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创新性的表现形式

2018-02-21郑晓梅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学术期刊

郑晓梅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创新性的表现形式

郑晓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工程学报》编辑部,北京 100085)

为响应习近平同志关于“创新”的号召,进一步明确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的论断,阐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创新的表现形式。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近年来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创新之举。结果表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创新不仅包括编辑出版流程、从传统纸刊到与各种新媒体融合、新技术运用的创新,而且还包括科技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的创新。通过分析可知,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不仅可以创新,而且创新的空间还很大,科技期刊编辑从业人员须不断努力,大胆创新,进一步提高创新水平,以促进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与繁荣。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创新;表现形式

创新,释义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1],也释义为“创造新的” “革新”[2]。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2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4]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5]。各行各业都在创新,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创新性表现在哪里?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这一论断最先来自1983年6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6],它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诚然,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也是创造性劳动;可是,这一科学论断并不被社会各界所认同。事实上,我们过去的不少做法和表现,确实也难以让人承认编辑是在进行创造性劳动;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哪些属于创造性劳动或创新之举,阐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对于科技期刊界“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和实践经验,梳理总结出5个方面的“创新”表现,阐明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并强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技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发展。

1 编辑出版流程中的创新

流程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性的工作,它是指技术活动或生产活动中的操作程序、方式方法和规则体系的创新[7]。流程创新包括各种工作流程的创新,对于信息密集型产业来说,流程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因此流程创新非常重要。作为传播科学思想和科研成果的科技期刊,是推广科研成果、探讨学术问题、促进学术繁荣、普及和提高科技知识、培养科研人员的有力工具,具有存史、交流、桥梁、教化等功能,针对科技期刊的这些特点,笔者将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创新分为2个方面:编辑出版流程各环节的创新和稿件编辑加工工作的创新。

1.1 编辑出版流程各环节的创新

科技期刊出版流程的创新是科技期刊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核心内容。在编辑实践中,为全面提高期刊质量,办精品期刊,许多编辑部结合本行业及期刊特色,在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创新表现,下面以近年来各编辑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和思路为例,梳理总结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内容,与编辑同人共享。

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包括:设计与计划(策划)、选题与组稿、审稿与加工、发排与校对、印制与发行、总结与反馈等6个环节[8]。

在策划方面,有专题策划[9-10]、重点号组织[11]以及专栏策划与设置[12-13]等的创新。

在扩大稿源、组(约)稿方面,有开拓优质稿源的途径[14]、稿源经营策略[15]、组稿模式[16]、组稿方法[17],以及群体约稿模式[18]、新媒体约稿方式[19]、提高约稿质量和成功率的途径与方法[20]等的创新。

在审稿方面,有审稿机制研究[21-22],审稿专家的遴选、合理利用与作用发挥[23-25],如何做好编辑初审工作[26]等的创新。

在退修与退稿方面,文献[27-29]中都有不少创新点。

在编校方面,有编校排版流程优化[30]、编校合一[31]以及应重视作者参加校对[32]的研究,各自都有创新之处。

在排版、印制、发行以及总结与反馈方面,文献[33]提出应尽快实现基于结构化排版的生产流程再造,文献[34]介绍了“统一印制管理:提高集群化期刊的印制质量”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效果,文献[35]指出了科技期刊发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文献[36]阐明了利用快递平台做好期刊发行工作的经验,文献[37]介绍了科技期刊出版后刊社审读的作用、意义和组织实施的做法与经验,均具有创新意义。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各环节的创新思路和做法,不仅提高了科技期刊的质量,也为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1.2 稿件编辑加工工作的创新

稿件的编辑加工是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在同行专家审稿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审稿工作的继续和深入。稿件的编辑加工是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使稿件在内容上能更准确报道科研成果和传播科技信息,在表达上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在发排方面达到“齐、清、定”要求不可缺少的工作。编辑人员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把一篇篇体例格式不统一、文字表达不完美的稿件,加工整理成一件件艺术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成一期高水平、高质量的刊物,奉献给广大读者,实现科技期刊促进科技信息交流、支撑科学研究、引领科学前沿、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

对于科技学术期刊稿件的编辑加工,传统的做法是根据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和主编或编委会决审的意见,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待作者修改后,责任编辑对作者的修改稿做全面修改、整理和润色,使文稿达到发表要求。

这一过程中有2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以“文责自负”为托词对文稿不做认真修改,失去了“编辑把关”的作用,致使论文刊出后错误较多;另一种是按照编辑加工的原则和要求,对文稿做全面加工,把一篇篇比较粗糙的文稿,加工整理成达到发表要求的文稿,其中凝结着编辑的心血,体现出编辑创造性的劳动。

文献[38]提出:经过编辑加工的文稿应尽可能达到如下要求——题文相符,论点鲜明、正确,论据确凿、充分,论证严密、符合逻辑,结论明确、恰当,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简洁,科学概念准确、清晰,量和单位使用无误,图表设计科学、规范,参考文献著正确,等等;经过语言文字加工的文稿应力求达到如下要求——题文相符,结构严谨,用词准确,语言通顺,文字简洁,符合逻辑,无错别字,标点正确。这些要求的提出,对科技期刊编辑,特别是入职不久的编辑有着引导和启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些年来,不少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如陈溥远[39]等,为了方便作者撰写论文,减小编辑加工工作量和提高编辑加工效率,推出了论文写作模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从传统纸刊到与各种新媒体融合方面的创新

期刊从问世之日起,就是以纸刊的形式出版,期刊编辑出版的整个流程和运作经营,虽然也在不断改进,但仍然延续100多年来的做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情况有了变化,因特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各种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科技学术期刊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学术期刊与国际上的期刊一样,经历了纸质期刊—电子期刊—网络期刊—数字化期刊,进而实现期刊的网络化这一过程,如今又发展到科技期刊与各种新媒体融合的阶段[4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微型电子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为载体的新兴数字媒体在一定范围内已逐渐替代传统书报刊纸质媒体,或作为它们的补充,成为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信息传播手段。微博、微信、微视频、APP等新媒体形式的传播方式逐步成为公众的获取信息的新渠道。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科技学术期刊中不断出现许多走在前面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事例,也出现了多种新的思路和建议。比如:提供光盘增值服务的做法[41];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媒体融合的初步实践——改进生产流程,促进资源共享;建立视频直播间,开辟互动新平台;传统媒体试水新的展现形式;开展结构化排版,提升产品竞争力[42];《航空学报》编辑部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推送专业化、个性化的内容,重视微信编发技巧,力求让枯燥的学术期刊生动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微信公众号风格,在新媒体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43];有学者提出科技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路径——从更新思维理念、做好层次定位、优化分工协作机制和构建平台型媒体等几方面进行融合[44];有学者提出学术期刊与学术期刊的横向融合、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纵向融合的构想[45];等等。其中多有观念上和操作上的不同程度的创新,可以肯定,这些方面的创新还在继续,还将有更多的成果涌现。

3 新技术运用中的创新

从某一角度说,“剪刀加糨糊”是对传统的编辑工作的生动写照。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的条件和可能。科技学术期刊编辑队伍中的先知先觉者,率先学习并引入了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各种新技术,包括投稿、审稿等一系列稿件处理(管理)系统,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计算机排版系统,插图制作与加工系统,智能校对系统,等等。这一举动本身就是创新——革除或改进旧的,引入新的。此外,在新技术引入和使用中,不少还加以改进,以更加适合本单位、本刊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其中也不乏有多种创新。

4 编辑工作者科技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中的创新

笔者在百度百科上粗略搜索了一下,近30年来我国出版的科技编辑学、科技期刊学、科技论文写作与编辑方面的专著有二三十部之多,其中我们比较熟知的有(以出版年份为序):《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钱文霖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王立名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年第1版,2007年第2版),《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李兴昌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2016年第2版),《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陈浩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任胜利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梁福军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这些专著除了解读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特别是许多“建议”,更体现出其创新之处,因而具有学术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在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对于此,我记忆比较深的是关于数字“一”(或“1”)的用法,文献[46]提出:“行文中的汉字数字‘一’能否用阿拉伯数字‘1’表示,可以这样判定:若换用‘一’以外的任何一个一位数字也合情理,则可用阿拉数字‘1’,否则仍用汉字数字‘一’。” 它举例说,“分成3人一组”里的“一”能否改换为“1”,拿不准时,就用“一”以外的任何一个数比如“五”去替换,如说成“分成3人五组”,显然不合情理,因此只能写为“分成3人一组”。这就帮助我们很容易地掌握了当用“一”还是当用“1”的方法。类似于这一判别方法的上述专著中众多的研究成果,显然属于创新之列。

5 结束语

以上总结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创新的一些事例,肯定不全面,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只是想说明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不仅需要创新,而且能够创新。当然,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创新,还有许多不足,创新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有创新之处,也看清自己的工作还有不符合创新要求的地方,才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而是以创新为主线,把创新精神贯彻到编辑工作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始终,从而取得更多、更大的创新性成果,更进一步办好期刊,促进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与繁荣。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05.

[2]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缩印本[M].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208.

[3]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7-04-15].http:TherequestedURL/rmrb/ html/2013-10/22/nw.D110000renmrb_20131022_1-02.htmwasnotfoundonthisserver.

[4]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2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7-04-15].http:cpc.people. com.cn/xuexi/n/2015/1110/c385474-27798107.html.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发[1983]24号[R].1983.

[7] 流程创新[EB/OL].[2018-06-22].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81%E7%A8%8B%E5%88%9B% E6%96%B0/12748373?fr=Aladdin.

[8]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3.

[9] 颜廷梅,任延刚.网络大数据在优化科技期刊选题策划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 27(12):1259-1262.

[10] 代艳玲,朱拴成.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方法与途径:选题策划与组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 27(2):157-161.

[11] 黄丽媛,李国玲,于文霞.学术期刊重点号的组织实施[J].编辑学报,2010,22(4):364-366.

[12] 方玉桂.着眼学术导向性不断进行栏目创新:以《护理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1):66-67.

[13] 李广宇,张宁.医学类期刊设置导读栏目的意义探析[J].编辑学报,2014,26(2):171-172.

[14] 刘玉姝,何亚楣,李国强,等.开拓学术期刊优质稿源的途径[J].编辑学报,2010,22(4):362-363.

[15] 于荣利,陈国荣.专业学术期刊稿源经营策略: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J].编辑学报,2014,26(5):476-478.

[16] 李兆林.《科学通报》动态类稿件组稿经验浅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042-1045.

[17] 张凤丽.跟踪学科前沿,组织优秀稿件:《应用生态学报》组稿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743-745.

[18] 王晓珍.科技期刊群体约稿的选题特点及约稿模式探讨[J].编辑学报,2016,26(2):169-171.

[19] 盛杰,罗晓庆,赵鸥,等.新媒体约稿方式的价值探讨[J].编辑学报,2012,24(6):580-582.

[20] 王静,冯学赞,马宝珍.提高科技期刊约稿质量和成功率的途径与方法[J].编辑学报,2013,25(6):553-555.

[21] 盛杰,崔金贵,徐红星,等.网络采编环境中新型审稿机制探讨: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 2013,25(4):378-380.

[22] 鲁亚琳,史妍.科技学术期刊标准化审稿的层次与要素分析[J].编辑学报,2013,25(5):419-421.

[23] 孙丽莉,刘祥娥.高校学报“小同行”审稿专家的遴选[J].编辑学报,2011,23(2):139-140.

[24] 郭飞,胡志平,薛婧媛,等.英文学术期刊快速有效锁定国内目标审稿专家分析[J].编辑学报,2016,28(4):366- 367

[25] 廖文婷,张普.论提高学术期刊专家审稿质量的途径[J].编辑学报,2014,26(6):574-575.

[26] 张淑敏,辛明红,段为杰,等.如何提高稿件初审环节的工作质量与效率[J].编辑学报,2014,26(4):354-356.

[27] 黄雅意,黄锋.审稿专家再次审核“修后发表”修改稿的必要性[J].编辑学报,2016,28(1):53-54

[28] 叶红波.带有编辑标记的完整退修稿对期刊工作的促进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08-210.

[29] 吕欢欢,崔护社,杨滨.做好科技期刊稿件退修工作的有效策略[J].编辑学报,2016,28(1):67-68.

[30] 徐清华,赵惠祥,曲俊延.科技学术期刊编校排版流程优化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5): 463-469.

[31] 刘浩芳,杨锐,韩蕾,等.科技学术期刊的编校合一及其办公少纸化: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2):160-162.

[32] 魏艳君,彭熙.学术期刊应重视作者校对[J].编辑学报,2015,27(4):371-373.

[33] 刘冰,游苏宁.我国科技期刊应尽快实现基于结构化排版的生产流程再造[J].编辑学报,2010,22(3):262-266.

[34] 金东,蔡红叶,游苏宁.统一印制管理:提高集群化期刊的印制质量[J].编辑学报,2011,23(1):56-58.

[35] 胡家胜,张带荣.科技期刊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3,25(5):455-457.

[36] 方玉桂,吴艳妮.利用快递平台多快好省地做好期刊发行:以《护理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2,24(2): 156-157.

[37] 童华峰.科技期刊出版后刊社审读:作用·意义·组织实施[J].编辑学报,2012,24(4):384-386.

[38] 李兴昌.科技论文编排与科技文稿编辑加工: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讲稿[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11.

[39] 陈溥远.实现水科学论文章节要素规范写作的有效途径:照模板写论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 21(2):232-237.

[40] 李兴昌.随想:内容为王·质量第一·期刊永存·编辑万岁[J].编辑学报,2016,28(2):103-105.

[41] 李静,魏均民,何膺远,等.传统期刊提供光盘版增值服务的实践[J].编辑学报,2010,22(2):149-150.

[42] 李静,游苏宁.媒体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5,27(4):313-315.

[43] 张广萌,李世秋,葛建平.微信推广:让“枯燥”的学术期刊生动起来:以《航空学报》微信公众号为例[J].编辑学报,2016,28(5):482-484.

[44] 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等.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路径[J].编辑学报,2016,28(1):11-14.

[45] 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等.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研究[J].编辑学报,2015,27(1):75-77.

[46] 李兴昌.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89.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