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学原理分析

2018-02-21宋文忠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9期
关键词:假新闻领袖舆论

宋文忠

真实性是新闻行业发展的生命,也是新闻报道的使命,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也是新闻报道的最高追求。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只有做到真实、公正、精确与及时地向社会群体传播信息资源,才能有效承担起为党、国家与人民服务的重任。但是,近几年新闻行业从业者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为制造轰动效应、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出现制造虚假新闻的行为,且部分媒体对假新闻监管力度不够,以使造假者乘虚而入。网络媒体最近几年的一些失实报道得到广泛关注,以致一些问题值得大众深度思考。

1 网络假新闻产生的负面影响

1.1 迅速、范畴广,削弱新闻的真实性

快速传播是网络新闻行业发展中一个极为显著特征。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属性,促使网络新闻有效弥补传统新闻印刷、发行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部分新闻第一时间被报道与更新。范畴传播是网络新闻的另一大特征,即易复制,超链接存储。众所周知,复制是网络技术是以快捷、简易、方便等诸多优势并存的操作行为,能够助力于所有文本、图像在短时间中大范畴传播。

但是,网络新闻利弊共存,正是因为其快速传播、易于复制的特征,导致网络假新闻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极易构建妇孺皆知的传播效应。例如,21世纪初期,大洋网编辑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的一条关于上海未来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假新闻,在短短几天中,该条消息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网站[1]。

1.2 降低网媒公信力,干扰社会安稳性

虚假新闻也会使新闻公信力相应降低,干扰社会稳定发展进程,这一点在网络假新闻中表现极为显著。有学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发现在台湾地区大众在对五种媒体可信度评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与其相似的调查活动数不胜数,在大众数次被告知或披露网络假新闻的真相时,随即就会产生愚弄欺骗感,对网络媒体信任度相应下滑。此外,网络假新闻制造业可能使部分生产链“折腰”,引发社会恐慌,给相关企业造成大额经济损失,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2 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学原理分析

2.1 人人均是媒体人

结合香农和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可被简单描述为“信源-信道-信宿”,其中,信源是信息传播主体,信源的资格有所界定,一般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四大媒体为主。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互联网与无线技术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博客、论坛、MSN、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展势头正旺,受众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借用四大传统媒介,信息来源途径也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2]。

在网络化环境中,人人均是“媒体人”,所有事件均可以被上传至网络平台上,传统媒介信息的接受者也扮演着信息传播者角色。人作为信息发布主体,可按照主观意念生成与发布信息。在华南虎和外星人被击毙事件中,当事人就是极为普通的村民,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技术水平,单纯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而故意制造嘘头。可见,媒介形式的多样化,为普通群众间沟通创造便利性的同时,也促使一些网络闲人与非法分子获得可乘之机,制造虚假、欺诈、暴力、色情等信息,将网络的开放性视为生产与传播假新闻的便利渠道。

2.2 假新闻属于传播策划中的制造新闻

假新闻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采用人为炒作甚至是捏造信息等方式博得关注,而其根本没有信源。为有效吸引大众眼球,通常需要对信息内容实施包装策略,信息越是劲爆、雷人、夸张、刺激,就越易激发受众兴趣。故此,假新闻是人为生产的重口味话题,促使相关信息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此后媒体报道和网民产生点击与转发行为。由此可见,假新闻属于传播策划中制造新闻的范畴。

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为制造新闻,引发轰动效应,其采用淫秽色情的手段炒作等方式欲要包装一夜成名的人。凤姐、干露露、郭美美等网络红人采用雷人震耳的行为方式,传递“包养”“干爹”等敏感词汇,引发社会争议,从而在网络环境中蹿红。假新闻采用颇受社会争议的话题,用心策划并进行传播扩散,以不断强化其策划性和整体性。其操作方法通常是想制造一个重口味、易引发社会群体思想分歧的话题,继而采用网络水军大肆炒作,把有关人物炒成名后,造假者在幕后大赚一笔[3]。

2.3 对二级传播原理和舆论领袖产生一定依赖

假新闻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与扩散,势必依靠一定推动力,被归属到网络大V等为典范的“舆论领袖”的二级传播过程。“二级传播”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拉扎斯菲尔德和贝雷尔森等人提出的重要观点,他们指出信息传播的过程应一个从大众传媒到舆论领袖,继而到受众的二级传播过程。“舆论领袖”作为该理论的中心概念,在社会公众群体中具有一定号召力,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若能对意见领袖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有良好把握,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功效。在网络环境中,承担“舆论领袖”角色的人物极为常见,下至论坛版主,上至网络V。一些信息一旦发布,上述“舆论领袖”就会变成数个小型二级传播中心点,以促使网络信息引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效应。一些“舆论领袖”在利益驱动下,产生欺骗受众的行为,自身信誉度相应下滑。

3 结语

真实性是新闻行业发展遵照的一项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性与可信性能够起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方向的作用,同时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助力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为净化网络环境,需要第三方的严格监管,同时信息传者也应树立自律观念,信息接受者要不断完善自身媒介素养,以确保互联网提供更真实、可行、优质的信息服务。

[1]李祺祺.网络假新闻传播特点分析——以“2015年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假新闻”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38-39.

[2]尹廷伊,杨思文.从“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看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和防范[J].新闻研究导刊,2016(5).

[3]周艳霞,柳秋华.假新闻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传播,2014(1):230-231.

猜你喜欢

假新闻领袖舆论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领袖哲学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平民领袖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