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视角下提升投稿命中率的三个关键点

2018-02-21李艳妮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稿件投稿学术

李艳妮,杨 蕾



编辑视角下提升投稿命中率的三个关键点

李艳妮1,杨 蕾2

(1.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西安 710106;2.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西安 710068)

在科技论文的发表过程中,学术性、可读性和创新性固然重要,但写作和投稿策略同样不可忽略。结合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规律,从影响稿件录用的非质量因素进行切入,认为通过编辑初审、尊重返修意见以及与编辑沟通交流是提升投稿录用率的关键点,并以此展开探讨,以期对广大作者了解科技论文写作技巧、提升投稿命中率有所帮助。

科技论文写作;命中率;投稿策略

科技论文是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科学技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达方式。撰写科学有效、合乎规范的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管理工作者的一种基本技能。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不少作者对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尚未完全掌握,所投稿件因为一些非质量问题而影响了录用刊用。基于此,笔者结合编辑出版规律,以影响科技论文的非质量因素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以期对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有所帮助。

1 通过编辑初审

编辑初审“审什么”,其实就是“审模样”。符合目标刊物行文规范,基本要素齐全,图、表、公式精准,文献新而足的论文就是“好模样”。编辑每天面对大堆的稿件,通过对来稿的题名、摘要、引言、判断方法、图表和文献的初审,对论文取舍做出初步判断[1],对于“模样生僻”的稿件,匆忙之中很容易将其当成“劣质稿件”剔除。自论文映入编辑眼帘的那一刻起,作者与编辑就达成了第一照面,所以论文“模样”一定要让编辑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具体来讲,需要抓以下两个方面。

1.1 抓格式规范

在选定合适(学科专业、期刊定位、目标读者均符合)的期刊后,应遵照目标刊物的格式要求进行写作。规范表达包括基本要素齐全、图形和表格设计合理化以及名词术语、量和单位、公式表达规范化等。在格式规范下,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是重中之重,因为一篇稿件的处理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一部分的处理。编辑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在正文引文处没有标注,期刊缺少页码范围、书籍文献缺少出版社地址、网络文献责任者不明等。

《编辑学报》陈浩元主编仅2017年,在该刊连续两期(3~4期)刊文:“强烈呼吁作者:务必按本刊文章格式撰文”,一位资办刊人的苦心和用意不言而喻。笔者在编辑实践中感知,当一篇符合国家规范并吻合目标期刊模式的论文被放置于编辑面前时,编辑顿时会“爽心阅目”,产生阅读好感[2]。这并不是“以貌取人”,而是那些论文无形中传递着一个信息:作者是严谨、科学、认真的,所研究成果可信度高。如此,便有利于文稿通过编辑初审关,顺利进入专家复审关。

1.2 抓摘要前言

现实中,大部分的论文摘要都写成了简介或简评,而不是论文观点的浓缩,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或者是习惯与态度问题。简介或简评式摘要,实际上是“空摘要”,因为它只告诉读者准备就什么论述观点,而没有告诉读者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具体来讲,学术论文的摘要一定要包含四个要素:写作目的、运用方法、实验结果、所获结论。观点浓缩式摘要,直接说明论文观点是什么,若读者对该观点感兴趣,自然会进一步阅读全文。

前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用来交代研究背景、概述论述内容、表明写作目的。具体来讲,前言应包含的内容有:①对当前国内外及前人关于同类研究进行分类概括;②总结已有成果的利弊得失;③基于不足提出自己的写作设想、方法手段和预期结果[3]。在编辑初审阶段,一段有理论深度、立意高度的前言具有吸引注意力、激发好奇心的作用,能瞬间引发初审编辑的阅读兴趣,应作为论文的吸睛之笔慎重对待。

1.3 抓语言润色

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如果字词错写误用、语义艰涩晦深,很容易让编辑和专家排斥,因为审阅障碍产生懒惰情绪,不愿意花时间看下去。多年的编辑经验发现,在专业研究领域有建树的写作者,其行文如流水,读来一气呵成,写作功底确实令人赞叹。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反复的雕琢与思考、推敲与修改,才能成为一篇美文[4]。而很多年轻的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心气浮躁,论文刚刚完成便迫不及待地投出去,不肯花工夫再通读,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论文写作态度。事实上,学术写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精准恰当的词句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推敲思考中实现的,作者要认识到语言润色这一步骤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养成落笔后多通读几次的习惯,发现不足马上修改,直至文通字顺,这也是投稿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 尊重返修意见

作者最终收到的返修意见是期刊编辑部整合专家意见而来的。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在专家复审环节进行,由论文所属学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和权威研究的专家完成。编辑部一般指派两名专家对论文“双盲审”,专家会站在理论的制高点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若两份评价不统一,还会再三审、四审等,据此,编辑部根据写作规范并结合专家意见,综合而成返修意见反馈给作者。

一份返修意见,代表的是编辑严谨负责的态度和专家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办刊人和学科带头人辛劳与智慧的凝结。因此,作者在了解编辑规律的同时,要相信返修意见,心存敬畏、认真修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首先,面对返修意见,作者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而应该多换几个角度来审视,针对意见提出的背景和依据,顺着审稿人的思路回答问题[3]。在回复时最好附上修改说明,表示对编辑工作的认可和尊重;其次,作者如果对返修意见存有异议,应该在尊重编辑工作的前提下,通过摆事实、列依据、补充更多的论证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再次,在编辑多次要求返修的情况下,作者应抱着乐意、乐观的心态,克制抵触情绪,要相信编辑的出发点是好的。一篇记录个人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调职调级重要评价指标的论文,每次修改对个人学术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大有增益,多修改几次绝不为过。

3 注重沟通交流

这里说的与编辑的沟通交流有三层含义:一是投稿前的联系,与编辑探讨新近的研究课题、写作思路,询问期刊当前的关注方向和刊发热点,避免盲目投稿。二是关于已投稿件的沟通,主要就返修意见以及刊发日期进行联系,这个时候若有更改刊发时间等其他愿望,便可一并提出来,请编辑酌情安排。三是日常联系。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明确期刊出版周期的情况下,不要在集中编校出刊的那几周致电编辑部,本来只是普通的感情交流,却因此打扰编辑的忙碌工作,显得很不礼貌。自投稿至刊发,作者已大致了解了目标刊物的出版流程,可以结合流程的不同内容选准编辑的空闲时间,不失为加强交流、增进情谊的好机会。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稿件采编系统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在大多数编辑部已全面投入使用,系统留言、微信留言功能便捷实时,这也为作者与编辑的日常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总之,利用各种时机与编辑沟通联系,使编辑对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稿件的学术思想加深了解,无疑会增加作者在编辑心中的个人“感情分值”和“信任程度”,从而更易得到编辑的特殊指导和关爱。果能如此,则可使稿件赢得发表的先机;同时,为相互间长久的友谊搭建起桥梁,无形中会实现写作与投稿效益的最大化。

4 结束语

稿件录用的标准永远是学术第一、质量第一,论文的学术价值并不能一眼可见,但提升投稿命中率的非质量因素却把握在作者自己手里,而且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修改和完善的。文字创作是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坚持下去需要毅力,写作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事实上,期刊与稿件、编辑与作者是一种相互适应、相互融和的整合关系。编辑在审稿时会尽可能对作者的稿件认真负责;作者真正应下功夫的地方,不仅仅囿于投稿策略,更重要的是多参加科研实践、掌握素材、勤于笔耕,保证论文的学术价值。只有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投向期刊,才能真正赢得论文发表的先机。

[1] 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论学术期刊审稿环节的优化[J].编辑学报,2016,28(6):532-535.

[2] 吴晓红.从编辑视角分析影响稿件录用的非质量因素[M]//学报编辑论丛(2014).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65-68.

[3]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赵大良.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稿件投稿学术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欢迎投稿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