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源IP传输技术研究
2018-02-21程琦
程 琦
1 传统ASI组网形式中的缺陷
市场需求标准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也为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助推力。在数字电视应用初期,ASI形式的应用范围较广泛,无论是在节目前端还是信号传输都以ASI信号为主体,仅应用单一的设备就能促使能效作用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广播电视音频信号在进行处理及转换后就能形成TS流,在依托ASI接口方式的基础上,能直接将节目源传送至分发式的网络环境中,由于不同的设备都具备独立运行能力,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并不会导致系统整体运行能效下降,因此,这就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网络化发展阶段,三网融合进程也随之不断深化,在技术创新基础上新媒体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源传输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更是挑战,在此种环境背景下,以往的ASI组网形式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滞后性问题也随之凸显:首先,设备运行阶段并不能高度集成,这将为后续运营管理带来较多问题,其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其次,节目调度效率低,与多样化的业务需求难以相符;再次,升级阶段可扩容空间较小,在发展受限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广电不断增加的业务及数量需求;最后,在三网融合趋势下增加的业务类型大多以IP数据传输形式为主体,ASI组网的运行能效明显弱化。
2 IP网络设计
IP网在实际运行阶段所依托的实际上是具有衔接性质的组网主体,干线传输最常用的就是ATM及光纤技术,本文就针对现阶段市场中最常见的IPover SDH技术及其组网进行细化研究。由于IP over SDH在实际应用阶段能效作用普遍较强,根据其特点,该技术还存在其他别名,在运行阶段最初依托的是局域网技术,在后续技术创新阶段,广域网技术随之以更完善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一应用环境下,SDH网是IP数据网的应用主体,能够为数据运行提供直接、便利的优化环境。为促使完成IP封装的TS包能够在SDH网中进行高效运行,就需要针对IP包进行处理,借助映射技术将其导入SDH的帧结构环境中。细化的流程项目如下。
首先,以PPP帧为主体,将IP数据包进行衔接性导入,并按照规范格式对数据帧进行衡量及定位;其次,根据网络结构的运行需求,选择与之对应的链路适配协议,在提升字节同步性的基础上,以SDH为切入点,在通道层中将完成映射的信号进行融入,并将量化的开销与之结合,共同导入SDH帧中。通过对IP over SDH技术进行应用可以发现其本身优势特点显著,不仅网络结构更加优化且趋于简易化,技术应用能效普遍较强,IP包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封装,在此基础上SDH运行阶段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这就为网络环境的塑造带来了积极影响,其稳定性指标也将有所提升,从而为传输业务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3 IP组网的优缺点
全IP网络架构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视频信号SDI数字化传输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分发和部署的要求,各级节目制作播出平台都朝着全IP网络传输过渡。IP网络传输以其灵活的交互性访问、简单的设备构成、高效的传输能力等特点,渐渐成为主流的应用方式。以卫星地球站复用平台全IP网络传输为例,整体平台可分为:节目源单元、编码复用单元、节目出口单元和节目监测单元。全IP的网络传输改变了原广播电视网络无法双向共享交互劣势,是广播电视传输发展的大势所趋。系统采用IP信号传输,整体构成较为简单,可节省大量的设备资源,原有的多种设备都将被网络交换设备所取代。例如,原有的信号分配单元都会被汇聚交换机所取代,整体线路以汇聚交换机为核心,进行网络通路分散,节省了大量的线路资源和各个设备的端口资源,降低了新建传输平台成本。
3.1 优点
现阶段,协议类型及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其中,TCP/IP协议的应用频率普遍较高,无论是业务拓展还是技术创新,都能在局限小的环境下高效进行,这同时是迎合三网融合趋势的发展性协议。通过IP传输技术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传输,能够促使IP路由技术在电视领域中不断优化及完善,IP路由在实际交换过程中能直接带动节目级转换及调整,这就为后续远程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相对的业务数据之间也能高效贯通,突破以往数据传递中存在的局限性,在这一过程中媒体路由交换平台是较关键的依托主体。
从当前形势来看,在IP组网中应用的设备大多具有集成性优势,这就能为后续系统运行提供保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对交换机完成布线及接线工作,就能进一步实现对核心设备接口形式的优化,其应用资源也能得到合理缩减,在此基础上,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所投入的资金比例也将有所下降,无论是电费还是后续维护管理费用,都明显减少。为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IP组网的结构形式进行科学优化,并选取最适宜的组网形式。现阶段,业内具备安全优势的组网形式较为多样,实际应用阶段,应针对各项因素,选择与之匹配的组网方式。
从本质上看,组网中具备的级数越多,安全性指标却强,这是因为其备份机制较完善,能够在发生突发情况时针对需求标准保护系统安全,相对的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增强。除此之外,IP组网能够满足后续系统优化阶段的扩容需求,在接口形式升级的前提下,其延展性优势也将不断强化,加之IP组网中应用的设备具有集成优势,设备本身支持插卡,后续扩容基本不会受到限制,这样无论三网融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提出怎样的高标准要求,IP组网的运行效率都不会随之下降。
3.2 缺点
由于受相应限制性因素的直接影响,现阶段IP组网运行及发展阶段仍旧存在相应问题急需改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缺少保护设施,一旦危险因素增加,组网就会由于缺少保护机制而受到直接攻击,虽然目前数字电视前端的IP组网环境较封闭,但在面对攻击时其缺陷仍旧能够暴露出来,安全隐患也会随之增加。除此之外,在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源传输阶段,信号质量极易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不断下降,这将严重影响传输能效的充分发挥,因此,需要针对IP组网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和讨论,以实际情况为基准,应用与之契合的优化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4 结语
在当今社会,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源传输质量的不断提升已成为主流趋势,这就需要结合需求方向不断优化IP技术,促使其能效作用最大化发挥,相信在未来IP传输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中,应用范畴也将随之逐步拓展,以其更加优良的性能优势,成为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源传输的主体形式。
[1]许协,鲁岩,吴明航.宽带卫星IP通信网络中的可靠传输技术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10).
[2]张涛.浅谈卫星节目交换传输网络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5-25.
[3]何俊,池钟填,林大桥.基于IP组播技术的节目源传输方式上的探索[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