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培养策略思考
2018-02-21耿金花
孔 倩,赵 洋,耿金花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培养策略思考
孔 倩,赵 洋,耿金花
(青岛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 青岛 266071)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是学报发展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其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期刊质量的好坏。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结合所在学报的现状,以期刊的发展为出发点,从业务素质、学术研究、新媒体应用及发展规划4个方向提出了适用于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推动青年编辑能力持续提高,跃上新台阶。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职业规划
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出版不断推进,学报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传播的工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办刊理念、编辑手段、出版方式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在这个关键时期,拥有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是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任何一个编辑部,在制定好期刊的发展规划后,编辑就是决定性因素。青年编辑作为学报的新生力量及未来编辑队伍的主力军,是学报发展的骨干,与期刊的创优提质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应以编辑业务素质为本,积极主动地发展为一个具有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编辑。更快更好地培养青年编辑,使他们快速成长,是高校学报规划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所在学报为例,自2012年以来,学报编辑部引入青年编辑4名,占学报总编辑人数的80%,他们大多具有理工科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对期刊行业的规范及工作内容不太熟悉,缺乏对科技期刊的全方位理解,编辑学知识欠缺。为确保期刊的质量,编辑部领导非常重视对青年编辑的全面培养[1-5]。从所在学报编辑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业务素质(本)、学术研究(专)、新媒体应用(新)及发展规划(追)四个角度探讨对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
1 青年编辑的现状
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一直在变化,不同组织对“青年”的年龄界定也不一致,新闻出版行业通常将40岁以下的编辑列为青年编辑,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大多学历较高,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的应试化教育导致青年编辑在专业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小接触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新媒体传播方式和内容接受能力强,但在使用电子产品查阅资料时,表现为碎片化阅读,导致其语法不规范、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错别字现象严重等问题,而语言文字工作恰恰是编辑最基本的工作。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对编辑部来讲,青年编辑的培养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花费极大精力。因此,以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现状为出发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
2 青年编辑培养方案
2.1 业务素质——本
编辑作为一种技术性、学习型的职业,具有职业自身的特殊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编辑要讲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遵守编辑规范,掌握编辑学知识,语言文字功底雄厚,但对于刚入职的青年编辑而言,这些都是较陌生的。因此,严谨负责的职业素质及精湛的编辑出版业务知识是做好编辑的“本”。
我校学报编辑部青年编辑入职以后首先参加编辑岗前培训,听专家讲课,进行系统学习。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对编辑的工作有一定了解,尽快地适应新岗位。青年编辑入行后,首先应做一名“杂”家,工作流程的每一步都要熟悉,除了稿件的编辑加工,期刊的年检、征订发行、数字优先出版、与各大数据库联系以及网站及公众号的维护等工作也需要了解,从整体上把握编辑职业各项工作,对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编辑工作更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在掌握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要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需要老编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并传授经验。我校编辑部会安排老编辑向新入职的青年编辑从选题、审稿、编辑及校对等各个环节进行讲解。“传、帮、带”虽然是传统方式,但对于青年编辑尽快地练就扎实的编辑基础,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自身的能力帮助非常大。以我校学报编辑部为例,青年编辑入职后会不定期地进行学习讨论。将同一篇稿件分配给不同的青年编辑进行编辑加工,然后在讨论会上老编辑会根据每人编辑稿件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使每个人对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加深刻。经常举办这样的讨论会,青年编辑会对编辑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同时,青年编辑应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与编辑有关的会议、论坛或比赛,比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每年组织的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有助于青年编辑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编辑素质,实时了解行业的热点方向,借鉴优秀期刊的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期刊的发展。
2.2 专业研究——专
科技期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不仅要学习编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期刊所涉及学科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当今“学者化编辑”发展的必然要求。
青年编辑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为期刊策划具有独特价值的选题,吸纳更多优秀的作者及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在初审过程中为作者提出专业性的修改意见,寻找更合适的审稿专家,更好地甄选优质稿件。大数据时代[6],青年编辑只有夯实专业基础,才能把握期刊涉及专业的发展动态,提升对专业前沿信息的敏锐度,从而从海量的信息中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对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的服务能力。高校学报不仅为作者发表论文,而且为编辑与作者、读者提供了交流平台[7],为编辑更多地了解专业的研究动态提供了途径。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依托高校资源,经常与相关专业的教授请教学习,有针对性的深入到相关研究,有选择的参与一些科研项目,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青年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的同时进行专业研究,“博”中有“专”,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在与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中做好服务工作,促使形成学习型编辑部,提升期刊相关专业的影响力。
2.3 新媒体应用——新
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方式和阅读形式,不断推动期刊向电子期刊、网络期刊等多元化发展,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8]。各种软件的出现和新媒体的应用为编辑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形式下,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还应在数字出版、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9]等方面着重培养,更好地促进期刊的发展壮大。
青年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熟练应用各种电脑软件,如Word、Excel、Photoshop等,及时更新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能够快速处理各种格式的稿件,加强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大部分编辑部设有在线投稿系统,作者注册投稿查询、编辑登记送审等工作均在系统平台进行,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对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常见问题能够处理,定期对系统进行备份及维护。CNKI、万方、超星、SCI等各大数据库越来越完善,涉及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广,青年编辑应该利用这些数据库资源寻找与期刊所涉及学科相关的论文,从中寻找更好的选题或者审稿专家。另外,青年编辑应利用好数据库提供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它是稿件初审时查重查新的重要检测软件,拥有大量的数据比对库,用来校验作者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为学术诚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媒体融合背景下,大部分期刊都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学习维护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信息交流发布的平台,不定期的将期刊相关的动态推送到网站及公众号,实现稿件的在线阅读,提高编辑与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的沟通效率,实现网上实时及时的交流互动。大数据时代,媒体融合,学术信息的交流渠道更加多样化,青年编辑应利用新媒体,构建适应新时代的能力体系,与时俱进,做一名新时代的“新”编辑。
2.4 职业规划——追
青年编辑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多地了解编辑的职业发展规划,在编辑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学报编辑部一般处于边缘位置,编辑归为教辅岗位,在职称评聘、岗位竞聘等方面比教师岗位更有难度,很容易让青年编辑觉得前途渺茫,产生职业困惑[10]。针对此,青年编辑应更多的了解职称晋升、科研课题、项目申请等方面的细则,参加校内外的科研项目、编辑大赛等评奖活动,依托项目和资源,制定高效可行的培养规划,提升自身素质。编辑部领导也要将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尽可能的帮助其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保障,提高青年编辑的待遇,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使青年编辑产生职业认同感,有职业追求,充分调动青年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所“追”即有所“成”。
3 结束语
培养复合型全面发展的青年编辑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本” “专” “新” “追”四个方面讨论了高校学报对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高校学报青年编辑除了具备过硬的编辑素质和较强的语言文字编辑加工能力,并在期刊涉及的相关专业进行深度研究,具有新媒体应用能力及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此外,青年编辑长远严谨的职业规划也是促进其自我提升的动力。青年编辑努力做好以上几点,才能全方位高质量的成长,达到服务高校科研与教研的最终目的,促进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的发展。
[1] 丁佐奇,郑晓南.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途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2(12):93.
[2] 申轶男,曹兵,佟建国.论新时期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J].编辑学报,2014,26(1):79.
[3] 詹燕平,吕赛英,梁远华,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J].编辑学报,2015,27(3):290-292.
[4] 代艳玲,朱拴成.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6,28(1):92-94.
[5] 李磊.加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的培养[J].编辑学报,2001,23(增刊1):137-138.
[6] 吴锋.“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出版革命及面临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3(8):66.
[7] 杨美群.青年编辑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人际沟通[J].编辑学报,2012,24(2):182-184.
[8] 于杰,胡敏,王晓醉,等.媒体融合背景下青年编辑培养实践[M]//学报编辑论丛(2017).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220-224.
[9 吴彬,丁敏晓,贾建敏,等.利用微信平台打造科技期刊编辑新方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 661-663.
[10] 朱玉军.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认同感的建立[J].编辑学报,2012,24(6):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