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电视剧中的山西形象构建初探
2018-02-21吴亚倩
何 流 吴亚倩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导演系)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大省,山西其实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因如此,主政者很早就认识到山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2015年,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提出:“必须从煤堆里跳出来发展非煤产业。在七大非煤产业中,第一位就是文化旅游业,山西厚重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我看比拥有的煤炭资源更丰富,更有特色。”从现状来看,山西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体分为这样一些板块:宗教古建旅游板块,晋商文化旅游板块,寻根觅祖旅游板块,黄河文明旅游板块,红色经典旅游板块。而在国内外提到山西,人们往往想到的都是那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景点,如平遥古城、五台山、乔家大院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解州关帝庙、洪洞大槐树等知名景区。应该说,这些典型性的山西元素,都在各种类型的影视剧文本中参与了山西形象的构建。然而,作为在山西工作生活的外省人,笔者认为,山西形象的传播与经济一样,亟待转型升级。这样一来,山西元素在国产电视剧中的运用,其实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客观来说,文化旅游产业对山西本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人们了解山西与山西人提供了一种相对便捷的方式。但是,要想为山西形象的构建注入新鲜血液,为山西形象的构建提供新的抓手,必须与时俱进。同时,作为当下影响力极大的媒介艺术形式,电视剧则是一种重要的、即时性的手段,能够帮助完成山西形象的“更新”。从这一点出发,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展开阐述:一是晋商精神的传承;二是山西农村新面貌的传播。
1 新时代晋商精神的传承
提到山西,一般都会想到晋商。提到晋商,自然不可回避晋商精神。在明清以降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晋商可以说是举世瞩目的一大群体。以山西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商群体,开中国近代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可以说一手风头无量,甚至让山西人至今都有“善于经商”的名声。那么,晋商所创造的辉煌已是过去,晋商精神能否在当下得到传承?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探寻晋商精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举凡牵涉到精神一词,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抽象的。目前公认的是,晋商精神包含以下这几方面:一为进取;二为敬业;三为群体。其实,第三点并不算晋商的独特性,因其他地域经商群体如浙商、闽商等皆有此特点。论及第二点,似乎个性化也不足,因为世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敬业似乎都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么,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可以从第一点来做文章。其实,当年的晋商创造以钱庄票号的形式,是近代金融的发端,绝对是敢为人先的充分体现。那么,以历史上曾经辉煌的晋商文化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例如,电视剧《白银帝国》就是描写晋商文化的电视剧,该电视剧由同名小说改编。电视剧展现了晋商艰难创业与守业的经历,表现了晋商群体传奇的一生。
其实,今时今日,这种创造性和敢为人先的特质,在所谓新时期的“晋商”群体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三大巨头“BAT”(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之首字母集合)中百度的掌门人,前不久刚刚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受到表彰的李彦宏,就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当然,李彦宏只是新时期晋商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把范围扩大到祖籍山西但实际经营不一定在山西,那么诸如富士康集团的郭台铭、融创中国的孙宏斌等,其实都可以纳入其中。换言之,晋商精神不能还是吃《一把酸枣》《立秋》这样作品的老本,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电视剧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进行新时期晋商精神的传承。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下国家鼓励创业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没有一部反映新时期山西年轻人创业精神的电视剧作品呢?前不久亮相荧屏的《创业时代》,虽然口碑与收视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敏锐地感知到时代脉搏的动向。同理,我们完全可以用电视剧这样的大众艺术形式,来表现新时期山西创业者的精神风貌。其实,这样的做法还可以起到传播山西形象、表现山西建设成就的作用。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中,武汉的城市面貌就得到了全方位展现,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当然,创作者也可以考虑与文学进行有机互动。比如,山西文学新时期的一些有影响力的作者,如擅长青春、城市题材的女性作者笛安,她的系列作品都是以省会太原为故事背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编这样的作品,传播新时期的山西与山西人的形象。《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也正是改编自作家丁墨的同名小说,原著本身就将故事发生地设定为武汉,剧中巧妙植入了武汉本土品牌“良品铺子”。那么,这样的做法完全可以移植过来。太原城市建设在近几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创作者,可以将这些点滴融入到作品当中。所谓润物细无声,观众自然会捕捉到山西形象的变化。
2 新时期山西农村新面貌的传播
长期以来,山西给人的印象除煤炭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外,就是广大农村相对落后。可能提起山西,大家会想到文学上曾经名噪一时的“山药蛋派”,具体来说,就是其领军人物赵树理先生。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就取材于山西吕梁山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将着重表现山西地域的影视作品推向世界舞台,最早实现成功的当属已故第四代电影人吴天明导演的影片《老井》。在这部作品中,创作者把淳朴的山西太行山区诗意化、浪漫化的经历搬上了银幕,他将地域文化与时代记忆巧妙缝合,无论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还是在叙事场景的选取上,都力图还原真实。《老井》故事的取材和取景地,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山西元素,使其作品文本的表达更真实、更自然。那么,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层面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在三晋大地上,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正是我们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绝好素材。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都是以东北农村为表现对象的农村题材剧,诸如《马大帅》《圣水湖畔》《乡村爱情》系列等。由此,全国人民都熟悉了诸如“马大帅”“刘能”“赵四”等鲜活的东北农民形象。东北农村剧在收视率和口碑上始终保持着不错的成绩。但其实全国农村千差万别,东北一地并不能概括全貌。从这一点来看,有志于此的创作者完全可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三晋大地的广大农村,切身体会在这片热土上所发生着的变化。
当然,好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离不开好的人物形象。好的人物形象,其实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只有塑造出立体鲜活的典型人物,观众尤其是不熟悉山西农村生活的人们,才有可能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所发生的变化与革新。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山西这样的典型环境在地理、民俗方面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山西影视作品,也使得山西被赋予了独特光环。那么,环境在改变,人在改变,我们的影视作品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 结语
总的来说,新时代山西形象的传播当然不仅仅是电视剧所能完全承载的。但考虑到传播媒介自身特性,通过电视剧文本进行传播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手段。此外,改变人们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鉴于此,本文希望为广大电视剧创作者尤其是来自山西的创作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为新时期崭新山西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