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建设初探

2018-02-21鲁翠涛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话语权科技期刊学术

鲁翠涛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建设初探

鲁翠涛

(温州医科大学期刊社,浙江 温州 325035)

我国科技期刊经历了百年的发展,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还未体现出来。从加强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建设出发,阐述当前我国科技期刊争取国际话语权已具备的良好基础,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总结加强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建设的各项策略以及思路。

中国科技期刊;话语权;体系建设

话语权是指某个人、单位或国家在公众场合所说话语的地位分量和作用,即所说话语的权威性、引导舆论的掌控力;而发言权是指具有发言的权利。话语权在主体资格、本质内涵、说话分量等方面,比发言权更加重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该领域的引导力、领导力和向心力[1]。

科技期刊是一种与特定学科有关的定期出版的刊物,是学术交流的媒介和载体。作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产物,我国现代科技期刊是晚清“西学东渐”催生的产物。新中国建立后,科技期刊在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后,逐渐繁荣壮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简称《蓝皮书》)显示[2],目前我国在数量上可称为科技期刊大国,与10年前相比,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6年底,在办的科技期刊数量合计为5 020种,其中大部分是中文期刊,英文有302种,覆盖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等各个领域,作为科技发展链条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国际影响来看,2016年SCI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我国大陆期刊179种,EI数据库(工程索引)收录我国大陆期刊214种,Medline(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收录我国大陆期刊195种,Scopus数据库收录我国大陆期刊655种。尽管有一部分优秀科技期刊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还未显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加强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扶持面向国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教授也指出:“中国要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发展模式的大国、强国,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有一批引领科技前沿发展和战略方向的国际顶尖、影响深远的学术期刊。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正面临着从“争取发言权”到“争取话语权”的转折期,如何从“科技期刊大国”迈向“科技期刊强国”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艰巨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

1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蓝皮书》指出,尽管我国科技期刊在数量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进入世界科技期刊大国行列,但整体质量和影响力与美、英、德、荷等科技期刊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期刊的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滞后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在信息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数字出版、传播能力等诸方面受到国际同行更加激烈的挑战,发展形势更加严峻。我国迈向科技期刊强国任重道远。

1.1 国内外关注度低,国际学术影响力不足

总被引频次和年平均影响因子反映了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影响力。2011—2016年,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和年平均影响因子均呈稳定增长态势,反映出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总体地位处于明显上升的状态。但相比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期刊上的表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严重滞后,其受关注程度明显处于劣势。据统计,2007年1—10月,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国际论文205.82万篇,发文总量和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根据2017年度中国学术文献大数据研究统计,我国已经是学术文献产出大国、文献出版大国和文献使用大国,我国期刊数量仅次于美国,但总体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强国仍有很大的差距[3]。我国科技期刊的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我国的学术创新水平,并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生存和我国学术文化话语权构成严峻的挑战。

1.2 稿件质量不高,原创性不足

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的SCI论文增长超过300%,绝大部分是在海外SCI期刊发表,在上万篇高影响力论文(被引用位列各学科的前1%)中,仅有1%的论文是在我国大陆科技期刊上发表。与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无论从稿源数量、稿件质量还是内容原创性方面都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科研成果的科学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各级机构的政策导向存在一些偏颇,导致我国科技工作者对SCI收录期刊过于推崇[4]。有研究表明,即使科技水平较高的日本和瑞典,其高质量论文或国际合作研究论文也趋向于发表在影响因子高的国际性期刊而不是本国期刊。如何转变我国科技工作者观念、扩大国际作者群和争取优质稿源等,是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1.3 英文摘要写作不规范,出版发行平台单一

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精华,而英文摘要是作者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必要桥梁。在当今的科技领域,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优秀的英文摘要能够帮助国际上的学者同行快速浏览到论文主旨,这是提高期刊论文国际影响力的第一步。因此,规范的英文摘要是提高论文国际可见度、推广论文新成果、扩大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英文摘要的规范性写作仍然是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短板,大部分英文摘要的语法和学术用语不严谨,结果呈现不充分,没有突出论文的创新点,影响了国外科技工作者阅读的兴趣[5]。另外,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平台整体比较单一,没有有效地结合新兴媒体技术,受众面小,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1.4 缺乏期刊特色,栏目亮点不足

期刊特色即期刊自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内容特点、学科优势、编辑技巧、版式设计等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外在形象特色和内在性质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就没有吸引读者的魅力。科技期刊的共性是探索科技理论、传播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交流学术经验,此外,科技期刊还要善于发掘自身独特的风格,塑造自身的个性和优势。

栏目是期刊的骨架,是读者认识期刊的“窗口”,体现了期刊的办刊宗旨、办刊方向、编辑思想和编辑水平,栏目的设计是突出期刊特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科技期刊的栏目设定要符合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体现办刊思路[6]。因此,找准定位、打造特色和精心设计栏目,是提升我国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遵循“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的思路,才能有效地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1.5 其他问题

此外,我国一些科技期刊存在办刊经费不足、人员编制有限、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和争取国际话语权的瓶颈。

2 加强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建设的策略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期刊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新时代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追求。

2.1 内容信息本土化,语言形式国际化

英语作为科学传播、交流与合作的世界性语言,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荷兰科技期刊出版界顺应了世界科学发展的英语化潮流,在全球科技期刊领域占据突出地位,2000年被SCI收录的荷兰科技期刊数量已超过了德、日,紧随美、英,位居世界第三。从近2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非英语国家的英语论文比重普遍增长。例如,日本一直重视用英语撰写论文,瑞士、瑞典、芬兰等小语种国家,英文论文比重很高,德国、法国等科学强国,英文论文比重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相比而言,我国和俄罗斯的英语论文比重较低。

我国发展英文科技期刊,可以增加海外受众人数,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尽管从作者、读者的角度来说,我国发展英文版科技期刊是可行且必要的,但作为非英语国家,全英文论文的撰写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障碍。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普遍采用中英文摘要并列的呈现形式,但英文摘要在语言风格、语法用词等方面与芬兰、日本等非印欧语系的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此外,摘要中关于研究结果的表述不正确、创新点总结不到位等问题,也影响了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宜紧紧抓住英文摘要这一薄弱环节,通过规范的审校,逐字逐句完善,一点一滴地提升英文摘要质量。只有分阶段的实行“内容信息本土化,语言形式国际化”,才能逐渐实现“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宏伟目标。

2.2 保持特色,构建新时代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

特色是期刊在长期办刊过程中形成的风格和个性,它具有与同类期刊相区别的、不可重复的、独特的、鲜明的个性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期刊中关注度高的论文,往往是通俗的问题,而不是复杂的问题,同时可读性强且内容是创新的。因此,打造我国有特色的科技期刊,在不影响论文学术性的前提下,内容应当尽量简洁,做到通俗表达和深度学术性的结合,同时注重前沿性和系统性。

构建新时代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栏目设置应“内、外”结合,兼顾“国内读者”和“国外读者”需求。编辑出版应注重论文的“时效性”和“延续性”。内容选择应“深浅结合”,兼顾“通俗性”和“学术性”。写作风格一定要规范清新,兼顾“简约型”和“科学性”。此外,我国科技期刊应立足于我国的科技成果,才有利于形成原创性理论、原创性科学术语和原创性研究方法,建立受人关注的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

2.3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保障与支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进入新时代,我们有能力和有信心解决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以国家自信贡献中国方案。

2006年至今,中国科协先后实施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等重大支持项目,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2013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英文科技期刊资助力度大、目标国际化程度高、影响力深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15年以来,从国家部委到科研院所,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国家财政对期刊的投入力度也大幅增加。2015年11月,《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要求“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便于国内学术界第一时间获取和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水平、创新性和社会价值,推动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期刊上发表,推进已发表科研成果在一定期限内存储到开放的公共知识库,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相信随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我国科技期刊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2.4 社会评价体系改革

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科研评价体系息息相关,提升我国科技期刊话语权要从源头入手,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科研评价体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郑永飞认为:“科学研究的价值在哪里,不能只看论文,而是要将评价体系回归到成果的内涵和实质上来,要对科研成果本身多讨论,将其价值和优点都分析到位,才能切实改变评价体系的指挥棒。”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升华也认为,不能以文献计量代替整个科研评价,科研评价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学术贡献指标(即科研成果和价值)、专业能力指标和社会影响指标3个方面的内容[7]。

最近,有关部委和部分科研机构开始采取新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2016年,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由原来的“限填20篇,其中国内期刊论文不少于5篇”改为“限填30篇,其中国内论文不少于10篇”。国内期刊论文数量要求提高,比例由1/4增至1/3。第七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二十次会议决定,从2019年起,要求院士候选人10篇代表性著作中,至少应有一篇在我国优秀期刊上发表。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各部门的倡导和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一定会实现良性发展。

2.5 多管齐下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科技期刊

学术共同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市场运行机制不顺畅、缺乏国际学术评委、国际化稿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国内学者为此举行多次专题研讨会,胡升华[7]指出,“从期刊发展本身来看,我国科技期刊存在急需赶超的地方,这当中既涉及历史的积累不足,也涉及系统工程不完善,从平台建设、工具开发、评价体系乃至运营、专家队伍建设等,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加快科研体制和机制改革,激发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活力,吸纳海外评审专家和读者,从集群化规模化运作着手,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话语权。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院士[8]指出,我国科技期刊现行的出版经营模式与我国学者论文发表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矛盾。我们要以崭新视野,拓展国内外市场。例如,可以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框架下,增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拓展发展的外向空间,提升文化软实力。

总之,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许多方面下功夫。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科技期刊。

3 我国科技期刊争取国际话语权已具备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而经历百年沧桑不断发展壮大的科技期刊是体现新时代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软实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已经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几方面具备了良好基础。

3.1 我国科技工作者成果显著,国际学术影响力大

我国科技工作者经历了“走出去—发出声—争夺话语权”这样的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发文量低、被引用少,到逐步增加发文量、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再到发文量和被引总量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摆脱了早期的不利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话语权。

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科技工作者,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数据显示,我国在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例如化学、物理领域排名世界第二,环保领域排名第三。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学领域世界五大领先国家(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日本)。我国的国际论文正处在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型,科技工作者整体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3.2 我国国际化人才储备潜力大

近年随着国家吸引人才战略及其配套资金的支撑,我国吹响“海外优秀人才”的集结号,形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其中仅2016年就有43.25万名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加15.96万人,增幅达58.48%。这些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汇集和储备,为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国门、争取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雄厚的人才保障。

3.3 国家战略支持和相关部门的政策鼓励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和鼓励政策,加速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话语权,如中国科协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等。2015年以来,从国家部委到科研院所,一系列支持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推动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我国科研评价体系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对我国科技期刊论文成果的肯定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性。这些国家级战略的调整和实施对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也为今后我国科技期刊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3.4 雄厚的国家经济基础

1978年,我国开始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经过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已从一个低收入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乃至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从改革开放初期较低的经济总量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基于名义汇率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相当于美国的70%;而根据世界银行基于购买力评价的计算,我国在2016年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雄厚的国家经济基础为我国科技期刊新时代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9]。

4 结束语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在一些领域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是,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应该进一步看清问题、制定规划,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把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建设推向前进。新时代,加强我国科技期刊话语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以国家自信贡献国家方案。充分利用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平台更多地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我国科技期刊话语权的“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1] 构建有中国底蕴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专家座谈会综述[N].光明日报,2018-05- 16.

[2]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 董策,陈辉,俞良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之路[J].编辑学报,2017,29(1):76-79.

[4]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稿源外流严重,路在何方?[N].光明日报,2010-08-30.

[5] 鲁翠涛,赵应征,吴健敏.从一则实例看医学期刊中英文摘要不对应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 185-187.

[6] 鲁翠涛,赵应征.国际期刊文献综述的风格特点——以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785-787.

[7] 叶晓楠.优化评价势在必行: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自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5-09.

[8] 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N].人民日报,2017-12-25.

[9] 蒋颖,魏众.中国问题研究国际化的新态势[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4-10]. http://www.cssn.cn/bk/bkpd_qkyw/bkpd_bjtj/201804/t20180411_3984799.shtml.

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8wsk260);温州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S20170018);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7年专项基金课题(CUJS2017-018)

猜你喜欢

话语权科技期刊学术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