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教师向科技期刊编辑转变的体会
2018-02-21何平
何 平
从高校教师向科技期刊编辑转变的体会
何 平
(海军军医大学《亚洲泌尿外科杂志(英文)》编辑部,上海 200433)
很多科技期刊编辑是由具有一定科研基础和专业背景的高校教师转变而来的,但高校教师与期刊编辑本质上是两种职业,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从高校教师向科技期刊编辑转变的角度,试述高校教师如何立足原有的工作基础、加快学习和培养编辑基本技能,尽快顺利完成教师向编辑角色的转变,并增强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力争成长为“学者型编辑”。
高校教师;科技期刊编辑;医学期刊
高校教师和编辑是两种职业,无论是工作内容、工作对象,还是工作方式和工作目的,均有明显的差异。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研究生专业是基础医学的高校教师,本人一年多前有幸加入了《亚洲泌尿外科杂志(英文)》(,)的编辑团队,经历了从开始的不适应、不熟悉到逐步适应和熟悉的过程。如何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呢?下面作者根据自身学习和工作经历谈一些体会。
1 思想上意识到教师与编辑工作的差异并重视编辑工作
作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科研思维,也曾多次在多种医学期刊投稿并发表。但是对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性质、内容和作用,却是一知半解。真正入职编辑行业,才发现自己原来关于编辑的见解和认识非常狭隘和不足,期刊编辑工作内容不是简单地收稿、送审等程序化流程[1],逐步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全身心去学习和适应的新领域。
1.1 教师与编辑的工作职责不同
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把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被教育的对象,并在某一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把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应用到教学中或服务于社会大众。而科技期刊编辑则主要是对策划组稿、甄别稿件、编辑加工、发行和推广宣传等。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关注期刊所涉及领域的研究进展、热点,把握时机,策划选题,向相关专家约稿[1];利用专业知识初审来稿,将质量不高或存在学术不端的稿件及时退回,剔除差稿,留用好稿送同行评审等[2];对同行评审和主编终审后的稿件进行编辑加工,使其达到出版标准;与作者、读者及编委、业内专家等及时交流,了解专业领域所需,宣传期刊、推送文章,提升期刊业内影响力等。可以说,编辑的职责非常多而广,不仅仅是简单的稿件送审和编辑,而是在科技知识的储存和推广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教师与编辑的工作对象不同
王忠林认为,教学方面,高校教师一般是向学生传授某一专业知识;科研方面,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点确定研究方向,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撰写论文、培养研究生等。而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对象表面上是作者所投的稿件,实则是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借助于论文,同时为两者服务。即一方面帮助作者完善论文,通过杂志平台进行发布,使其科学研究或实践成果为更多的读者所知晓、学习;另一方面是面对读者,编辑要常交流、多倾听,了解其所关注点,刊发内容投其所需[3]。
1.3 教师与编辑的工作方式不同
高校教师一般采取面对面、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专业知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并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同时高校教师一般还兼有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任务,教师根据所承担的课题或研究方向,有计划地自己或带领团队探索某一科学问题、处理结果、撰写论文并投稿等,独立性较强。而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非个人独立所能完成,是多人参与、团队协作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编辑需要与作者、同行评审专家、其他编辑、印刷发行部门等多方交流,及时处理稿件编辑、发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3]。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不仅包括组织遴选和刊发高质量论文,还需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期刊宣传、推动期刊发展等。所以,编辑的工作方式不是个体化的,是团队式、协作式的,必须有机协调、相互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
1.4 教师与编辑的工作范围不同
高校教师的工作一般而言分工细、专业性强,范围相对小,授课内容多为某一门专业课程,科学研究也是聚焦某一领域某一研究方向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对其他专业领域常是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因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而进行的对外交流也多局限于本专业。而科技期刊编辑所处理的稿件可来自某一领域多个方向[3],如的稿件涵盖了泌尿外科领域各个研究方向,包括泌尿外科所有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如果是综合性期刊,则稿件可来自不同的专业,如我校的《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稿件内容可涉及基础医学、临床、药学的多个研究方向。所以,与高校教师相比,科技期刊编辑所面对的学科领域更为广泛,这就需要编辑对期刊涉及的所有专业领域都有所了解。对外交流方面,编辑不仅需要与编辑同行交流,还需时常与期刊所涉及专业领域的专家、读者和作者交流、联系。
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科技信息及时有效传播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讲,是高校教师科学研究活动的延续,是其科研成果顺利发表、受惠大众的保证。作为一名编辑,应熟知稿件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出版的具体流程和时间安排,这对于连续性定期出版的科技期刊的按时顺利发行是至关重要的[2]。从思想上意识到办刊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高校教师向编辑角色的转变和工作的适应。
2 高校教师转为科技期刊编辑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
高校教师一般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年的教学经历锻炼了高校教师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十分有利于编辑对外交流;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高校教师端正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专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比较敏感,并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撰稿经验,有助于选题的把握、稿件的处理、同行评审意见的梳理等;对本专业领域的专家比较熟悉,有利于组稿、约稿和选择审稿人。但高校教师对于编辑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对书稿文字规范化、体例的统一等不够关注。而且,如前所述,编辑的知识面需要更广、不局限于某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此外,高校教师与社会的接触面、社会活动能力等也需加强。
3 培养编辑技能完成高校教师向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变
包靖玲等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思想意识方面应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读者意识和法律意识;思想品德方面应具备高尚的编辑职业道德,熟知出版专业相关伦理规则;知识结构体系方面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全面的信息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1]。精湛的编辑出版业务知识——这是作为一名期刊编辑的最基本要求[1]。编辑工作所涉及的专业范围较广,仅就作者所在编辑部,虽然刊发稿件均为泌尿外科领域的实践或研究成果,但所囊括的研究方向依然繁多。且是一本“立足亚洲、面向国际”的英文科技期刊,除了以上所提及的职业素质,还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英文功底。
思想上的重视属于“镜中看花”,更需要落实到行动上,通过“快学、多干”尽快掌握和提高编辑工作所需技能,才能真正融入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
3.1 编辑知识的获取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熟知编辑理论和扎实的编辑技能,这也是高素质编辑人才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科技期刊质量主要取决于论文的学术质量和文字表达水平的高低[4]。无论是何种专业的期刊,其学术质量主要取决于作者的创新能力,而文字表达水平则是由作者的写作能力和编辑的文字功底共同决定[5]。
医学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一种,论文中常使用大量的医学名词术语和符号,大量使用陈述句、语言简明流畅、文章结构相对固定;很少使用形容词等修饰词,更强调结果或临床实践的真实、准确及客观地描述[6]。而培养编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能力是每一位编辑所必须重视的。中文编辑需要学习和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等,并在工作过程中经常翻阅字典、辞典等有关工具书,不断夯实自身文学基本功[2]。借助于《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出版专业基础》《出版专业实践》等,学习编辑业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之余,英文期刊编辑还需加强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学习。
作者所在编辑部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和业务学习,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编辑人员技能的提升和促进新人尽快进入编辑角色。如:①每周召开例会,组织编辑部人员进行工作汇报和业务学习,包括每周工作小结、下周工作计划,汇报学习心得或交流编辑经验,要求新入职编辑坚持每周汇报编辑业务学习情况;②推荐新入职编辑深入学习经典的编辑入门书籍,如《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等;③鼓励参加编辑培训班,学习编辑技能、了解期刊领域新技术或新平台等发展趋向,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④注重“传帮带”,推动编辑部业务技能的传承,从细节把控,确保杂志按时高质量的顺利出版,如由年资长的编辑指导如何进行稿件初审、选择审稿专家、退修、定稿及编辑加工、出版等,明确各个环节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注意事项等;⑤单位主管领导不定时与新入职编辑进行谈心,个性化指导如何提高编辑能力,强调“快学、多干、重积累”,建议多浏览各期刊协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及相关领域权威性杂志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成效;⑥鼓励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以考促学,准备考试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出版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经营管理等知识,达到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夯实编辑职业基石的目的;⑦鼓励编辑人员注意经验积累和交流,要求每人2年至少发表1篇编辑专业论文,并记入个人工作考核内容。
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作者曾经参加过图书的部分编写和科研论著的撰写、投稿、修稿等,关注点更多是在编写内容、研究方向的进展、稿件本身,而对于稿件是如何处理、发行等内容和过程一无所知。通过以上全面、细致兼具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作者逐步意识到编辑知识和技能在稿件处理、发行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根据期刊定位、稿件内容等对稿件的初审、同行评审专家的选择、评审意见的梳理、图表和各类符号规范化的处理,以及与同行评审专家、作者、出版公司的沟通等。以上过程中,每个环节还渗透着出版伦理方面的内容,需要编辑密切关注,避免稿件出现各种类型的学术不端。
3.2 期刊所涉及学科专业知识的获取
作者所在期刊所刊发论文多为临床研究、临床实践或个案报道,内容涉及泌尿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包括药物、术式或器械的选择、利弊、改进等。作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但是未真正涉足过临床实践,尤其是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平时处理稿件时,难免会碰到很多知识盲区。在单位领导安排下,作者所在编辑部人员均参加为期3个月的临床学习。通过病房、门诊、手术室、病例讨论会、科室业务学习、各类学术会议等全方位的实地学习,不仅提高编辑的医学知识水平,对于临床很多术语、器械使用、术式名称等有了直观认识,还有助于编辑更直接、更方便地获知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目前临床难题,及时了解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情况,有助于编辑日常工作的开展。如果科技期刊编辑不能及时全面了解期刊所涉及的学科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只是被动地接受稿件,就不能进行有创意的选题策划,无法胜任所担负的学术导向作用,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将难以提高[7]。所以,医学期刊编辑深入临床、科研第一线,了解学术动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临床医师的深入接触和良好沟通,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也能将稿件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某个新技术或新知识与之探讨,促进期刊编辑与期刊服务对象的良好互动,助力期刊的发展[2,8]。此外,多阅读所涉及学科的顶级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并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如微信)等平台进行学习[9],可增加和更新编辑的学科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要顺利完成高校教师向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变,思想上要重视编辑工作,行动上需掌握编辑业务和技能、熟知涉及学科的专业知识,夯实文字功底、加强与人沟通能力等,一步一个脚印,不浮夸、不懈怠;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途径不断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追踪前沿信息、学术动态及学术专家,逐步成长为“学者型编辑”[10],即具有一定学术造诣和系统专门学问的编辑,以较强的学术责任感、学术敏感性和学术鉴别力,更好地履行及时、准确、客观传播科技信息的职责。
[1] 包靖玲,李静.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期刊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67-169.
[2] 朱红梅,张大志,游苏宁,等.医学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编辑学报,2007,19(3):228-230.
[3] 王忠林.谈谈从教师到编辑的转变[J].出版科学,1995(3):16.
[4] 金伟.写作——青年科技编辑快速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J].编辑学报,2003,15(5):383-384.
[5] 宋晓华.编辑的功夫:精雕细磨[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7(4):61-64.
[6] 李凤琴.浅谈提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语文素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885-887.
[7] 林加西.科技期刊作者对编辑科研能力的调研与对策[J].东南传媒,2016(8):132.
[8] 王晴,汤亚玲.医学期刊编辑宜参加临床医疗实践[J].编辑学报,2009,21(3):263-264.
[9] 洪瑞.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培养[J].知与行,2015(4):132-135.
[10] 罗景,胡忠,赵漫红,等.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J].编辑学报,2008,20(4):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