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闻传播的审美性

2018-02-21汪梦婧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9期
关键词:对象受众特征

汪梦婧

1 新闻传播的审美特征

新闻传播的审美特征,有其独有的表现形态,主要有审美的组合性、审美的交流性、审美的折射性和审美的多变性。

新闻传播的审美组合性。新闻传播的审美组合性,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为综合性质,在内容分类和结构布局上呈现为组合性质,两者表现为一种共同特质。这种新闻传播的审美组合性,表现为灵活机巧、新颖善变、风格各异的传播艺术,往往以不同的网站、版面、栏目、专题,依据各自媒体的宗旨、内容的归类,进行组合变幻,宛如活泼清澈的春水,不定型、不凝滞、自然流淌,随物赋形,给人一种充满真实生命力、永恒搏动、常生常新的组合美的感受。这种按照新闻传播的审美组合性进行新闻传播,往往会自然质朴、原生态、少雕饰、无过多斧凿雕琢的痕迹,读来清新流畅、听来悦耳怡心、观者赏心悦目,洋溢着造物主赋予它的原生态的美。同时,从审美角度讲,新闻传播审美组合性的完美和谐往往是人们刻意追求的目标,它一半来自天成(客观的新闻事实),一半来自人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采编及传播成效)。客观的新闻事实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采编及传播成效提供依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采编及传播成效为客观的新闻事实着彩润色。

新闻传播的审美交流性。新闻传播的审美交流性,是新闻传播由单向性灌输传播转化为双向性交流传播,这是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闻传播的审美特征所决定的。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受众的审美心扉,受众从被动为主动,从消极为积极,从一个束手旁观者为参与过程的当事人。媒体同受众,两者都在原来的位置上不断发生角色转换,媒体再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者,而是生活在受众之间的贴心朋友,解疑释惑、打开心结、愉悦情怀,散发出醉人的生活芳香;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可以在传播交流中表现出思想、情感和喜恶,成了传播链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当两者的审美趋向和审美追求达到高度吻合默契时,就会彼此呼应、水乳交融、把审美意趣推向极至。媒体因而受到人们极大青睐,受众充分展现了自我。

新闻传播的审美折射性。在广阔的大自然界中,尽管太阳阳光灿烂而强烈,但如果没有受光物体的折射,就会给大地留下许多黑暗和阴影。同样,在新闻传播的世界中,如果没有信息折射,也会在审美情趣和审美深度上造成许多浅显或空白,使审美的涵盖率无法递增到它的最高指数。传统新闻传播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顾及受众心理以及受众对传播的心理反映,影响了新闻传播质量;新媒体的产生则打破了这种僵局,这种具有审美折射性特征的新闻传播则在受众心理产生的功能是一个折射形式。这个折射形式,就是受众会产生传播共鸣。因此,具有审美折射性特征的新闻传播,具有典型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整个传播都会站在受众的立场进行新闻取舍、新闻排序和新闻传送,包括方法和风格都会让受众喜闻乐见。

新闻传播的审美多变性。“树无常态,流水无形”,以此喻意当今时代的新闻传播应该很贴切。新闻传播没有固定的且也不应有凝固的模式,它是多变的、多样的、无形的。审美的多变性,在于它的属性、秉赋、规律。新闻传播的内在内容是不确定的、多变的,其外在形式也是变化的、丰富多样的,依其内容而附其神韵。新闻传播多变性的依据,既决定于多变性的外部世界,也取决于自身的综合规律,它的空间背景属无限大,大到囊括两极无限延伸的茫茫宇宙,内容无限广,广到包容整个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可流入笔端,百态万象亦可写真。它时而传播优扬秀婉、浪漫人生的美好真情;时而讴歌甘于奉献、挥洒豪情的时代先锋;时而揭露人间丑恶。所以,新闻传播常变常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 新闻传播的审美对象

要把握好新闻传播的审美特征,还要把握好传播的审美对象。从美学角度来看,若没有审美对象,就不可能有新闻传播艺术的诞生和繁荣;若没有审美对象,新闻作品就将凋零、甚至不复存在;审美对象,是新闻传播所独具审美特征的客体依据。审美对象作为新闻传播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外部依托及客观依据,打开了新闻传播艺术审美特征的探求之路,剖析和研讨审美对象的心理要素,将进一步探明新闻传播审美特征和审美对象及审美心理特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审美对象审美心理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在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之中,经历着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有时甚至超越了几代人。此间,尽管个体、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就其本质而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这种相对稳定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其稳定是暂时的,可变才是永恒的。所以,审美对象的审美心理具有三性,即相对的稳定性、绝对的可变性、衍化中的差异性。在新闻传播中,我们要把握审美对象的审美心理,把这些审美因素纳入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闻作品中的总体构思、题材确定、形式选择、风格体现、语言运用等各个环节,对应审美对象的审美心理,让人们从我们的新闻作品之中产生最大的心理愉悦,实现新闻传播审美特征和审美对象的审美心理特征两者之间的高度吻合。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照片时,为什么对一些跨越时空的同一地点的对比照片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原因就在于新闻照片对应了我们的审美心理—人们长期积淀形成的比对心理,因而我们从这类新闻照片中产生了最大的心理愉悦,实现了新闻传播审美特征和审美对象的审美心理特征两者之间的高度吻合。

审美对象的审美心境,是人们心情的一种特殊处境;与审美心理相比,其时空跨度要小得多,可以表现在一定时期、或一段时间、或更长一点的岁月。审美对象的审美心境对新闻传播的反映大致表现在三方面,即和谐、冲突、深化。和谐,体现着审美对象的审美心境与新闻传播的统一,是新闻工作者竭力追求的目标;冲突,显示着审美对象的审美心境与新闻传播的矛盾,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杜绝的;深化,标志着审美对象对新闻传播的超越,是新闻工作者最终达到的目标。比如,一个城市正笼罩在自然疾病的恐慌中,审美对象的审美心境就会发生巨大改变,新闻的传播,其镜头焦点不是渲染人们此时的恐慌心境,而是真实科学地报道事情原委,以及如何面对和已采取的措施等,才能真正体现新闻传播的价值,我国“非典”的报道,之所以受到世人广泛称赞,其原因就在于此。反之,就会产生冲突,新闻传播就会受到人们的批评,不仅没有“帮上忙”反而“添了乱”,丧失了媒体的威信。如果我们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盲目发稿披露,就会错误地引导审美对象的审美心境,最后使审美对象的审美心境与新闻传播产生矛盾,产生本来不应产生的事情。

猜你喜欢

对象受众特征
神秘来电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抓住特征巧观察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