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研究
2018-02-21黄熙
黄 熙
在以信息谋生的新闻行业里,科技的发展无疑为获取信息创造了多样化途径。而对于受众,其主要接收新闻的来源则是广播电视。在当前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发展中,整个行业的蓬勃张力和深入发展与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强弱息息相关,优秀的记者除要具备过硬的记者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外,还应具备对事物、事件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方面的素养与能力,既能保证及时准确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又能使新闻报道不死板枯燥,具有吸引人的独特亮点。
1 行业现状
1.1 报道形式缺乏创新,单一枯燥
一直以来,广播电视在新闻报道形式上一直沿用传统的固定方式,即使近些年做过一些调整和改变,但基本模式依旧没有大的改动。这对于当下社会对获取新闻途径多样化需求来说,仍缺乏足够的形式创新和更深入的报道。一般来说,电视新闻仅仅是将国内外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呈现出来,由观众自行收看。但随着人们各方面素质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再只停留于表面,更多的是想要了解事件发生的整个来龙去脉,探寻事件背后隐藏的真正内涵,而广播电视新闻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网络媒体的兴起,可以对事件进行连续的追踪报道,形式多样新颖,也可以在报道的同时获取大量相关信息,更好地适应当下人们的需求,这对于模式相对单一封闭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1.2 时效性竞争力弱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是否具有价值的关键衡量因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几乎覆盖全球,“地球村”也随之形成,这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遥远的距离已不能阻挡信息交流的脚步。新闻事件的传播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加便捷和快速,尤其是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信息的网络传播途径日益丰富多样。相比之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呈现都要经过现场、后期制作再到播放,中间环节耗时过多,而网络媒体的新闻呈现则省略了不必要的环节,直接进行现场实况报道,现场的观众也可以进行相关信息发布,再通过各大社交平台的传播,新闻便能在事件发生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迅速传播。由此看来,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网络媒体要远远领先于广播电视。
1.3 信息张力不足
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依旧是沿用传统媒体形式,在时代飞速变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形式在慢慢地被社会所淘汰。纵观新闻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传统媒体相较于网络媒体来说,其在新闻资源方面的优势一直非常突出,但对于新闻的呈现却显得表现力不足,信息内容流于表面、泛泛而谈,不能挖掘出信息的深层价值,总是聚焦于事件发生的阶段或是结果上,无法引起社会上大多数民众的共鸣。而网络媒体则是更为贴近生活,能快速地将人们真正关心的信息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追溯事件本原,更迎合大众的口味。
2 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新需求不断产生,各领域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创新是冲出困境的唯一途径。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来说,在整个新闻现场到播出过程中,编辑记者是全程参与且不可或缺的,所以,编辑记者群体的能力和素质关系到电视新闻行业未来的发展。因此,这就对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编辑出内容生动、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是未来编辑记者工作转型的重中之重,也是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再度兴盛的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普及,网络媒体的兴起极大冲击了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网络媒体借助各种社交软件和平台能够将实时信息快速准确传达到每个受众的移动客户端,在时效性和新闻呈现方式上远优于传统媒体。在这种时代的不断淘汰中,传统媒体要想争取更多社会人们的目光,就必须迈出创新的第一步,加强编辑记者创新能力培养,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3 相应解决措施
3.1 加强自身素质
编辑记者在新闻事件报道的整个过程中是全程参与的,无论是采访、前后期制作和录制还是画面剪辑等环节都会有编辑记者的身影,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闻呈现效果,是电视新闻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编辑记者群体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如熟练驾驭文字、熟练操作计算机、编辑技术等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其他方面的学习,不断融会贯通新型的创新理念和思想,积极寻找电视新闻行业的创新点,展现出编辑记者群体高素质、高能力、独特魅力的良好形象。
3.2 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一点点总结内化而成。社会的各行各业目前都处于创新发展的阶段,每一个突出的行业企业都有其自身的创新文化和知识,体现在新闻行业如实时记录、跟踪报道、现场直播等,这些对于编辑记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共享财富。编辑记者要时刻关注社会需求变化,不断学习积累新型的创新经验,厚积薄发,创新编辑方式,尽可能消除僵硬、表面、乏味等缺点,敏锐地抓住新闻的最主要价值并精准地进行专业判断,将经验学习落到实处,努力培养有自己风格的编辑形式,找一个最突出编辑方式特色的着力点,在展现出个性化报道方式的同时,树立标志性特点。
3.3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新闻编辑过程中,要想呈现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创新意识必须贯穿始终。这要求编辑记者大胆地摈弃落后的、传统的编辑形式,除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敢于突破常规,积极尝试,革故鼎新。对于新闻事件,不要只停留于表面现象,要立足于人民大众的需求,将事件过程真实还原出来,并努力探寻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深意。同时,联想和想象是必不可少的,编辑记者不应只是新闻的信息传输者,还应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并适时提出自己的质疑,与人们一起去思考、寻找并努力解决出现的问题。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凭借高时效性、便捷新颖等特点逐渐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对于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来说,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特点制约着自身发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编辑记者是贯穿整个流程的关键所在,行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通过个人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等方式加强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活力,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1]赵敏.如何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J].新媒体研究,2016(8):161-162.
[2]李倩.解析地市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22):155.
[3]冉玲.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