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
——讲故事
2018-02-21郝晓莺
郝晓莺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讲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在新闻中讲故事,其实就是将新闻的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大众,当然这个内容首先是真实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纽约时报》著名记者、编辑尼克·毕尔顿曾经说过:“媒体人应该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科技喧哗的外在表象及其背后蕴含的深意揭示给普通大众。”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它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媒体表现形式,一方面具有传播画面直观易懂、形象生动,传播覆盖面广,受众广泛、不受文化层次限制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受限于线性传播,画面转瞬即逝,保存性差。因为这些媒介特点,记者在电视新闻采编制作中,尤其在切入点的写作中,更要选好故事,进而完成一篇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
1 选准切入点——讲好故事的第一步
著名新闻记者艾丰曾经说过:“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加迅速更加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艾丰所指的“角度”就是人们说的切入点。选取切入点,首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和事件,以讲故事的形式和语言展开。这些人或事不需要有太厚重的内容,只需要从其与新闻关联的一个细节、一个点延伸开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新闻采访中常见的典型经验的报道,就是在写作中选取与典型经验相关的人物入手,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展开,从而引入到要报道的典型经验上。再比如,记者经常遇到的会议报道,随着受众对信息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今的会议报道不再是对会议本身的内容进行拷贝粘贴,越来越多的记者会在会议报道中抓取个性化的发言,或者关注度较高的信息内容,进而挖掘其中深层次内涵,提炼出更加鲜明的主题。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切入点的故事,必须准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特点,记者在写作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好这个特点,从受众的视角和观点出发,用鲜明、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
2 掌握讲述技巧——把故事讲成功的关键
切入点选得准、选得好,是讲好故事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故事讲得生动不生动,就要看怎么讲,好的讲述方式一定会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笔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十几年,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讲故事的技巧。
2.1 抓取细节
细节是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和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细节是被缩小了的大故事。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朝闻天下》策划了系列节目《新春走基层》,播出了高铁外卖小哥、大山守隧人等系列人物报道。这些人物报道就是记者通过抓取人物身上的一个个细节,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该系列节目“远行的孩子 回家的车”,讲述了跨越3000多公里的Z102次列车上,车厢里三分之一的旅客都是孩子,列车长刘洋尽心尽力、精心照孩子的感人故事。节目中感人的一个细节,就是刘洋把所有旅客安全送出列车后,现场给妻子进行视频对话,当看到视频里的儿子发高烧,刘洋顿时愧疚万分,并向记者摆手示意不再接受采访,转身离去。这一细节被记者的镜头捕捉下来,记者也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相信观众最深的感受就是感动。而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在“远行的孩子 回家的车”里还有不少。比如刘洋交代列车员如何给列车上生病的孩子测量体温、喂奶粉等等。一个个细节就若干个被缩小了的大故事,细节虽小,但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很深刻。需要指出的是,细节的展现需要记者现场抓取和捕捉,因此这对摄像记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2.2 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无疑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现在很多电视新闻,无论是在标题的制作上,还是新闻报道叙事的过程中,记者都会采取设置悬案的写作方法,尤其是民生新闻,记者摒弃了过去以内容提炼为主的主题式标题,改为疑问式或者引导式的标题。2016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消防员车祸现场竟遇父亲 父子的选择让人动容》讲述的是一次车祸救援中,消防员丁麦伦接到命令赶到现场进行救援时,发现自己的父亲也在这次车祸中受伤,当时父亲义无反顾地要求儿子先救其他伤者。而丁麦伦也是在执行完此次救援任务后,才赶赴医院看望父亲。该作品无论是标题还是开篇,都给受众留了一个悬念,那就是父子当时到底是怎样的选择。设置悬念效果最好的例子当属打击犯罪、侦破案件类型的报道,当一切的一切都处在变化中的时候,人们不知道案情下一步会怎么发展,而随着案情的推进,悬念在不断接续、解开的同时又有新的悬念出现,继而再解开新的悬念……直到最后谜底揭开,其实观众也很享受这一过程的展示。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设置悬念这一原则要牢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最终的结果要在片子最后一刻出现,否则就没有任何悬念可言了。
设置悬念不仅仅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事件类报道,人物报道同样适用,比如,在人物报道中,为了展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记者会在报道中对人物的某些举动做出一些猜测或预判,但是结果到底如何,还需要受众自己去揭开这个谜底。同样,在连续报道中,对于事态下一步的发展或后续报道,记者也会设置一个或几个疑问,提请受众继续关注后续节目,这也是悬念的一种。
2.3 营造冲突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新闻事件中大多存在程度不同、形式各样的矛盾,它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中所反映的不同事件、人物、情感和观念等方面的对立和冲突。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抓住了矛盾冲突,也就抓住了报道的关键。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所谓的故事。尤其是在人物报道中,记者会通过人和自我、人和自然以及人和社会的深层次观念和价值的冲突,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越大,收到的效果越好。2011年“河南省好新闻奖”获奖作品《铁匠孙黑的幸福生活》,讲述了打铁匠孙福强坚守传统技艺,以打铁谋生,业余时间又自掏腰包组建孙黑剧团,义务为乡邻演出的故事。作品展现了孙福强踏实工作、快乐生活的人生观。虽然快乐,但是孙福强也有苦恼的时候,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打铁技艺受到新技术的冲击,自己经营的打铁铺生意平淡,不仅如此,传统打铁技艺也无人传承。孙福强内心的矛盾和担忧被记者的镜头真实记录下来。其实片子中这样的矛盾冲突还有几处,这些矛盾点的展现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片子更加真实自然,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技艺如何传承的思考。
3 结语
要想讲好故事精彩到位的现场声、适时得当的同期声、真实细致的画面和精彩的配音效果,也能为故事增色。说到底,把故事讲好了,记者报道的新闻就更加生动、报道就更具有魅力。同时,讲故事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需要记者有扎实的基本功、敏锐的观察力及较强的采访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