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规模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
——基于冀鲁皖鄂4省的微观调查

2018-02-20颜廷武张俊飚

中国土地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

江 鑫,颜廷武,尚 燕,张俊飚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1 引言

保护性耕作兼具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抑制耕地退化等经济效益和蓄水保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耗等环境效益[1-2],被认为是提高耕地质量措施中最具推广潜力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3]。秸秆还田技术作为一项节约资源、培肥地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4],近年来推广收效不佳,焚烧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技术采纳主体,学界对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学者指出补贴政策、预期收益、农户特征、技术特征以及政府处罚等方面是影响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重要因素[5-7]。但现有研究对不同农户的行为差异研究尚不深入,特别是针对土地规模对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在农业市场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经营主体多元化背后的土地规模改变而带来的技术采纳行为转变引起了学界的众多讨论,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从运行效率、规模经济、信息获取等方面论证,认为扩大规模能促进农户采纳新技术[8-10];二是从收益不确定性、成本增加、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等方面考虑,扩大规模会制约农户采纳新技术[11-13];更有学者发现,土地规模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影响[14]。那么,在传统小规模农户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户对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可能性?同时,小规模农户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秸秆还田技术采用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鉴于此,本文以秸秆还田技术为例,分析不同规模农户在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上的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以上问题的学理思考和实证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发展规模经营对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效应,还能为辨识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以便有效促进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实施。

2 分析框架

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他们总是在竭力寻求哪怕能赚到一个便士的新途径[15]。 对于不同规模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这一行为,可以按照“资源约束—行为选择—效用最大化”这个框架来进行分析(图1)。

图1 基于采纳动机和经营成本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分析框架Fig.1 Framework for the adoption of protective farming technology based on adoption motivation and operating costs

从土地面积来看,土地规模不同,采纳动机不同。小规模农户生产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行为决策主要追求生存的必要,更多考虑成本最小化,他们可能为了减少成本而不断进行要素价格的比较,因此在面对将秸秆还田这一将秸秆进行回收利用的选择时,小规模农户可能会为了高效配置资源,减少成本,增加收入而采纳该项技术。而大规模农户投资具有长期性,更多地考虑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实现收入可持续平滑和长期利润最大化,因此可能也会通过采纳秸秆还田技术,以期能保护土地,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增加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地块层面来看,相比于经营连片的大面积地块,细碎化经营多块位置不同的小地块也会阻碍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大多依靠机械进行,具有要素投入不可分性。较小地块会因面积过小而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人工还田增加了劳动力的投入,即使能进行机械操作,也会产生价格歧视,增加还田成本,而土地的“插花式”分布也会推高交易成本、集体协商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而地块数较少的大规模农户(即地块面积较大的农户)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单位土地面积的技术采纳跃迁成本相对较低[16],规模面积能较好适应秸秆还田技术,因而其采纳该项技术的可能性会更大。

由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农户技术选择行为更多的体现了农户在资源禀赋限制下对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以求优化家庭资源配置,达到最大效用。基于以上理论,本文认为,“面积少、地块多”的现实写照会导致不同规模农户的采纳动机和经营成本不同,从而导致农户行为决策不同。

3 模型构建与样本特征

3.1 计量分析模型及数据来源

根据分析框架,本文建立以下计量模型来分析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行为差异:

式(1)中:因变量Y是农户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是=1,否=0;lnScale和Plots是关键解释变量,lnScale代表种植面积对数,Plots代表地块数。本次受访农户的平均经营规模为8.91亩,本文将经营规模10亩以下(不包括10亩)定义为小规模农户,10亩以上(含10亩)定义为大规模农户。对经营规模的划分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因为关于土地规模化的标准没有统一界定,本文结合调查农户的实际经营情况为依据进行划分;(2)国内有关农户经营规模划分的文献对经营规模的划分差别不大,多定义3~5亩为小规模农户,8~10亩为大规模农户[17]。

基于经济学逻辑,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问卷数据可得性,本文综合选取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易学性变量作为控制变量X,β0、β1、β2、δ为模型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式(1)中的相关变量特征见表1。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开展的农村入户调查,调查地点集中在山东、湖北、河北、安徽4省7市的粮食主产区。根据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发布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①具体方案内容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http://www.moa.gov.cn。,河北、山东作为华北及黄淮平原潮土区,重点推广“两茬还田”(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即夏免耕秋深耕),安徽、湖北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区,重点推广水稻秸秆还田。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全面地考察作物秸秆的利用问题,具备一定代表性;同时,4省作为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粮食主产区,地形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土地的规模化程度和细碎化程度不同,能使研究更具广泛性和科学性。调查主题为农户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与环境条件、农户家庭人员情况、家庭经营与资产情况、秸秆处置与利用情况、人际与社会互动情况和农户关于秸秆相关问题的认知6个部分。在正式调查之前,课题组在武汉周边农村地区开展了预调研,并根据预调研结果修改问卷。调查在研究区域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 460户农户,每户选出一名熟悉家庭生产经营情况且至少连续两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成员接受问卷调查。调查共回收问卷1 414份,结合研究主题,剔除无效问卷,并对问卷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后,本文采用有效数据1 372份。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ariables

3.2 样本特征

3.2.1 农户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统计分析

表2报告了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由表可知,总体样本组、小规模组、大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分别为:78.79%、74.63%和87.91%。总体来看,受访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比例较高(78.79%),农户采纳比例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不同类型农户还田的比例均高于不还田比例,小规模农户还田比例低于大规模组。

分地区来看,安徽、河北、山东3省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用比例均高于不采用比例。其中山东采纳比例最高,河北次之,安徽最低。由于山东、河北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因此,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比例较高可能与两地严格的禁烧政策有关,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安徽的部分农户还将秸秆打捆售卖,因此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比例相对较少。但湖北省的采纳比例低于不采纳比例,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湖北农户多为稻农,一部分稻农开展了“稻虾养殖”,水稻收获后的秸秆会直接割倒放在田中,作为龙虾的饲料;一部分稻农没有开展“稻虾养殖”,在水稻收获之后要将田里的水放掉,再种一茬小麦。受地形限制,湖北的秸秆还田模式为直接割倒铺在地里腐烂,如果开展秸秆还田,就无法进行小麦种植,因此不愿意放弃小麦的收成来开展秸秆还田。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样本地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情况Tab.2 The adoption of straw recycling technology in the sample areas

3.2.2 不同规模农户特征分析

大规模农户和小规模农户在性别、种植面积、地块数、地块面积、农业收入、是否有农用机械、市场距离和当地是否有还田服务人员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具体来看,大规模农户地块数多于小规模农户,且其地块面积也大于小规模农户,大规模农户家中有农业机械,其农业收入高于小规模农户。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规模农户在技术感知有用性、易用性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户认知并不是限制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规模农户相关特征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eholds of different scales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农户秸秆还田行为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

本文考察的是农户是否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所得的结果有是(记为1)或否(记为0)。这是一个二分变量,所以选取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

从关键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土地规模对数”变量在1%水平上表现显著,并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 0.6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土地规模对数每变化一个单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发生比例提高0.074个单位。即随着土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收获的秸秆越多,越倾向于进行秸秆还田,大规模农户较小规模农户更有可能进行秸秆还田。

“地块数”变量在5%水平上表现显著,且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块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秸秆还田发生率将降低0.007个单位。地块数量多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土地细碎化。当前的秸秆还田主要依靠机械将秸秆打碎后翻埋进土壤中,土地细碎化会阻碍机械的使用,所以成为了影响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性别、年龄、是否有农用机械、市场距离、当地是否有还田服务人员、环境感知和经济感知表现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是否有还田服务人员”变量在1%水平上表现显著,并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秸秆还田服务人员能实地为农户讲解秸秆还田技术的利弊和现场示范,指导农户正确认识和开展秸秆还田,起到普及推广的作用。“市场距离”变量在5%水平上表现显著,农户距离市场越远,一是接收到的秸秆还田相关知识、好处等信息较少,二是离市场较远,可能乡间道路会较崎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化秸秆还田,因此距离市场越远,农户越不愿意开展秸秆还田。

感知有用性中,环境感知和经济感知变量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农户越认为秸秆还田有利于家庭增产增收和防治空气污染,更倾向于秸秆还田。这说明对农户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农户更明显感受到秸秆还田的收益,对农户转变农业耕作方式,推行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作用。

表4 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Tab.4 Estimated results of impact factors of the adoption of straw recycling technology

表5 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因素Tab.5 Factors affecting different scales of rural households adopting straw recycling technology

4.2 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行为差异的估计结果

表5反映了影响不同规模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估计结果。

农业收入、家庭劳动比、便利条件和经济感知变量都对不同规模农户有显著影响,同时,小规模农户的边际影响显著高于大规模农户。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因素还有性别、地块数和市场距离等变量,大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因素还有年龄、是否有农用机械和处罚措施。

“地块数”变量在小规模组中表现显著,且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块数每变化一个单位,小规模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发生率下降0.01。边际效应大于总体组。地块数越多,小规模农户越不可能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地块数”变量只在小规模组中表现显著的原因是:一是因为规模较小的农户往往伴随着地块数较多的耕地细碎化情况,而规模化农户扩大面积进行规模化种植时往往也会倾向于土地连片,所以可能大规模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没有小规模农户严重;二是由于秸秆还田多数情况下要依靠机械来进行,耕地细碎化会阻碍秸秆还田机械化操作,因此地块数成为影响小规模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

“市场距离”变量在小规模组中表现显著,且有显著负向影响。结合前文讨论可知,小规模农户更受制于市场距离的限制,除了前文提及的信息获取和道路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小规模农户总面积较少,机械化作业存在要素不可分性,单纯为了小规模地块而进行机械化作业,秸秆还田服务组织没有动力,从而产生价格歧视,推高机械化还田成本。因此小规模农户距离市场越远,越不愿意采用秸秆还田技术。

从统计显著性水平和边际效应来看,有针对性的对小规模男性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感知,能显著提高小规模农户的技术采纳概率。

表6 稳健性测试结果Tab.6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4.3 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前文回归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对相关解释变量的替换和调整样本量等两种方法对Logistic模型进行重新估计。地块数和地块面积都能很好衡量土地细碎化程度[12,18],因此本文采用地块面积对数来替换地块数进行重新估计,由表6可以看出,替换变量和缩减样本量后所得到的结果与表4、表5估计结果一致,说明前文分析结果较为稳健。

4.4 进一步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 “地块数”和“市场距离”是影响小规模农户秸秆还田的重要影响因素,耕地细碎化和区位条件是制约小规模农户秸秆还田的关键因素。从调研情况来看,秸秆还田主要通过机械进行,农户大多依靠社会化服务来完成秸秆还田,那么在土地细碎化短期不能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秸秆还田的社会化服务的交易特征和交易成本就成为了制约小规模农户采用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的关键因素。耕地细碎化会提高机械作业成本,会增加小规模农户的秸秆还田成本。根本上讲,由于秸秆还田技术不具备普适性,使得秸秆机械化还田不能很好适应小规模地块作业。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当地有秸秆还田服务人员会显著提高农户的行为发生概率。因此,在农户有意愿通过社会化服务来完成秸秆还田的情况下,要有效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可以绕开土地规模经营等交易成本过高的路径,从技术角度考虑,建议加快研发适应小规模地块的秸秆还田机械,增强秸秆还田机械的普适性,降低小规模农户的还田成本,更好促进小规模农户秸秆还田。小规模农户由于土地规模较小,本就不能产生“量级效应”,如果区位条件再不好,那么社会化服务组织更没有动力在偏远的小规模地块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从调研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土地的形状特征和区位条件不好而提高秸秆还田价格的比例不在少数。因此,农村道路加宽、机耕路修建硬化、倡导联耕联种迫在眉睫。

上述结论也进一步佐证了前文的理论假说。大规模农户追求规模经济和长期利益最大化,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会更多的考虑秸秆还田对土壤和环境的作用,从而使自己的利润能够实现长期平滑和最大化,这是大规模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动力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小规模农户在进行保护性耕作过程中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小规模农户占比较大,但还田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如果能改善农村机耕路等道路条件,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同时提高小规模农户获取相关信息的便利性,并加以秸秆还田的技术指导服务,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性会显著提高。

5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基于冀鲁皖鄂4省农户微观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规模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面积越多的农户越愿意采纳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这说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能显著激活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2)土地过于细碎化和机械不可得是限制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客观条件。因此,改进秸秆还田技术是解决小规模农户无法开展秸秆还田的有效思路。(3)配备秸秆还田服务人员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小规模男性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感知,能显著促进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

5.2 政策建议

地块数和区位条件是阻碍小规模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户在技术采纳过程中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在考虑如何推广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时,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改善机械作业条件,加固加宽机耕道路,逐步推进“联耕联种”“联管联营”模式,号召一定区域内农户统一开展秸秆还田,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和还田成本,更好促进秸秆还田。同时要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整治项目,借鉴相关经验,着力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土地面积的连片化和规模化,进一步降低农户技术采纳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2)改进秸秆还田技术,降低技术采纳成本。要结合不同地区地理条件、农户需求和秸秆特性,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的研发和改进。着力解决机械与地形地貌不配套、留茬过高、切割秸秆太长不易腐烂、耕层太浅等问题,让该技术更具备普适性,更好服务于小规模农户。

(3)提高农户认知,培育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要配备秸秆还田服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过程中,大规模农户应是重点推广群体,但不能忽视小规模农户。通过补贴和培训等手段,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和技术能提高农户认知,使其切实感受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好处,进一步转变行为,实现农业绿色化。在耕地细碎化短期内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秸秆还田技术能将技术成本外化,减少农户单家独户秸秆还田时投入的人力成本或购置所需机械的固定成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润最大化。

5.3 讨论

针对土地规模对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的影响,本文仅从土地规模、地块数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还存在一些局限:第一,由于秸秆还田技术发展迅速,农机与农艺加速融合,本文的部分研究结论可能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第二,受调查样本限制,未能将土地的土壤类别、平整程度等制约机械化操作的客观因素纳入分析。未来研究中将通过扩大调研区域,丰富调研数据等方法,分析土地条件对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第三,土地规模促进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从采纳动机和经营成本视角出发进行分析,虽然采纳动机和经营成本能代表主要的影响机制,但后续研究还可以从保护性耕作技术本身出发,结合技术属性,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秸秆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保护性耕作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