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论文写在大地

2018-02-20

林业与生态 2018年9期
关键词:科学院生物防治油茶

2008年9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领导来到浏阳油茶育种基地进行视察,当看到累累的油茶果压弯枝头时,回良玉副总理高兴地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湖南是我国南方林业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作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性省级林业研究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的重任,并在湖南林业发展史上,以“科技兴林”为主题写下了浓墨重彩、灿烂辉煌的篇章。

湖南油茶誉响全国

每公顷茶油产量在400公斤以上,这在上世纪的湖南油茶发展史上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湖南历来是我国油茶的主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可观的面积,然在2008年以前,湖南的油茶大多“属于多代萌生,产量不高或根本没有产量”,需要“靠天施舍”,每公顷的产量仅为30到45公斤,它们大都只是農民的“露水财”而已。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陈永忠博士研究团队历时30年,在优良无性系的基础上开展油茶杂交育种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成功选育出1个产量高且雄性花粉不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油茶“雄性不育系”,并以其作为母本,营建了国内首个油茶“两系”杂交种子园,突破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的瓶颈,其选育出来的油茶良种比传统品种增产10倍以上,成为了农民的“摇钱树”。这项成果“油茶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和示范”于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8年以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油茶科研成果如同每年秋末冬初的油茶树一样硕果累累:

——先后在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苗木快繁、加工利用及茶果处理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3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个,率先建立国内第一个国家油茶种质基因库,营建了国内第一个杂交种子园,资源收集量世界第一,先后选育出油茶良种(新品种)101个;

——“湘林”系列油茶良种工程化应用,辐射推广10多个省面积20多万公顷,带动全省300多家企业、2000多家种植大户、5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参与油茶发展;

——先后建立了油茶种质收集与创制基地、科研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丰产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品研制与生产基地、产研对接联盟机制及产业技术培训机构,初步构建了油茶产业链和产业建设技术体系。

油茶科研的大力开发和应用,加速了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截至2017年底,湖南油茶林面积达到136.05万公顷,茶油年产油量25.2万吨,茶油产值305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

工业油料异军突起

我国工业油脂年潜在需求量达3000 万吨以上,市场规模2000亿元以上。针对我国非耕地发展工业油料产业存在高产品种缺乏、加工技术和装备落后、产业效益较低等现状,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李昌珠研究员组建的工业油料科技创新团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光皮树、油桐、蓖麻、山苍籽等工业油料植物的育种、栽培以及加工和转化利用研究,在工业油料的高产新品种选育、非耕地矮密化栽培和油料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实现了非耕地油料植物的大面积种植和工业油料规模化加工利用。

将一粒粒黑豆大小的光皮树果实转化成生物柴油,从理论上而言需要经过采摘、烘干、压榨、精炼植物油、催化提取、蒸馏、分流等环节,在实践中,李昌珠博士团队走了近10年。这场科技“长跑”,收获了整体水平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的从育种、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实现产业化运作的技术体系——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并于2014年捧回了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在工业油料领域,该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公益行业专项、湖南省重大专项各类科研项目145项,取得科技成果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选育良种15个,在国内外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SCI/ EI 40篇,出版专著8部,制定标准6项。

生物防治声名鹊起

在长沙城南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林场(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栋四层楼的红色小楼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这处幽静之地就是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建设的湖南省天敌繁育中心,现已成为国家林业局在我国南方地区设立的唯一的一所天敌繁育与应用工程技术中心,每年这里生产着数百亿只小生物——赤眼蜂、花绒寄甲、肿腿蜂、瓢虫、蒲螨……,这些貌不惊人的小虫能够消灭包括二化螟、粉蝶、马尾松毛虫、松褐天牛在内的200多种常见农林害虫,它们是所向披靡的“森林湘军”;这些密密麻麻的小虫在消灭农林病虫害时,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引起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它们是声名远播的“绿色卫士”。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保护森林资源,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积极开展森林保护技术及成果推广应用,共承担森保科研课题60余项,出版专著23部,取得科研成果35项。至今,森林病害防治先后推广应用了主要造林树种的叶斑病、炭疽病、枯梢病、黄花病和紫矮病等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上,先后在开展了营林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多项技术。其中,生物防治和营林防治,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植物种类(与对照相比)增加3.5倍,灌木层密度提高2.5倍,鸟类增加7.5倍的效果。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已经退休10多年的老院长童新旺研究员,曾长期从事森林病虫害研究,他介绍道: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主要采取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两种方式,前者以赤眼蜂为主,后者以白僵菌为主。从1979年至2004年,赤眼蜂推广应用面积12万公顷,利用白僵菌等病原微生物推广应用面积95万公顷。

2010年,依托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技术和产品,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组建了“湖南兴林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公司社会化防治技术服务面积从成立初期的0.2万公顷左右已经增长到2017年的13万公顷以上,公司产值也由成立之初的不足20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3000万元。

2012年,投资1000余万元的“湖南省天敌繁育中心”建成,成為中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集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天敌规模生产、成果转化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中心每年生产的赤眼蜂推广面积2万公顷,花绒寄甲、肿腿蜂推广面积1.33万公顷,同时在油茶、茶叶、烟草、蔬菜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防治试验示范。天敌产品已成功推广到了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新疆、四川、河南等省。

在绿色发展的大潮中,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打造的科研名片远不止油茶、生物质能、生物防治:

林木良种繁育——在湖南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国家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2个、国家级良种基地3个、省级良种基地5个,支撑了湖南省主要用材树种的可持续发展,为湖南主要用材树种的丰产栽培和高效培育提供了90%以上的林木良种。推广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杨树等树种生长增益30%以上良种110多个,全省造林示范面积150万公顷。

特色花卉——选育出“金翠蕾”“银翠蕾”“白云”等6个金银花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到“中国金银花之乡”隆回县,奠定了其产业富民的基础。培育出12个紫薇新品种,其中三红紫薇上市后迅速成为园林新宠,仅2014年至2015年就生产苗木10亿多株,产值突破20亿元。最近10多年来,培育出了20多个木本观赏花卉新品种,带动花木产业产值50亿元以上。

林下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开始探讨有益真菌开发,先后发现有益真菌22种。2013年,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机构——湖南林下经济科研示范中心,以此为依托大力开展林药、林菌、林虫、林油、林下养殖等栽培模式及适生林下药用植物研究。其中,红汁乳菇在全国建立栽培基地1000多公顷,使每公顷马尾松林每年增加产值约2万元,虫白蜡、五倍子、七叶一枝花、黄精、白芨等林下特色资源培育已成为我国武陵山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

40年艰苦探索,40年努力实践,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先后取得科研成果32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90多项。获授权国家专利110多项,授权植物新品种27个,审(认)定良种260多个。

猜你喜欢

科学院生物防治油茶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