过低电压穿越测试、第一个获得设计认证和型式认证、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批量生产的海上风电机组),并投用于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机组可利用率已超99%;成功研制3MW陆上大功率风电机组,引领了陆上风机大叶片时代。由于持续推动国内海上风电等领域的发展,中国海装获评“2017年度中国风能行业建设杰出贡献企业”,海上风电批量化运行数据全场第一。积极拥抱数字化风电时代,建成LiGa大数据中心和远程运维系统,为新能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7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连创佳绩
作为2012年开始独立运行的兼具中央企业管理优势和水利部行业专业优势的控股企业,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是致力于为我国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奉献力量的综合能源运营商和一体化方案提供者。主要业务包括电源、电网、供水、咨询、机电及综合开发等。
经过多年的独立运行,新华发电资产总额达354亿元,发电总装机420万千瓦。电网年供电能力达20多亿千瓦时,惠及人口近100万;年供水量2.15亿吨,覆盖220万人及多个园区。
2017年,新華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主动应对数字化时代和能源革命浪潮,把握能源转型和电力改革发展趋势,向综合能源运营商和一体化方案提供者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重构商业模式,构建横向多能互补,纵向从“发输变配用”的单一运营模式向“源网荷储用”的一体化运营平台转变的格局;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江河股份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核建集团第一家实现核心员工持股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
#8
航空工业复材
上榜理由:风雨兼程 百尺竿头
2010年6月成立的航空工业复材是由航空工业、北京市共同出资,整合航材院和制造所复合材料专业组建而成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
航空工业复材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航空先进复合材料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辉煌成就,注重加强自主创新,形成了集复合利丰鹰辈体研究、结构设计研发、构件研制、表征测试、技术推广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复合利带构件制造技术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注重稳步推进成果转换,在多个原材料体系和多项制造技术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成立至今,航空工业复材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到强的三个转变。从无到有,在顺义这片土地上,由一片荒芜开始,规划、建设、形成了占地约36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精细化管理体系;从小变大,逐步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凝聚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乖滋领军人才;从弱到强,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和推广民机、非航民品等方面的工作,产业领域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