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8-02-19徐晓丽
徐晓丽
摘 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是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期。时代发展需要他们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当今知识、科技日新月异、人才急剧膨胀的年代,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提高學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措施
《圣经》创世记第11章中记载了一个有关巴比伦王国巴别塔的故事。诺亚方舟拯救人类之后,人们开始重建城市(巴比伦),还决定在其中造一座通天的塔来展示他们的能力。上帝为此既愤怒又恐慌,害怕他们真的能建成。于是上帝改变了人类的语言并把他们散播各地。使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通天塔的建造也因此半途而废。这虽然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却从一个侧面很好地诠释了口语交际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口语交际最本质、最重要的作用——传递信息、促进沟通、达成共识。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舌头、金钱和电脑更是被列为21世纪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战略武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第一,学什么
基于这种认识,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性学习课。
有活动课类型的,选好课题,明确好活动的目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好题目,分好组,学生就开始去搜集资料,然后准备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个活动展示。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语文课成为“杂烩课”,天文、地理、生物、化学、各种知识都在这里会合,学生在课堂上“说、学、逗、唱”,几乎无所不能。
有作文资料课类型的,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就显得单一,只局限于对写作这一项技能的活动演练,旨在提高学生的某种语文能力。例如:“这就是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有老师在组织教学这节课时,就定位在口头作文这样的语文活动课上,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介绍自己。当成是新学年学生之间的见
面课。
还有把口语交际实践课按照课文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活动课类型是最常见的,至今印象中还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准备得充分,学生参与也很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自认为这就很成功了,没想到评课时被专家批得一无是处,说学生根本没有什么收获,从此落下了这种课的“恐惧症”。不敢轻易再尝试。说明对这种课型的认识还很不够,很肤浅,没有好好领悟到编者的意图和语文课的真谛。
第二,怎么学
多数老师对上好这种课缺乏足够的信心。我想专家们也并不是只想看到我们的“夸夸其谈”,也有一些“无心插柳”的尝试。
1.提倡“三多”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没有对平时生活的感悟,是无法与人交流的。所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听、多看、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只要给学生创设出适当的交际情境,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生活的广阔空间,表达起来自然也是得心应手。
2.激发“三感”
激发“三感”,即自豪感、成就感、紧迫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课前的演讲、课文朗读、课上回答问题等,尽量让学生形成轻松、自由的交际心理,让他们多点时间,尽可能多地表达,得体、规范,有技巧地处理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让他们形成清楚表达的能力,养成清楚表达的好习惯。在一次一次的交际训练中出色表现,在交际中获得成就感,更乐于交际。对积极发言的同学加以表扬,让其产生自豪感。不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课,如学生作文讲评课、演讲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增强其积极参与活动的紧迫感。
3.督促“三点”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多数事业上成功的人,除了知识之外,还拥有会说话、说服他人,把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推销出去的才华。”一些经典的有关口语的故事,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给学生听,如毛泽东深入重庆虎穴,慷慨陈词,语惊四座;周恩来总理万隆会议的美妙演说,震动了世界的例子,使学生逐步懂得:“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只有大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将来才能走向成功。
口语交际的进步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有用温暖的目光去体验生活,才能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表达生活。平时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勤动手、多写作。用日记的形式将生活感悟记录“点”,用小片段将阅读心得阐述“点”,用小文章将积累素材串起来欣赏“点”。从而达到积累素材和消除对口语交际恐惧感的目的,养成善于表达的好习惯。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发自内心的话,才能深入人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在于他们自己,老师创设好情境,做好引导,学习还应由他们自己做主!