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核算中的应用分析
2018-02-20孙惠玉
孙惠玉
摘 要:相较于企业,事业单位不同隶属于国家机构,为社会给予公共服务。在事业单位会计数据中,会计核算为最基本内容,是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反映。在新会计准则下,就事业单位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对策
事业单位属于国家重要机构,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事业单位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但是在此发展过程中,会计核算中的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地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了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得以完善,以顺利展开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
一、会计在事业单位核算中的现状分析
(一)核算体系不能适应新会计准则下的核算要求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传统体系的限制,会计核算工作存在内部控制不及时、管理制度不完整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无法获得有效监督管理,使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科学参照,最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下降。事业单位若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措施,就会导致违法乱纪的滋生。
(二)收付制度不足资产流失
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该制度下获得的费用均以现金输入或者输出为标准来记载,其归属期根据收付日期来计算。在收付实现制的管理形式下,会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将得到简化,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事业单位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但是收付实现制在使用流程中也出现较多问题,例如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未得到全面、完整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无法体现,诸多问题极大地拉低了事业单位的绩效水平。
(三)现行预算会计无法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
会计基本工作不完整,账目不够明晰。因为各单位的会计制度并不统一,导致相同的账目具有不同的核算方法,以至于某些单位专项资金未归为暂存款核算。在解决失业单位经济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单位会计人员未完善日常账务,事业单位领导也无法获取本单位的实时账务情况,记账流程过于简单,会计各项科目不规范,提供的信息不完整等,都会导致会计中心无法获得每个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这类操作也导致了账目混乱。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措施
(一)准确核算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地位,理应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制度,提升利用效率,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经济与社会利益。对事业單位固定的管理方案进行完善,明确固定资产的标准,按照规定的步骤对固定资产进行报修、转移、购置等,使固定资产核算数据更加准确。目前,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有效、明确。此外,改善固定资产的考核机制与评估体系,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加入企业的会计核算,着重现金流的考核,加强管理与财务制度的建立,从而及时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
(二)细化财务报表信息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当对财务报表内容进行重视,并做好会计报表运用分析工作,对财务报告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使其更加贴近新会计制度下的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需对财务业务进行划分,确保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整。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表填写流程中,需要完全清楚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根据事业单位详细的财务报表数据,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整体提升财务报表的水平,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水准的整体提高。
(三)引入和实行全责发生制
传统收付实现制简化了会计工作,但仍存在较多短板,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传统收付实现制未按照实际的现金收付进行记录,而是根据预算的现金收付进行记录。引入权责发生制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信度逐渐提高,进而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可靠的管理根据。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属于系统工作,存在繁琐性与实践性,会计核算工作的好坏能够反应出事业单位资产状况,这是事业单位的物质保障。所以,事业单位应增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度,改善管理体系,强化人员教育训练,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以防固定资产流失,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综合能力,为事业单位的每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健康持续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水长.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血站会计核算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4(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