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应用困境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0期
关键词:手段院校信息化

陈 卉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课堂全力推进的主流手段。一方面,高职院校重视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寻求变革,以新破旧,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主要依托于现有的手机端、电脑端的信息化教学软件,例如:蓝魔云班课、微助教等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手机参与到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活动中。信息化教学让学生能够活用个人手机,在课堂中快速完成信息收集、信息分析、课堂作业接收、在线签到、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小组互评等教学环节,教师能够通过教学APP对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可视化的评分系统进行教学过程记录。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加入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手机端的使用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明显提升,由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虽然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诸多好处,但主观和客观原因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困境亟待突破。

1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媒体素养不一

高职教师队伍人员庞大,从学历上来说,本科、研究生、博士学历教师均有占比,从年龄上来说,26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到6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也均有占比,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学术积淀均有不同,导致高职教师的媒体素养能力不一。

从年龄上来说,青年教师更容易掌握信息化教学方式,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容易掌握,青年教师大多成长于新媒体环境中,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熟悉更快,上手更容易。老年教师对新媒体环境接触较少,对新技术的熟悉时间更长,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老年教师从技术层面理解更为困难,使部分老年教师放弃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免干扰其常规的教学模式。

从专业背景上来讲,工科的专业教学更适宜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更容易得到印证。文科类教学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较难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效果较难得到明显提高。文科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多数将信息化教学工具作为课堂辅助教学环节来使用,难以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从教学能力上来讲,年轻教师虽然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易上手,但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设计中还有欠缺之处,出现“用的多但用不好”的局面。老年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境变化教学方式,但对信息化教学手段了解不深,出现“想用但用不了”的局面,中年教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能较快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根据课程特点调整教学大纲,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

2 信息化教学依赖于校园网络和教学设备

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落地,为推进全校信息化教学革新之路,不少学校已修建信息化教学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实训地点,但大多学校只建立了个别信息化教室作为教学试点,主要原因是修建和后期维护信息化教室与信息化教学实训基地费用高昂,学校无法负荷全校教室的整改费用。

虽然信息化教室的投放量较少,但教室还是可以依赖于原有的教学环境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电脑、手机、投影等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改造工作,但运用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时对于校园网络依赖性较强,如果校园网网速过慢或校园网无法负荷多人同时使用,会使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和教师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等待设备网络的更新,浪费了课程时间,并且消耗学生耐心。而且,网速过慢也会导致学生不愿意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使得教师对于教学设备的要求逐渐提高,教学电脑等硬件设备需要更新换代,部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要求学校采购新设备完成信息化教学活动,例如:VR眼镜、3D打印机等,学校需要购买信息化教学软件和配备更多的学生电脑,等等,设备的更新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说是关键一环,单纯依靠教师克服设备困难,在原有教学设备支持下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道路是有限的。

3 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手机教学参与效果打折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主要依靠学生通过手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手机端APP,如蓝魔云班课、雨课堂等都可以在手机上简易安装,对于学生而言,这些APP上手操作较为容易,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阅读课件、教学资料、在线完成课程作业、在线抢答等,这些课程参与过程也会保留在教学软件中,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过程性评价记录。

但学生在使用教学软件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自控能力较弱,无法在课堂参与中一直保持注意力,部分学生会使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例如:玩游戏、看电视剧等,这些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手机玩乐中切换,难以将手机仅作为学习工具来使用。与此同时,学生在使用手机进行学习时,容易因为手机收到的QQ消息、微信消息而切出教学页面。这在课堂教学中都会成为教师面临的新难题。

学生在使用手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手机设备的高度依赖也会产生学生手机中途断电、手机网络接收故障等问题,但一台手机设备一般难以供应两个学生同时使用。无法使用手机的学生会成为课堂之外的游离者,难以参与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

手机教学的设计一方面确实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了部分教学难题,拓宽了教学渠道;另一方面,对于手机设备的依赖也会产生学习效果难以监控和缺失设备带来低参与度的问题。

4 课程设计与信息化手段结合度不高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还处于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并未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将课程设计与信息化手段结合起来。部分教师只是在原有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信息化方式,如将传统点名改为在线签到,将课堂提问改成在线抢答,将课堂作业布置由口述转为发布到教学软件中。虽然这些信息化手段的加入提升了学生参与活跃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些信息化手段习以为常之后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活跃度的保鲜期较短。

未来,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会逐渐加强,各高职院校也逐步加大了对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和引导力度,引导新老教师提高媒体素养,认识到信息教学的必要性,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高职院校想要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就需要在硬件上作出调整,打造信息化教学教室、提高校园网速,建立信息化实训基地。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既不能让学生依赖于手机完成学习过程,也不能放纵学生利用手机在课堂中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还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信息化学习需求,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设计信息化教学环节,更改旧有的教学设计,使课程设计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起来。

5 结语

信息化教学不是在原有教学方式上锦上添花的技术,而是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融入逐步改变原有教学设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用更贴近学生需求和特色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课堂教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只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并为此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才能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手段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