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跨界融合背景下美术编辑的职业胜任力提升途径
2018-02-21孙敏
孙 敏
出版业跨界融合背景下美术编辑的职业胜任力提升途径
孙 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030)
出版业跨界融合是时代所趋。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依据美术编辑的具体工作岗位需求,利用人职匹配原理,分析美术编辑的职业胜任力的内涵和特征,寻找提升职业胜任力的途径和方法,以应对出版行业的时代变革。
跨界融合;美术编辑;职业胜任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跨界、多元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迭起,各行各业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协同发展。跨界出版成为大趋势,图书、音像、电影、游戏、动漫等媒体间相互渗透、壁垒坍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传媒产业的融合、跨界与转型发展,新媒体设计语境对美术编辑提出新的要求。在跨界出版的背景下,美术编辑不仅要具备适应新媒体设计语境的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还要关注读者的认知、情感和体验的需求,具有独特的设计视角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1],成为学科多元、方法多维、技能多样的跨界人才,从而实现自我能力迭代与价值增值以及出版美学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1 出版业跨界融合对美术编辑的挑战
1.1 “出版+新媒体”的跨界融合
出版业借由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以及互联网新技术,通过与各种文化创新元素的有机结合,正逐步从单一的传统业态向多元的新兴业态转型升级,内容由传统的纸媒出版物到电子游戏、文化衍生品、数字版权、海外版权等多领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那就是数字出版时代对美术编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量[2]。因此,美术编辑必须适应新的媒体形式和业态发展趋势,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发展。
当前,国内出版业普遍都在实践媒体融合,逐步向全媒体转型。传统纸质媒体的图书设计侧重于字体、图片的版面编排,讲究的是版面外观的艺术效果。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及传播,不断涌现出内容与界面相结合的全新设计形式,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单一形式的设计思维。同时,在数字出版环境下,人人都是阅读传播者、议论者,这就对美术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编辑不仅要学会采集、编辑信息,还应具有控制信息、屏蔽信息、避免出现虚假报道、错误舆论的能力[3]。
1.2 “出版+大设计”的价值重塑
在“读图”成为主流阅读行为的今天,美术设计已然成为开发图书品牌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创造价值、创造利润不再与美术编辑无关,而是息息相关[4]。同时伴随着众多跨界产品的出现,对美术编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拥有复合型能力的美术编辑更能适应出版业跨界融合的要求。因此,美术编辑除了要进行封面、版式、插图的创意设计外,还要对图书开本、材料、印刷工艺等提出更合理的设计要求;在做好上述美术设计的同时,美术编辑还必须对图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有宏观了解,对市场经济、营销状况有明确把握,并将这种理解体现在设计的理念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大设计观念”。
2 美术编辑的应对:提升职业胜任力
职业胜任力的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Hackett在关于自我效能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研究。麦克利兰认为,胜任力是“一组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它们影响个人工作的主要部分、与工作绩效相关、能够用可靠标准测量和通过培训和开发而改善”。吉尔福德则认为,“胜任力模型描绘了能够鉴别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的动机、特质、技能和能力,以及特定工作岗位或层级所要求的一组行为特征。”
大量研究表明,职业胜任力不但能给员工带来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比如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能为组织带来积极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如提升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满意度,激发他们的敬业精神。因此,职业胜任力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新的能力增长目标,也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出版社美术编辑,不仅是设计行为、编辑行为,更是一种职业身份[5]。作为设计者,除了所掌握的装帧、编排设计、编辑设计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之外,设计者的知识储备量尤为重要,通过平时对艺术各门类的学习积累,提升自我的综合艺术修养,使自己在图书设计中摆脱传统的线性陈述方式,采用灵动有层次的视觉语言,使图书呈现丰富的视觉语言。基于美术编辑的职能和工作任务,笔者认为,美术编辑的职业胜任力由以下五组与之相关的知识、态度、技能构成: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创意能力。
3 美术编辑职业胜任力提升的路径
3.1 加强基础文化学习,成为跨学科设计人才
美术编辑加强文化基础首先要了解当今社会的流行趋势,注重各领域相关知识的积累和素材的整合,有人文艺术、地理历史、科学技术等较全面的知识体系,以达到理论知识水平与设计技能同步提升的目的。文化修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在设计实践中增加思维宽度,将出版物的内容特色、优势用巧妙的艺术语言形式体现出来,展示给读者,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设计的独特风格。
现代美术编辑的设计工作不再拘泥于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创作,正在从插图、版面设计等单一功能转向与信息传播、科技结合的全新定位,把设计思维延伸到出版物以外的各个方面,诸如针对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平台的交互设计,对出版经济、市场营销的精准把握等,构成“融合设计理念”[6]。只有文化修养提升了,才能创作出构思新颖、设计独到的好作品。
3.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成为一专多能人才
美术编辑得主要工作是以编排、设计等艺术形式为手段,以各种印刷工艺、材料等为技术支持,完成既定的书稿设计任务。因此,具有专业的系统知识结构,不断了解日益更新的印刷技术,探索纸张与油墨的相互关系,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是对专业美术编辑的基本要求。毋庸置疑,一个专业修养不够的美术编辑,是很难设计出优秀的书籍作品的,更难以提升书籍艺术的层次、品味和价值,导致在读者翻阅的过程中,难以与书籍产生互动,达成共鸣。
3.3 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设计水平
认识并发现美是美术编辑审美能力的基本素质。为了提升美术编辑的审美能力,必须学会对周围事物进行审思、观察,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将个人的审美趣味与时代气息、文化氛围等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体验,进而在书籍设计中一展风采[7]。
美术编辑要创作出一流的设计作品必须要具备超一流的审美眼光,这需要美术编辑了解现代艺术最新发展趋势,经常观摩优秀的艺术作品,研究各艺术流派的风格,洞察生活中的时尚元素,经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确保设计作品的时尚性、新颖性。
3.4 站在出版的行业视角,增强业务合作能力
美术编辑要与文字编辑、技术编辑、印刷人员、营销人员等出版工艺链保持密切沟通:通过文字编辑了解出版物的内容,把握作者要求;通过与技术编辑、印刷人员的沟通学习,了解掌握印刷材料、印刷工艺的合理运用以保证出版质量;通过营销人员及时掌握当前图书市场主流品种的设计形式、色彩运用、风格等趋势。美术编辑作为书籍的第三读者,认真领会书稿内容的本质,对出版物的内在风格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还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准确地对出版物的外在形象进行定位。美术编辑把相关项目工作借助QQ、微信等网络平台有序开展,读者、作者和编辑在其中进行全方位的实时互动和交流,从而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5 不断更新设计意识,加强创意能力
作为出版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美术设计已经成为创造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美术编辑要将内容、功能和美学融为一体,完成一个最终设计作品,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意意识,以及技术为设计服务的信念。除了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出版设计软件这样一些显性的技术外,美术编辑应将技术与创意相融通,从设计的角度对出版物进行深度挖掘。只有将两者融为一体,才能够走进读者的心灵,为广大读者带来视觉、触觉、心理和思想层面上的享受。
4 结束语
随着出版行业融合、跨界发展,美术编辑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与出版行业发展形势,从平面设计类人才转向胜任新媒体的复合型通用设计人才。运用跨界思维拓展设计思维、设计方法,通过跨专业知识储备推进设计创新,形成多元的、丰富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是美术编辑迎接时代变革、增强职业胜任力的必由之路。
[1] 徐延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美术编辑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编辑,2018(8):41-45..
[2] 徐冠英.媒体融合时代编辑互动能力的提升[J].传媒观察,2014(5):64-65.
[3] 振民.编辑文化与编辑素养构成[J].出版发行研究,2002(2):23-28.
[4] 但丹.数字出版时代期刊美术编辑的自我培养[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222-224.
[5] 周新霞.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2013(2):47-47.
[6] 梁琦.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创新研究——以河南省部分报业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2.
[7] 朱大发.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追求[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