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会议新闻报道的现状与改革分析

2018-02-21郝正友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会议

郝正友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电视台)

会议是一个国家在建设和发展中,用于拟定、起草政策方针以及处理不同问题的平台,也是一些部门、组织对社会通报工作内容和计划的方式。会议新闻可有效反映会议情况,同时,不同形式会议不仅包含不同新闻内容与信息,还有关于不同行业工作进展、成功报道以及国家政策的信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对电视会议新闻予以重视,重点突出其新闻价值性和有效性,改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对其模式予以改进与创新,深度挖掘报道内容,提高会议新闻价值及重要意义,以有效确保为观众群体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内容[1]。

1 电视会议新闻报道现状

1.1 记者无法从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

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受众是广大观众,因此,会议新闻报道是否可以起到吸引观众眼球尤其重要。会议新闻的观众关注热点以及信息含量,若在新闻中无法体现其信息含量,便会导致新闻无法吸引观众;同时,若新闻所要反映、表达的事实与观众距离遥远,也会导致观众心理需求缺乏交叉点,不能激发观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目前,多数会议新闻报道仅以会议程序为主,无法重视其新闻事实,忽视观众需求,无法深入讨论、研究会议新闻事实所反映的群众问题。总之,就目前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情况而言,缺乏观众意识,无法从观众角度去理解、把握和认识会议,导致观众心理需求和会议报道脱节,一定程度上对会议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效果和信息宣传造成影响。

1.2 记者无法充分体现会议性质

会议新闻在表面上是以程序化模式为主,其提取、判别具有价值性的新闻事实对于构成会议新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记者全面掌握、了解会议要点和精神,善于总结收集各种资料,对其予以综合分析,并凭借自身较强的新闻感知能力筛选、提炼贴近观众生活且新闻价值相对较高的信息予以报道。目前,大部分电视新闻节目中,其编排无节奏感,无法充分体现会议性质,缺乏强有力的宣传效果。由此,既要提高记者思想素质,又要加强电视新闻主管人的职责。若记者思想素质较差,就容易导致新闻缺乏吸引力和价值性,同样新闻把关人业务素质较差,便无法有效筛选出滥竽充数、价值性较低的稿件[2]。

1.3 记者不能基于政治角度认识会议

新闻事实主要讲求的是客观事实,这就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不仅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及政治坚定态度等,还要求具备专业新闻理论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可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报道艺术品位和导向性。会议是一种用于及时传递政府、党政策方针和发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物质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若无法从政治角度层面出发,高度把握会议,容易导致新闻报道缺乏深度性,影响其新闻价值。为此,会议新闻报道能否起到传递信息、舆论宣传、交流经验和动员群众的作用,直接取决于新闻工作者对于会议政治性的诠释及把握。由于一些记者缺乏政治敏感性,对会议新闻无法高度认识,主要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导致现阶段我国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效率较低,缺乏其真实性、政治性。

2 提高电视会议新闻质量的措施

2.1 强化画面拍摄

画面作为电视新闻传递信息的重要要素之一,其镜头拍摄需体现新闻价值,能够及时反映会议气氛和会议主题,例如发言者现场演示、握手、鼓掌、表情举动等,重点掌握该类信息,不仅能体现会议主体,又能有效揭示会议主题,让中心镜和环境镜头更加契合,同时将会议新闻画面予以丰富,及时向观众群体传递特定信息。因会议场面具有单调性,若针对会场内部给予拍摄,易导致画面刻板,缺乏信息量。因此,不仅要用细节镜头将主题予以刻画,还应采取会场与会场外结合的形式,同时拍摄与会者会场外景与入场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3]。

2.2 注重编辑画面质量

会议新闻镜头主要将拍摄聚集于会议现场,导致镜头内容单调,再加之在画面编排上重点以与会者发言顺序和职位高低进行编辑,尤其是政府会议新闻,易使画面编排过于枯燥乏味、单调呆板,难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削弱报道传播效果。基于此,需要对画面编排进行改建,以会议主题取材为重点,利用客观时空的自然流畅组合与灵活切取反映会议内涵及主旨。基于受众心理视觉角度,利用不用镜头和不同景别突出画面编排的灵活性及节奏感。此外,还可对会议中数据、文字、背景资料及图片采用特技予以处理,以改变画面单调的缺陷,突出会议新闻报道风格与特点,满足观众欣赏需求[4]。

2.3 增强新闻的趣味性

多数情况下,会议新闻报道仅以一种风格体现,缺乏趣味性,易导致观众产生枯燥和无味的感觉。因此,要重点改变会议报道语言特色及风格。强化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对新闻标题予以改进和创新,突出会议主题思想及会议焦点内容,尽量淡化会议流程和领导讲话内容,采用不同报道形式及语言知识表述新闻内容,增加会议新闻可读性和趣味性。

2.4 创新报道形式

电视是将声音和画面相结合,具有听、看双重效果,能将新闻事件原有面目通过灵活的方式展现于观众眼球,能够共时空、全方位地反映事件。但现阶段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多以图像与口播联合解说的形式,缺乏现场感,使观众被动接受信息,影响传播效果。为此,应在会议新闻编排中,逐渐加大现场报道比例,将记者画面、口头传播的形式逐渐过渡到同期声介入,使现场真实感得以增强,突出画面信息内容,将观众与传播者间的距离予以缩短,以有效提高观众参与热情及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以便能更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5]。

3 结语

会议新闻的创新与改革对于新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促进新闻业发展。因此,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获取人民群众及各级领导的支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不断创新与改革获取广大群众的认可及满意,以有效促使新闻报道健康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及舆论宣传作用。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会议
《八七会议》
会议通知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防台新闻报道与全媒体传播的“变”与“不变”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会议通知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要用好辩证法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