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工业园区发展路径探究

2018-02-21杨黔桂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园区广西

杨黔桂

(广西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 广西 南宁 533000)

引言

生态工业园区一直是全球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并且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各地的经济转型与跨越性发展之中占据主要地位。园区管理模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发展的多样化,园区的管理模式同园区的生态产业链一起发展并起到加速变革的作用。因此,园区的管理模式在园区的发展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 西方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模式

1.1 双组织的管理模式

美国的生态园区通过设立两种不同的组织来调节园区关系并完成生态园区的其他相关职能,并且这两种不同的组织是互相独立存在的。例如“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管理者”两种相互独立存在的组织来调节企业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园区的其他相关职能,它们的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物流管理公司主要负责的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互动模式,同时推动物业基础设施的管理,负责租赁收入以及其他工作的运行。他们主要负责保持园区的稳定,以期望提升整体商业的绩效,社区管理者由园区内的各个租赁户组成,并且主要负责调节园区中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在实际的管理之中,协调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升管理的效率是在两个机构中进行矛盾调节的不错的实施办法。

1.2 互联网+循环经济的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与物流时代大发展的前提之下,近年来虚拟性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势头。这种虚拟的工业园区打破了区域之间的各种限制,使循环经济电子商务平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企业之间的物质、能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虚拟的交换,并且通过现代物流体系进行实质性的交换。换言之,互联网+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的灵活性,在较大层面上加强了企业链接与循环功能,为生态工业园区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是非常值得研究与借鉴的[1]。

1.3 市场调控的管理模式

对于国外的生态园区来说,其产业的聚集程度普遍较大,并且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用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企业之间利用副产品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因此交易成本在极具下降。企业之间由于利益关系会自发实现共生关系的构建,之后,政府的主管部门在洞察到这种企业组织体系之后会以一个成员而非一个专管人的身份介入到协作网络之中,给予他们肯定、支持与引导,这对于协调公共事务并共建服务平台,推动工业共生新项目的建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4 政府规划的管理模式

这种类别的工业园区从规划到设计都主要依靠政府行为,政府在进行规划时较为侧重园区的整体规划以及环境保护作用的完成,对于整个园区进行发展上的指导,并统筹企业的协调发展。园区的管理者通常以补链项目作为出发点,主要吸引具有“绿色制造技术”的相关企业部门,通过各种链条的紧密相连,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以生态经济专家为主要引导的商业联合会及时鼓励企业以环境友好为基础加强合作,实现绿色低碳战略,在生态工业园区达到低碳排放的主要目的,实现建筑、交通工具、废物回收等方面的板块化管理。

1.5 产学官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目前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在日本等地区实施。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在生态工业园区方面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企业与行政部门包括研究机构一起管理的“产学官一体化”管理模式。日本中央政府通过建立企业的生态补偿金制度,补助入园企业,额度达到很高的水平。补偿金制度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企业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同时带动环境的整体利益,并主动承担起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参与园区管理的研究只够发挥着生态工业园区技术进步的主要领导作用,既包括大学、研究所也涵盖了某些民间组织。它们在园区所开展的专门的实验研究享受各种经费与设备的支持,并不断地为园内的企业提供废弃物高速转换、污染物控制与治理等高科技的技术成果。

2 广西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机制体制设计缺乏可操作性

对于广西生态工业园区来说,体制机制并不是完善的,具体表现在园区内的投资融金机制与财税机制等对于园区项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生态经济鼓励类别的指导目录之下进行的生态产业园内建设项目之中,对于很多问题并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对策。例如:在生态经济鼓励的指导目录之下应该享受哪些创新优惠政策,如何使用资金,如何进行投资基金的参股等。这些已知问题的解决对策并不明确,企业的知名度也不够,项目的审批环节过多,时限过长,效率水平低下,这些都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2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且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交通、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方面的压力在逐日增大。“三废”处置设施的建设身份缺乏,水、气、电、通讯、交通等日常基础的设施是非常稀少的,尤其是在广西生态工业园区之中,常用设施非常稀少,但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额相对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对于园区基础设施如供给排水、电信、燃气管道设施方面都有很大一部分的投资[2]。

2.3 企业生态化改造水平有待提高

广西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的能耗是非常巨大的,且具有典型的高能耗的特征。七大重点的耗能行业年耗用能量占据工业总能量耗费的比例是巨大的。这就对于企业产品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进行产品调整时应该注意调整产品结构,注意技术设备的更新,还需要在污染控制方面加大调整力度,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并且高水平地达到工作要求。然而,目前生态企业园在管理方面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例如缺乏组织,以及不少的企业对于清洁生产工作毫无积极性可言,这对于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生态的改造水平。

2.4 生态产业链协作网络尚未形成

生态产业园在产业链接上是体现一定优势的,这也是生态产业园存在的主要优势,这对于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样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产业网络,使产业上下双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自愿实现生态循环与利用,最终提高产出效率。然而,据相关数据显示,广西有相当数量的园区在企业之间的这种关联度是不足的,这种企业之间的不利因素还体现在专业化配置的大幅度降低,咨询服务更是无从谈起。基于这些情况,企业还处于简单的内部资源循环利用与上下游产业延伸的发展阶段,并且这种模式在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3]。

3 广西特色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3.1 提倡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节作用

西方国家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方面一直都是政府与市场并重,并毫未忽视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因此在广西地区同样采取此种方式,并重政府与市场对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双重影响,具体表现为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仍然发挥其主要推动的作用,负责生态工业园区上上下下各项事业的管理工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企业仍然需要作为市场的主体,促进工业园区的长远发展。

3.2 着重发展分类优化生态产业链

广西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是与其他地区情况基本相似的。虽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其形成的产业链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某些具有良好发展状况的园区都是以“关键企业”为核心的主导企业生产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还具有与之匹配的延伸生态产业链,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特色优势的产业中优先发展生态建设,并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4]。

3.3 实现“互联网+”的生态化技术创新

从以往的数据分析比对来看,广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度都普遍偏低。这对于发展广西的生态园区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开展生态工业的构建,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之路[5]。

4 结语

自20世纪末以来,社会各界就把目光聚集到工业化所带来的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上。因为生态工业园模式能够充分表现出资源与能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特色,调节好资源利用与资源循环的良好关系,所以它具有足够的理由登上时代的舞台,在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工业园区方面的发展是相对较早的,无论是在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对工业园区的生态发展之路进行探索与实践,并且发布了相关的管理方案与管理政策,在国家层面上开展了有关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性建设,引导各类工业园区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 甘永辉.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225-226.

[2] 冯薇.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51-55.

[3] 温毅娴,李文彩.衡阳市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7(9):80-82.

[4] 乔红亮.工业园区如何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J].中外企业家,2014(23):45.

[5] 黄岚.福建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调查[J].中国国情国力,2015(3):50-53.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园区广西
广西贵港
磐安工业园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之法律思考——以新疆阿克苏市工业园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