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抗战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合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0期
关键词:影视剧题材抗战

杨 朝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1 当下抗战题材电视剧表现出的问题

1.1 剧情畸形严重,改编低俗

抗战题材电视剧在创作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凭着编剧或者导演的主观臆测来肆意捏造当年的历史真实场景。人们观看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直观地了解当年的历史,创作者可以在保证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是真实可信的基础上稍作修改[1]。目前,抗战题材电视剧中加入了过多家庭及情感的成分,剧情设置天马行空,非常戏剧化,完全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偏离了抗战主线,艺术创作没有真正服务于历史真实。

1.2 艺术效果过于夸张

具有传奇色彩的武侠剧艺术效果过于夸张,完全磨灭了当时抗日时期的艰难与坎坷。男性观众被英雄主义和动作特效所吸引,以此心态来观看影视剧,完全将沉重的历史抛出,感受不到民族抗战的艰难与伟大。胡编乱造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当代年轻人发展的不负责任。牢记历史,不忘屈辱,才能让国人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艺术效果过于夸张,使观众所看到的景象与当年真实的状况完全不符,失去了抗日剧的教育意义,也抹杀了历史真实性。

1.3 还原历史的程度低

作为影视剧,必须要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使其具备艺术表现力,这样才会吸引观众。但是,这必须建立在不违背历史的基础上,只能对其做一些细微的修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能够表现出其中的感染力。可是,现在的很多电视剧中,对于历史的年代、地点、人物都肆意重组,观众看后真假难辨,不尊重史实,使得观众在观看之后并没有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认知,甚至对于史实还会有所混淆。在艺术化效果上,尊重历史,更好地表现历史的真实,应该是每一位编剧应该遵守的规矩。

2 原因分析

2.1 编剧个人倾向较重

编剧的个人艺术审美倾向较重会导致艺术表现力过于夸张。有些编剧把日军的首领和士兵变得愚钝,把中国的一些英雄的人物形象打造得非常传奇。这不能够表现出抗战十四年的艰辛与坎坷,同时神化的角色也不能够表现出当年那些抗日英雄的牺牲精神和勇敢大无畏的精神。由于编剧个人主观原因,他就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人物的构造之中,所以说观众往往看到表现出来的日军都是长相丑陋、行为怪异、决策很慢的愚人。不反对编剧的情感倾向,但一个好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更应该是严肃的,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

2.2 演员个人素质较低

演员的个人素质较低是抗战剧表现力不够的重要因素。很多抗日英雄人物具有农民的质朴本色,而现在很多演员由于其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质朴的气质,也没有如狼似虎的狠气。而且,还有很多英雄人物本身有着桀骜不驯的武将形象,但是,由于一些演员的自身素质不够,演成了一种问题少年离经叛道的感觉,这样的英雄人物并不能为观众们所接受,对于英雄人物的打造和历史事实的还原也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导演在选择演员时,一定要和自己编写的抗战题材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让演员把英雄人物演得有血有肉。

2.3 植入广告的要求

说到影视剧,不可避免会有广告植入的现象,而在抗战剧中,植入广告就会显得不自然,有一些违和。观众常见的一些护肤品的广告,给了影视剧赞助,就会稍微地设计涉男女感情的戏份,其中有一些送礼物等方面的广告植入,往往会使得整部剧过于感情化,对于整个剧的主线体现并不是非常的明确。有一些植入设计不好的话,就使得历史变得比较畸形,改编相对来说非常低俗。但是,迫于剧组的经费压力,编剧和导演也不得不设计这样的情节拉低其历史还原性,来实现相应的广告植入。

3 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融合的有效方法

3.1 改编化悲为喜,鼓舞人心

要想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艺术方面的修饰,做到艺术真实,首先应该把改编的工作做好。对于一些相对消极的抗战剧,编剧可以将其化悲为喜,采用艺术的手法,做到鼓舞人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2]。比如《大刀》这部抗日剧中,主要表现的是国民党英雄战士的抗战史实。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其中很多都是以失败告终,而且基本都是不抵抗屈服于日军的情景。但是编剧改编化悲为喜,鼓舞人心。编剧极大地缩减了这一部分,而且对于结局,也只是采用暗喻的形式,其中大部分表现的还是英雄人物英勇抗战的一面,这样的改编化悲为喜,非常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才能化悲为喜,鼓舞人心。

3.2 人物形象塑造要可圈可点

英雄人物的塑造是抗战剧中的一条主线,很多抗战题材电视剧为了突出我国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往往会对日军形象进行丑化。以《大刀》为例,这部剧中对于人物的塑造可圈可点,并没有为了突出我国抗战英雄的高大形象而过于对日本指挥者加以贬低,对于一些正面的品质还是有所表现的,同时很多的日军具有谋略性,中国军队也吃过亏、上过当、失败过,这样的情节跌宕起伏,在失败与成功之中摸索着前进的道路,使得人物的形象塑造更加成功。这也是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效的表现方法之一,通过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表现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是非常自然的,更能让观众接受和认可。

3.3 返璞归真,追求艺术表达和现实生活的融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只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表现,它并不完全服从于政治。创作者可以返璞归真、追求艺术的表达,进而将生活中的美好和崇高的精神再现出来。《亮剑》这部抗战剧主要表达的是亮剑精神。剧中并没有将大部分的笔触用于丰富主人公。相比于一些浮夸的人物表现来看,李云龙更加接地气。剧中加入了一些情感的戏份,不仅能够使得观众与剧中的人物情感相通,更能够体现剧中的人文底蕴。通过这部剧,除了能够了解当年的史实,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以李云龙为代表的英雄人物以及他所倡导的亮剑精神,真正履行艺术创作的使命。

3.4 突出重围,广泛取材

现在,很多的剧集对抗战的取材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围绕抗日时期的事情展开叙述,情节有类似、有重复,不能够吸引人。要想更好地表现其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合,必须要突出重围,广泛取材,以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所要表达的意图。可以从指挥者、小士兵和一些反面人物入手,从不同情节、不同阶层的视角来看当年的战争情景,以此来还原当年的事实。以不同视角入手,会给观众不同的感觉,以不同的主线来表现抗日剧中的教育意义,帮助观众建立民族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加强艺术表现力,可以使得整个剧集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4 结语

目前,我国在抗战题材电视剧素材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表现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尊重历史为基础,同时加入合理的艺术表现,真正实现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采取有效的表现方法来演绎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更能够表现出其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对于观众能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影视剧题材抗战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我们家的抗战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