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内历史题材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技巧
——以《喋血长平》和《激变玄武门》为例

2018-02-21刘梦霞谭炜彦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9期
关键词:长平李世民题材

刘梦霞 谭炜彦

中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从《故宫》《复活的军团》等片子开始,渐渐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创作体系。在叙事上越加重细节化叙事,着重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叙事画面也更为成熟,色调更偏向于电影的色彩。三维技术的成熟运用,让更多无法还原的场景能展现在观众面前。新时代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叙事以及画面上甚至可以媲美一些电影,在保有纪录片真实性的同时,整体上更娱乐化。

1 诗意化与故事化的营造

1.1 历史感与沧桑感的画面呈现

中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意图通过画面的构图与色调传递一种诗意化情绪,突出表现历史的悬疑感与迷茫感。在《激变玄武门》与《喋血长平》这两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色调基本是一种阴郁的冷色调,将观众带入历史的沉重与彷徨中。同时,“血”的红色被放大。在《喋血长平》中赵括最后的冲锋,以及《激变玄武门》中李世民杀掉兄长后,脸上“血”的颜色都被通过特写加以展现。整体阴冷的画面配合血的鲜红,画面的历史感与沧桑感被完全突显。这种精妙的设计,也是历史题材纪录片愈发影视化的重要标识。

1.2 主观性解说词

因为缺乏真实画面去展现人物的状态,所以历史题材纪录片绝大多数叙事是通过解说词实现的。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主观性的解说词”常常用于解说人物内心的状态。赵括这位因“纸上谈兵”在历史上有着严重争议的人物,在《喋血长平》中却被高度赞扬。解说词是这样写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赵括并没有放弃作为战士的尊严,而是毅然决定带队突围,直至他倒在冲锋的路上”。这种及其主观化的解说词也常常为人所诟病,认为其违背了纪录片的客观性,但对于“讲故事”这一点中,无疑是使整个影片更为生动,而这种主观性的解说词则是为了使历史题材纪录片更为故事化。

1.3 身临其境—真实再现

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更多用于展现氛围,因此,空镜头的大量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喋血长平》中,长平之战过后血腥狼藉,尸横片野的画面则奠定了影片悲壮的氛围。同时,在进行人物扮演时,大多是通过特写与近景来完成,局部画面的呈现更容易塑造氛围,也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演员情绪的迸发。《激变玄武门》中,描述最后的玄武门之变时,并没有运用中景等叙事画面进行叙事,而是用特写来代替。比如,李建成倒下后不能瞑目的眼睛以及李世民弑兄杀弟后痛哭流涕的脸。这些都是根据历史记载所臆想拍摄的画面,更为细致的场景、局部画面的拍摄,使整个纪录片的感情更为细腻,也更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1.4 大胆的历史解读与猜想

历史题材纪录片依托的叙事中如果仅靠单纯讲述史料记载,影片的戏剧性与故事性势必会有所缺失。因此,在片中提出大胆的史学观点以及猜想则是增强其故事化一个重点。例如,在《史记》中记载,长平之战赵军战败后被活埋战俘40万,但史书记载赵军总人数也是40万,那么在之前长达半年的战斗中,赵军可以说是没有损失战斗力。在之后的秦军围攻邯郸中,赵国的国力又是如何抵挡虎狼之师一年的围攻?这种在片中提出大胆的猜想与解读在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尤为常见,先依据史料记载的故事进行叙事,之后再对其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解读与猜想,进行另一种叙事,两条线进行对比,让观众自己进行思考。这种叙事模式使片子的故事化有了更大提高,强化了影片扑朔迷离的氛围。

2 戏剧性的设置

2.1 多角度叙事营造悬念

为制造紧张、刺激的感觉,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越来越多样。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不再是单线叙事,而是多角度叙事。这一点在现如今众多的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尤为突出。在《激变玄武门》一片中,叙事视角在李建成、李世民与李渊三人间互相切换,使纪录片有一种在戏剧舞台上演出的感觉。在片中一般是采用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所知多余故事中的人物。因此,李建成与李世民在相互算计,但双方却不知道对方的想法,而观众在通过看他们双方各自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们相互博弈的过程,再有李渊内心的无奈与失落,这几条线交互在一起,令故事结构更加丰满,大大加强了叙事的戏剧性。

2.2 叙事时空的变化

叙事理论认为,故事中人物事物的矛盾,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激化,形成了所谓的冲突。而情节的发展则是通过叙事时空来推动的。在《激变玄武门》中,片子叙事就是通过倒叙时空的讲述,展现李世民与李建成矛盾的激化,最终酿成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喋血长平》中,通过插叙时空来讲述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同时提到战前秦国的崛起之路以及名将白起是如何从小兵晋升至秦军主帅以及他最后落寞的结局。这种插叙的手法把一个故事结合不同时空的故事一起讲述,使整体的叙事内容更为丰满,也能让观众了解到更多信息以及历史的前因后果。

2.3 电视剧化拍摄手法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拍摄中也极为强调机位的调度与镜头的感染力。在《激变玄武门》中,则根据历史拍摄了李世民与他的亲信官员在玄武门事变的前一天在府内商议的过程,这一段反复通过机位的调度与特写镜头展现了李世民的踌躇,而最后长孙无忌把占卜用具摔在地上,说道“大丈夫,有什么尽力去做便是了”。这一段则完全像是电视剧里的片段,将观众带入未知、刺激的氛围中。但这并不是复原历史,而是尽可能将观众带入一种历史情景,展现出历史的意境。

2.4 细节展现人物心理

历史题材纪录片如果仅仅只是表达历史事件,单纯表达历史大事件,整个内容会显得苍白乏味,让人可以真切感受到历史大洪流中那些著名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葛才是一个好故事。所以,特写镜头的运用在其中至关重要,它能把观众带入到情绪当中。在《激变玄武门》中,无数次通过解说词配合画面去表述李渊看到自己两个儿子势同水火时内心的悲痛,去展现一个父亲面对两个儿子时的彷徨与无能为力。这时,就有史学专家通过史料记载去剖析人物的心理,讲述李渊是一个以家庭为重的人,但他却无法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当上皇帝的那种纠葛的状态。也有在讲述李世民杀掉自己兄弟时内心那种孤寂与不知所措,配合以李世民声嘶力竭的在兄弟尸体旁哭泣的画面,突显出李世民内心的悲凉。这种细节化的叙事令整个庙堂之争的故事更为生动,拉近了故事与观众的距离。

3 结语

在历史题材纪录片未来的发展中,“电视剧”化的拍摄手法与戏剧性的叙事是未来创作中的重点,也是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在叙事上也应有所革新,不应只让同一专家学者去叙述某一事件,而应在同一件事件不同的时间段让不同的学者进行叙述,这能令观众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清晰,也更能让观众对历史进行思考与审视。同时,不同学者观点的碰撞,使矛盾更为激烈,类似于现如今大多数真人秀节目的矛盾设置,冲突感更为强烈。同时,这种冲突,也是历史事件本身戏剧性的一种体现,更能为大众所喜爱。

[1]张欣雅,喻妍.给历史题材纪录片提供另一种解读空间[J].中国电视,2009(6):47-49.

[2]胡清,郭伟清.金铁木历史题材纪录片“新历史叙事”解读[J].电影文学,2013(2):126-127.

[3]李晓林.历史文化纪录片可视性的创作理念思考——以探索频道两部中国题材历史文化纪录片为例[J].新闻知识,2010(3):68-70.

猜你喜欢

长平李世民题材
长平选煤厂降低介耗的生产实践
李世民的苦心
艺术百家:张长平
长平之战
千古一役 长平之战 发生地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若为美女故,一切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