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学视角下纪录片《寻找手艺》的人文关怀

2018-02-21张云艳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4期
关键词:手艺纪录片细节

张云艳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纪录片《寻找手艺》被认为是2017年最有“温度”的纪录片之一。为寻找拍摄内容,摄制组跑遍了中国23个省,记录下144项传统手艺。2017年4月,《寻找手艺》投放到“哔哩哔哩弹幕网”上,截至2017年12月30日播放量达到94.9万,收藏数达10.8万之多,成为《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最受观众欢迎的纪录片。

1 “故事化”的叙事体现人文关怀

“故事化”叙事是纪录片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摆脱了自然主义的消极刻板纪录,通过发挥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段的优势,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和传播效果。”本文试用“故事化”叙事的理论解读纪录片《寻找手艺》在叙事中如何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

1.1 “有故事”的选题和主题

创作一部纪录片首先要确定选题,有了一个好的选题才能确定主题思想﹑拍摄素材﹑叙事手法等内容。纪录片的题材广泛﹑种类繁多,但如何甄选出生动鲜活的素材是巨大考验。《寻找手艺》以生活在偏远农村的手艺人为叙述主体,记录下传统手艺的制作过程。地处偏僻﹑时代变迁﹑寻找原料困难﹑销路不好﹑择业观念变化等原因令大部分传统手艺保留在老年人手中,复杂的社会背景使传统手艺这一主题极具话题性和故事性。如旅游抬高了陶器的价格,但手艺人吐尔逊江·祖农认为这反而让自己做的陶器减少了;吉伍五各十分喜欢做漆器,也很有天分,却选择了教师职业;现代化造纸被认为是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但小岭村村民造纸排出来的水对环境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其环境依旧是绿水青山。镜头和解说平平淡淡叙述一个个矛盾,没有过多渲染,却让观众的情绪有所波动,大脑有所反思。镜头不仅记录中国的传统手艺,也对准了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从而深化了选题内容。

人物矛盾﹑社会矛盾﹑心里矛盾等要素是纪录片“故事化”强弱的关键,但“体验”才是让观众感受深刻的内容。

这部行走式的纪录片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以“我”的体验带领观众感受每个叙述主体的故事,同时与观众在体验中总结出纪录片的主题思想——“工匠精神”。

1.2 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

真实的人物形象是提升纪录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元素,它影响着观众的情感变化。“悉德·菲尔德把人物定义为观点﹑态度﹑个性和行为,这是让人物变得立体化并充满血肉之感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物内在的观点﹑态度和个性是形成其外部行为的依据。内在和外在的相互交织得以使一个人物形象树立起来。”所以,刻画成功的人物形象不仅需要考虑外在行为,还要考虑人物深层次的性格特征。纪录片《寻找手艺》在刻画白兴村张蜡四老大姐的形象时,既展现了其外在形象也展现了其性格特征,与镜头前主人公的笑与怒﹑喜与悲,共同衬托了人物形象,显得真实﹑立体﹑饱满。

1.3 人文关怀的理念

“人文关怀是对一个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崇敬和尊重,它涉及人的整体发展﹑生存状态和命运,与人的幸福相关联。这也应该是纪录片创作秉承的重要原则。”人文关怀是这部纪录片的“温度”,它不仅关注叙述主体的传统手艺,也关注叙述主体的生存环境﹑生存现状﹑人物命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拍摄牧羊人胡大拜尔演奏巴拉曼一段时,镜头将他生存的环境也记录下来:居住的房屋破败简陋,在屋子外面简单地堆起火堆就可以烧水做饭。他的牧场建在一个戈壁绿洲上,虽然有一条小河,但牧场并不湿润。胡大拜尔地与家人早早起床,在看起来与沙漠没有区别的沙地里撒下一粒粒玉米种子,20岁的儿子跟在后面,用双脚推着沙土将种子埋起来。他一生都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放羊﹑种地,儿子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将种子埋起来,画面暗示了儿子将延续父亲的命运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活。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画面更显得真实﹑震撼,也更有社会意义。

2 丰富的影像技巧凝聚“温度”

影像技巧是有逻辑地组合素材的重要艺术手法,通过运用合适的影视技巧,突出纪录片主题,丰富纪录片细节,传递纪录片的情感。

2.1 画面语言

“纪录片的画面语言是指电视画面的叙事方式和表意系统。它既包括画面的构图﹑光效﹑色彩﹑影调﹑运动﹑节奏等,又包括画面与画面之间的主题架构,具有信息传递﹑故事叙述﹑感情流露﹑思想阐述等功能。”画面语言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叙述性画面语言﹑描述性画面语言和表现性画面语言。其中,叙述性画面语言展开叙述主线,搭建内容架构;描述性画面语言围绕叙述主体展开,展现与主体相关的细节;表现性画面语言主要起表情达意﹑强化主题的作用。纪录片《寻找手艺》叙述麦麦提克日木制作英吉沙小刀时,采用了叙述性画面语言和描述性画面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扩展了叙述主体和叙述空间,达到了渲染氛围的作用。首先,画面从已经完成的精美的英吉沙小刀开始叙述,然后逐渐引回到制作小刀的作坊内,并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叙述如何打磨刀身和制作刀柄,叙述主线清晰。

表现性画面语言通常使用“定格”和“慢动”的手法,用以突出纪录片的主题,营造细腻的情感。土旦和工匠们代表着整个藏族区域锻铜﹑制作佛像的最高水平,从商业角度讲,他们应该很有钱了。但他们把通过手艺赚来的钱,又通过手艺捐赠给了寺庙,在讲述完他的故事后,画面“定格”在一尊巨型的佛像。镜头下佛像的每个细节,都表现出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传递了工匠们认真工作﹑不以利益至上的“匠人精神”,表达了对匠人的敬佩之情。

2.2 人物述说

除了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讲述故事外,通过采访让相关人物亲自讲述故事也是纪录片经常运用的讲故事手段。“电视纪录片中的人物述说,是指用电视纪实拍摄手段,将被采访者的采访视频情形和声音记录下来,后期编辑到纪录片制作中,在纪录片的表达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人物述说主要分为三类,主人公自述﹑见证人述说﹑旁观人述说。纪录片《寻找手艺》主要采用主人公自述和旁观人述说的方式,增添画面的真实感和客观性。第二集,纪录片讲述德格印经院工人的手艺。在德格印经院中,经版经过上百年印刷出现了严重的磨损,需要重新雕刻,江庸次仁是雕刻经版的工人之一。以下是对他的采访记录。

摄制组:你刻了多少年了?

江庸次仁:我啊?

摄制组:恩。

江庸次仁:我现在21岁,刻的时候,13岁刻的,现在21岁。

摄制组:刻的经版越多,赚钱越多,是吗?

江庸次仁:不是不是,这个是刻的时候好好刻,不好好刻的话,我们马上就刻完了。慢慢刻的话对这个板子好一点嘛。这个不好好刻的话,我们死了的时候,因为这个,害怕的很。

其他人:没刻好的话,死了害怕,良心过意不去。

主人公急切的解释说明,展示出手艺人对利益的淡泊﹑对艺术的尊重﹑对信仰的虔诚。其他人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主人公的话进一步解释,起到点缀的作用,增加了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纪录片《寻找手艺》还选取大量旁观者的独立述说,通过对被采访人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肢体动作﹑穿着打扮,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镜头一边展示女主人艾提碧比如何绣花毡﹑搓羊毛线,一边展示魏正芳绘声绘色的叙述画面,十分生动有趣。

2.3 捕捉细节

“在一个纪录片中,细节描写最到位的部分往往就是故事性最强的部分。细节在纪录片中承担着叙事的任务,每个细节其实都是放大之后的小故事,但一部纪录片播完以后,能够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也通常是那些经典的细节。”细节是一部纪录片的闪光点,也是点睛之笔。微观细节,能够更清晰﹑深入地了解叙述主体的情绪变化﹑人物性格等内容,从而引起观众注意,带动观众情绪,引发情感共鸣。纪录片《寻找手艺》最精彩的细节是拍摄坎温老人做伞,老人做伞需要经过锯伞头﹑给骨架打孔﹑穿线﹑做伞把等几十道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寻找手艺》几乎每个镜头都是特写。但印象最深的是固定伞的骨架,老人在这个环节连续失败七次,表情变化十分微妙。

画面语言丰富了画面的叙述视角﹑传达了纪录片的情感;人物述说的运用增强了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细节拍摄展现了手艺人的精神,调动着观众的情绪,是引起共鸣的关键。这三个影视技巧的运用,将纪录片的素材完美结合起来,精彩地叙述了每位手艺人的生活状态﹑生存环境和人物的命运。

3 结语

现代工业发展,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保留在发展缓慢﹑偏僻的村落。这些手艺承载了中国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的命运变化,是许多人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寻找手艺》以人为本,用简单的影视技巧记录下每个手艺人和手艺制作的故事,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绝妙的悬念,只安安静静讲述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凝聚了中国温度,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手艺纪录片细节
老手艺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最贵的不是手艺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