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部队火灾事故防控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02-20利妮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广州支队海珠区大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部队救援装备

■ 利妮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广州支队海珠区大队

一、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事故防控主要任务

(一)实施火灾扑救和以抢救生命为主的救援工作。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消防部队救援任务除保证完成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积极参加其他灾害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消防部队执勤条令》第81条规定,主要承担下列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2.道路交通事故;3.地震及其次生灾害;4.建筑坍塌事故;5.重大安全生产事故;6.空难事故;7.爆炸及恐怖事故;8.群众遇险事故。

(二)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及重大事故的抢险救援。除了常规任务,消防部队在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中也成为了一支专业救援力量。还参与了严重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事故、铁路隧道列车事故、大型油库泄漏、天然气井喷事故等重大事故的处置。

(三)参与消防安全保卫和突发事故处置工作。在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消防部队要提高战备等级,甚至要蹲点活动现场进行实地消防安全保卫。例如:深圳大运会、《财富》全球论坛、G 20峰会等派出力量进行专项消防安全保卫。针对袭击目标和手段,及早做好防范暴力恐怖事件导致的火灾和参与处置救援的应对工作,协同演练,做好反暴力恐怖事件工作。

二、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事故防控处置面临问题分析

(一)消防人员缺口较大,制约灭火救援工作发展。近年来,抢险救援日渐繁重,现有兵力已很难满足当前灭火需求。虽各地政府采取多方措施,大力发展专职消防队伍、志愿消防队来缓解承担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的警力不足与繁重任务。但是专职消防队伍、志愿消防队等补充力量与专业消防部队相比,在人员装备、技术战术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二)人员素质偏低、流动性大,难以满足灭火救援实际需求。基层一线消防员文化水平不高,制约新技术、新装备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由于体制特点,面临老兵退伍,新兵补充,队伍流动性大。无论现役消防员还是专职消防员都存在流动性大、对消防岗位认同感还不够高,一些专职消防队由于重视程度、经费保障等原因,战斗力有所折扣。

(三)联动部门协同不够,社会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各地政府组建了应急、消防、交通等组织机构,制定联合作战方案。由于结构不够合理,组织较为松散,协同配合训练和演练难度大。特别是在处置大型火灾事故的应急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不到位、信息共享不畅通、力量联动协同不佳,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四)救援职能随意拓展,影响灭火救援主业发展。消防部队任务拓展,造成出警救援数量增加,从而加重消防部队执勤出警,严重影响到扑救火灾和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主业。群众已形成“有困难找消防”的思维,有很多出警任务已经超出工作范围,如果不予受理,会因不能实施救助遭到群众投诉,严重损害消防部队形象。

三、提高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事故防控处置能力对策

(一)强化消防专业学习。初级指挥员掌握灭火战术方法以及各种火灾扑救技术,掌握各种装备原理及操作方法,特别是针对消防员防护装备的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上。还要研究在灭火中遇到的特殊危险情况,如可能发生的爆炸、毒气扩散引起中毒,建筑物倒塌砸伤,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等。战斗人员必须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如: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救援要求、随车器材装备使用性能和操作,特别是官兵防护装备操作和养护,掌握处置各种灾害事故中遇到紧急情况。增强灭火救援中科学性,减少救援盲目性,避免伤亡。

(二)加强实战化训练。通过多形式、多内容、多科目、多组合训练,提高处置各种火灾和复杂灾害事故的能力。突出基地化训练。把单兵技能训练和战斗班组训练有机结合,把技能操作训练和应用性训练紧密结合,如:灭火救援时如何进行侦察破拆、选择救人方法和途径;如何布设水枪阵地、进一步观察建筑物是否倒塌、如何有效避免爆炸或中毒事件等,不断提高救援人员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对于新配备的装备、器材,要认真研究,编成操法演练,熟练掌握其操作性能,会操作使用,让救援新装备、新器材尽快形成战斗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训练,根据实训人员情况,进行不同内容、不同科目单兵、班组训练。通过协同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三)提高火情侦察辅助决策。火情侦察时选派精干指挥员和侦查员开展,对关系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灾情发展蔓延的情况要彻底侦察清楚,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利用多种手段,例如:运用各种监测、侦检、探视等仪器设备进行侦察,利用建筑内部监控系统进行观察,以便得到准确的资料和信息。坚持把火情侦察贯穿灭火救援始终,越要在战斗临近结束,越要监测观察现场情况变化,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四)强化人与器材装备最佳融合。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单位装配的车辆器材是我们打赢灭火救援战斗的基础。一是加强经常性装备管理教育。使其认识到装备管理关系到每一次灭火救援任务完成,关系到每一名官兵生命;二是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不断规范装备管理秩序,总结经验,从制度上、操作上抓规范,切实提高装备效能,确保随时“拉得出、打得赢”;三是重视装备人才队伍建设。在装备管理“专业化”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巡检巡修机会,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装备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安排专业装备技术人才到专业岗位,发挥专业作用。还需要全员参与装备管理,积极学习装备日常维护保养,不断钻研装备性能,提高基层中队装备保障能力。

(五)夯实执勤战斗安全事故防范。灭火救援中伤亡,大多是安全意识淡薄。如:在处置有易燃液体或蒸汽、町燃气体等泄漏现场,未前期关阀断料就将明火扑灭,结果二次爆燃导致造成伤亡;在没有侦察,不了解建筑具体结构的情况下,设立水枪阵地或选择进攻路线,因建筑物坍塌造成伤亡;消防队员在没有安全防护情况下,直接进入浓烟、有毒或缺氧的环境进行灭火救援,导致造成中毒、窒息等,所以增强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因此,在灭火救援安全知识教育时,采取多种形式,如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战评总结、熟悉重点单位时、灭火救援行动前进行,切实增强官兵安全意识。

(六)落实火灾事故防控的“防消结合”工作

1.督促灭火救援官兵学习防火监督管理知识。培养具备防火和灭火专业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基层灭火指挥员的防火知识培训和学习,学习建筑物建筑结构、耐火等级,建筑内部消防设施性能、技术参数、消防控制室,学习建筑内部消防泵、喷淋、排烟、防火卷帘、消防电梯等消防设施的使用和操作。

2.实行防火干部与灭火干部岗位轮换制度。消防中队干部参与一定范围内的防火监督,参加规定的执勤,加大实践机会,丰富灭火救援实战经验。从干部任免上注重岗位科学调配,注重岗位的防消结合锻炼和学习。

3.在“六熟悉”工作中坚持固移结合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与“六熟悉”同步进行,防火监督干部与灭火官兵要充分沟通。防火监督干部注重对官兵的实地指导,为基层讲解常用消防设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例如讲解消防泵房、控制室和自动喷淋系统等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对防火监督干部所授内容亲身操作体会,认真梳理、强化识记,建立场所档案。结合“六熟悉”场所,对灭火救援方式、进攻和疏散路线进行深入、细致论证,制定科学翔实灭火救援预案。

4.在灭火救援中坚持防消结合运用。加强指挥部科学设置,机关值班人员,既包含灭火岗位干部,也包含防火岗位干部。警情出动时,调出着火单位的建筑消防档案,以辅助灭火救援的指挥处置决策,对于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员到场参与处置。一线执勤人员要注重防消结合,善于运用建筑内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和排烟,利用水泵接合器和室内消火栓进行供水,利用消防控制室进行火情侦查和开启室内消防设施,利用消防图纸部署战斗力量,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救人和运送灭火装备器材等。

猜你喜欢

部队救援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紧急救援
港警新装备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3D打印大救援
防晒装备折起来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